天天看點

心律失常惹中風,根源竟是打呼噜

作者:南方都市報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增加腦卒中、心衰乃至死亡風險。56歲的石先生就是一位房顫患者,但他怎麼也沒有料到,竟然是睡眠障礙惹的禍。“治病要治根,睡眠呼吸暫停和房顫密切相關,打呼噜的人群特别要警惕房顫問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醫師陳愛蘭提醒。

中風根源竟與睡眠相關

今年56歲的石先生是一位老漁民,長年從事捕魚賣魚的勞作,身體一向比較健壯。然而,四個多月前,他突然感覺到經常會冒冷汗,而且時不時出現頭暈頭痛的現象。家人以為他是操勞過度,讓他在家休息了一段時間,但情況卻并未有好轉,甚至還出現了嘔吐症狀。 石先生趕緊到當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房顫導緻的腦卒中,也就是俗稱的中風,建議他到大醫院進一步接受治療。在朋友的推薦下,他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找到心血管内科陳愛蘭主任醫師。 “這位患者沒有高血壓、冠心病、慢阻肺等腦卒中的高危因素,但體形比較肥胖,而且有房顫病史,我們推測他可能有睡眠障礙。”陳愛蘭邀請呼吸内科睡眠呼吸障礙團隊進行會診,并給石先生做了睡眠監測,結果發現已經是重度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心律失常惹中風,根源竟是打呼噜

睡眠呼吸暫停和房顫是密切關聯的。資料顯示,患者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人比正常人患房顫高出4倍的機率。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暫停的人在夜間睡覺時會發生心律失常,每小時會有幾次缺氧,每次幾秒鐘。缺氧又會導緻心髒發生化學變化與機械張力變化,進而發生房顫。“我們順藤摸瓜,找到了誘發患者房 顫的根源,而房顫就是導緻腦中風的原因。”陳愛蘭說。 陳愛蘭提出,治病要從根治療,才能獲得較好的遠期療效,石先生在夜間睡眠時缺氧非常嚴重,就如同“白天在廣州,晚上睡覺時就到了高原”,如果睡眠呼吸暫停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會抵制對房顫的治療,降低治療效果,而如果房顫的問題解決不了,心髒的左心耳處就容易“長”血栓,血栓随着血液流到腦部血管,就可能誘發中風,導緻嚴重後果。

介入手術讓預防“一步到位”

醫生為石先生制定了詳細的治療計劃,一方面讓他開始佩戴呼吸機入睡,從根本上解決夜間低氧問題,另一方面進行規範的抗凝治療,同時要求他努力“減肥”。 石先生非常聽從醫生的建議,從一日三餐無肉不歡,轉變成盡量減少肉類、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并加強運動,每天清早四五點起床就去快走鍛煉身體,三個月後,體重減輕了十幾斤。他再次來到陳愛蘭門診複查,規範抗凝治療有了一定的效果,已經可以做介入手術,通過射頻消融技術将容易形成血栓的左心耳封堵住,對于預防腦卒中實作“一步到位”,而且無需終身服用抗凝藥物。

心律失常惹中風,根源竟是打呼噜

手術當天,石先生被送入介入手術室。射頻消融技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患者全程都是清醒狀态,并且可以與醫生進行語言交流,石先生說,他感覺到一陣暖流直抵心髒部位,醫生便開始了非常專注的操作,過程中“一點都不疼”。

遠期效果要靠醫患共同努力

手術順利,術後心電圖監測顯示,石先生原本異常波動的心電圖,逐漸恢複成為窦性心律,血壓也都處于平穩狀态。出院當天,陳愛蘭到病房探望他,并再三叮囑他要繼續減肥控制好體重,完成手術隻是走向成功的開始,回到家中還要定期做心電圖、測量血壓等,并做好記錄及時與醫生溝通。

心律失常惹中風,根源竟是打呼噜

陳愛蘭将手機裡面儲存的一份表格發給石先生,指導他做好每天的監測和記錄,“我們做過的每一個射頻消融手術的患者,都會給他這樣一個表格,患者回到家中需要繼續做好遠端管理。”陳愛蘭主任找到之前一個患者發過來的記錄說,“如果資料出現異常,醫生可以及時了解到患者的情況,并給予指導意見,盡管這樣做可能會給醫生增加一點工作量,但可以確定患者的遠期療效。” 采寫:南都記者 李春花 通訊員 韓文青 圖:廣醫一院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