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孩像媽,女孩像爸",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禾禾媽愛學習

一個家庭,生了孩子,親朋好友見了第一面,讨論的第一個話題往往是“孩子像誰?”

比如,當年我們給女兒辦“滿月酒”的時候,一些親朋好友見了女兒,就給我說過類似“這孩子的眉眼真像她爸”這樣的話。

在民間,女兒像爸爸,兒子像媽媽,這樣的說法,好像被很多人認可。

似乎孩子的顔值隻能靠爸媽的基因決定!

那麼,顔值靠基因決定的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01 男孩像媽,女孩像爸,靠不靠譜?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一個概念——染色體。

學過生物的網友都知道,人體中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是常染色體,且男女體内都是一樣的。而第23對是性染色體,是決定孩子性别的,男孩為XY,女孩為XX。

比如,下圖右側就是男孩的染色體圖譜,左側則為女孩的染色體圖譜。

"男孩像媽,女孩像爸",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出來,相比X染色體,Y染色體的大小相對較小,所包含的遺傳物質也較少,且科學研究發現很多都是決定男性性别基因的片段。

男孩的X染色體來自于媽媽的卵子,Y染色體來自爸爸的精子。

是以,對于男孩來說,如果X染色體上攜帶Y染色體上沒有的,與面部特征或身體結構相關的顯性基因,就一定能在男孩身上展現。

這便是“男孩像媽”的理論依據。

與男孩不同,女孩的性染色體都是X,隻不過一條來自媽媽,一條來自爸爸。

是以,在遺傳層面上來講,女孩受父母的影響幾乎一樣,“女孩像爸”并沒有理論依據。

02 父母的哪些外貌特征會遺傳給孩子?

雖然從遺傳學上來看,“男孩像媽”更靠譜,但在實際生活中,也并非所有的男孩都長得像媽媽。

這是因為影響人類外貌特征的基因,不是遺傳了就會表現出來,還與基因的強弱,即“顯性基因”與“隐性基因”有關。

相比隐性基因,顯性基因更“強勢”,當我們從父母那裡繼承基因時,如果有一個顯性基因和一個隐性基因,那麼顯性基因通常會“掩蓋”隐性基因的效果,使我們在外貌或特征上表現出顯性基因的特點。

比如,下圖的單雙眼皮遺傳圖譜,單眼皮a是隐性遺傳,雙眼皮A是顯性遺傳,則Aa結合,則表現為“雙眼皮”。

"男孩像媽,女孩像爸",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但如果我們從父母那裡繼承了兩個隐性基因,那麼這些隐性基因才會在我們的外貌或特征中表現出來。

長相上容易受父母影響的顯性遺傳基因:

① 眼睛:

通常來說,眼睛好不好看,主要受 眼皮單雙、睫毛長短、眼睛大小影響。

而雙眼皮、長睫毛、大眼睛、黑色瞳孔 ,這些讓眼睛好看的遺傳基因,都是顯性性狀。

是以,如果父母中有雙眼皮、大眼睛、長睫毛,等特點,那麼孩子是雙眼皮、大眼睛、長睫毛的機率就會更大。

②鼻子

作為影響孩子顔值的主要部位,鼻子就沒有眼睛那麼幸運。

因為大鼻頭、寬鼻梁、鼻根矮、鷹鈎鼻 這些讓鼻子不好看的遺傳基因,都是顯性性狀。

是以,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有特别突出的顯性特征,比如大鼻頭、寬鼻梁等,就會很容易遺傳給下一代。

當然,作為隐性性狀的“優質鼻部特征”,比如小鼻頭、鼻梁挺直,鼻翼适中,高鼻根,鼻尖圓潤等,也很難集齊于一人鼻部。

是以,很多明星之是以好看,就是因為有了一個集齊了鼻部隐形特征的超級好看的鼻子。

"男孩像媽,女孩像爸",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③耳朵

耳朵的大小也有遺傳性,其中“大耳朵”是顯性遺傳,“小耳朵”是隐性遺傳。

是以,如果父母雙方中有一個是大耳朵,那孩子是大耳朵的機率更大。

④下颌形狀

下颌形狀中的“寬下巴”是顯性遺傳,是以,如果父母雙方中有一個是突出的寬下巴,那麼他們的孩子也同意有同樣的寬下巴。

⑤酒窩

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生活中有“酒窩”的人比較少,這是因為“無酒窩”是顯性遺傳,“有酒窩”是隐性遺傳。

是以,父母雙方隻有一方有酒窩,則很難遺傳給孩子。

⑥頭發

“卷發”是顯性基因,“直發”是隐性基因,是以,父母中如果有一方是卷發,那麼孩子是“小卷毛”的機率會更大。

"男孩像媽,女孩像爸",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⑦嘴巴

上嘴唇薄、下嘴唇凸起、大嘴巴也是顯性基因,是以,父母中如果有一方是大嘴巴,或者薄嘴唇,下嘴唇凸起,則孩子是大嘴巴、薄嘴唇的機率會更大。

03 後天環境也影響顔值

按照上述理論,同卵雙胞胎的基因一模一樣,應該長得也一模一樣,但現實生活中,并非所有的同卵雙胞胎都長得一模一樣。

比如,在B B C拍攝的紀錄片——《孿生陌生人》中,三個具備相同遺傳基因的中國三胞胎,長大後無論是面部特征,還是身高,都存在了差異。

"男孩像媽,女孩像爸",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而導緻這些差異産生的主要原因,則是因為他們出生後不久,便被送往美國的兩個家庭和挪威的一個家庭收養。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相貌不僅僅取決于遺傳,也與後天的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一些容易導緻孩子變醜的後天因素,分享給大家,希望各位父母能仔細檢視,及時幹預。

① 不良生活習慣

長期用嘴巴呼吸、吮吸手指、吐舌頭、咬嘴唇、習慣性用一側咀嚼食物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可導緻唇肌肥厚、牙齒不整齊,颌骨的畸形。

長期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也可能導緻孩子身體肥胖,産生皮膚問題,如長痘、皮膚油膩等,影響孩子顔值。

此外,長期使用同一種睡姿,也可能會影響孩子頭骨的形狀,進而影響顔值。

② 牙齲齒和牙周病

牙齒在颌骨和面部發育中起着重要的支撐作用。

"男孩像媽,女孩像爸",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多個牙齲齒和牙周病可能導緻孩子無法正常咀嚼食物,長期下去,颌骨會因為缺少正常的生理刺激而發育不足,導緻面部畸形。

特别是當孩子隻有一側的牙齒齲壞時,他們可能會養成偏側咀嚼的習慣,這會導緻臉部發育不對稱,進一步加劇面部畸形。

③ 不良坐姿和走路姿勢

含胸駝背、走路時聳肩弓背等不良的姿勢,不僅影響氣質,還可能對骨骼發育産生不良影響,導緻體型不佳。

【寫在最後】

從遺傳上來說,男孩無論是在樣貌上,還是在其他各個方面,像媽媽的機率更大;而女孩,則是爸爸媽媽各随一半。

現實生活中,之是以有些孩子不遵從“男孩像媽”的規律,主要是因為基因的表達有顯隐性之分,顯性基因較為強勢,有更大的幾率表達出來,隐性基因較為弱勢,遺傳了也不一定表達出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顔值不僅受先天遺傳影響,還與後天生長環境以及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

是以,作為父母,孩子如果小時候很漂亮,但如果越長越醜,就有可能是受到了後天環境的影響,就需要引起注意,及時糾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