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敬祈》兩代人的文化沖擊,華裔家庭的生存現狀“我們一直在說話,為何缺乏交流?”中國家庭的失語症華裔文學之間的中國風結語

作者:影娛小達人

人,千裡萬裡換了個地方,卻遺忘不了最初始的心事

《千年敬祈》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有意境,電影改編自著名華裔作家李翊雲的同名短篇小說,導演王穎也是華裔,故事講述的也是華裔的故事:俞飛鴻飾演一個别扭的女兒,操着标準英文的女兒雖然也會中文,卻無法和爸爸交心。年邁的史先生不遠萬裡從北京飛到美國,就是想要幫助移民美國的女兒宜蘭走出離婚的陰影。

《千年敬祈》兩代人的文化沖擊,華裔家庭的生存現狀“我們一直在說話,為何缺乏交流?”中國家庭的失語症華裔文學之間的中國風結語

電影中關于中國家庭關系的主題和華人在美國生存狀态的内容,都是成長在香港,創作在美國的王穎導演駕輕就熟的,王穎采用一種類似于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對宜蘭和史先生這對少言寡語的父女進行拍攝,看上去平平淡淡,卻在大多數家庭倫理片中脫穎而出,2007年拿下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電影金貝殼獎以及最佳男主角銀貝殼獎。

《千年敬祈》兩代人的文化沖擊,華裔家庭的生存現狀“我們一直在說話,為何缺乏交流?”中國家庭的失語症華裔文學之間的中國風結語

《千年敬祈》名字很值得琢磨,取“千年修得”之意,老父親相信“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的中國古話,認為夫妻之間、父母和子女、朋友與敵人、甚至是陌路相逢的人之間都有種緣分,但女兒并不這麼認為……

以前以為相對于父子父女間愛的表達會容易些,原來都是隐忍和不善表達的感情。女兒在美國生活了十二年,自然和家人之間存在了斷層,父女之間的文化斷層、溝通障礙等都是難題,電影一開始父女機場見面的客套,女兒白天不在家,史先生就無所事事,兩人每每共進晚餐的壓抑感,無不展現了美國華裔家庭關系中的尴尬與現實。

中國孤獨的老人——史先生

《千年敬祈》兩代人的文化沖擊,華裔家庭的生存現狀“我們一直在說話,為何缺乏交流?”中國家庭的失語症華裔文學之間的中國風結語

史先生代表的是很多赴美探望子女的中國父母,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觀念就是兒女健康快樂,安居樂業,多半的中國父母都希望和自己的兒女生活在一起,是以就有了很多去往國外看望兒女,照顧他們生活起居的中國父母。

可是到了美國,老人們會發現自己每天無所事事,十分孤獨,整天做一桌子菜等着女兒回家,就算是這僅有的相處時光兩人也是寡言少語的……再加上自身不會英語,出門不能和他人交流,由于文化隔閡,導緻溝通存在障礙。

《千年敬祈》兩代人的文化沖擊,華裔家庭的生存現狀“我們一直在說話,為何缺乏交流?”中國家庭的失語症華裔文學之間的中國風結語

在公園遛彎時偶遇了一位和自己情況相似的伊朗老太太,發現她也是來美國照顧兒女的,兩人就用蹩腳的英文夾雜着各自的母語開始交流,影片中這些情節都很真實,在美的外裔家庭包括華裔家庭應該都有這樣的情況,每個家庭中都有這麼一位孤獨的老人。

美國失意的女兒——宜蘭

《千年敬祈》兩代人的文化沖擊,華裔家庭的生存現狀“我們一直在說話,為何缺乏交流?”中國家庭的失語症華裔文學之間的中國風結語

史先生的女兒宜蘭在美國待了十二年,離婚後獨居,生活過的不如意。她和父親一直不太熟,父親不了解女兒,而女兒也不了解父親,等到父親老了,想要彌補的時候,發現兩人已經無話可說了,宜蘭從小和家人缺乏溝通,無法用中文表達自己,到了美國之後,她發現自己可以流利的用英文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她在電影中有一段台詞:如果你從小生長在一種語言環境之中,但根本沒人教過你怎樣用這種語言來表達你自己,那麼你一旦學會一種新的語言,就會覺得,用這種語言表達起來會更容易一些。

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讓我們在表達愛上面過于含蓄,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用中文說“我愛你”很别扭,但是用英語和家人說“i love you”會不那麼尴尬,宜蘭在美國十二年,美國的文化觀念早就改變了她。

《千年敬祈》兩代人的文化沖擊,華裔家庭的生存現狀“我們一直在說話,為何缺乏交流?”中國家庭的失語症華裔文學之間的中國風結語

她對父親去她房間整理并不覺得是父親在關心自己,而是覺得父親侵犯了她的隐私;而父親去公交站等她,關心她問她剛剛送她回家的男士是誰?她也隻會覺得父親在監視自己,幹涉自己的私生活。這些都是美國化的觀念。

是以當老一輩去往國外,兩種不同的文化觀念就會發生沖突。

《千年敬祈》兩代人的文化沖擊,華裔家庭的生存現狀“我們一直在說話,為何缺乏交流?”中國家庭的失語症華裔文學之間的中國風結語

很多人說這是拍給美國人看的中國電影,其實這也是一部中國人要看的電影。

從史先生身上,導演描繪出了一個中國近代史。從電影中老先生說他父親先後幫着英國人、美國人幹活,後到了解放;老先生自己也加入地下黨,以及對蘇共的信仰,夢想着中國能有第一座火箭,然後經曆了文革,最後到女兒出生……可以看出王穎作為一個香港出生的美籍華裔,了解的很透徹,這一點國内很多導演也未必能做到。

《千年敬祈》兩代人的文化沖擊,華裔家庭的生存現狀“我們一直在說話,為何缺乏交流?”中國家庭的失語症華裔文學之間的中國風結語

電影把曆史注入其中,增加了其深度,關于中國家庭的失語,也是雙向的。

父女之間有一個隐藏了好久的秘密,那就是父親的婚外戀,對于一個中國家庭來說,失語是一種通病,中國變化的太快,唯有家庭之間的表達方式不變,假如兩代人都是敏感而内省的,那麼失語将變成一種習慣。不是不愛而是不知道如何去表達,電影中老爺子講述自己在去甘肅基地路過一個叫宜蘭的小站,便用宜蘭作為女兒的名字,随後還路過宇甯、墨龍等小鎮,還告訴自己也會用這些小鎮給自己的孩子命名。結果就隻有宜蘭這一個孩子。

《千年敬祈》兩代人的文化沖擊,華裔家庭的生存現狀“我們一直在說話,為何缺乏交流?”中國家庭的失語症華裔文學之間的中國風結語

這種細碎的言語就能直戳心髒的感動,是把女兒深深的嵌入自己的生命儀式感的沉重。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我就站在你面前,卻無法和你交流。世界上最近的距離,你我遠隔萬水千山,我們卻心心相印。電影最後父親給女兒留下了童年的陰影和心裡的怨恨都得到釋懷,一開始看名字搞不懂是什麼片,但意外的很好看。

《千年敬祈》兩代人的文化沖擊,華裔家庭的生存現狀“我們一直在說話,為何缺乏交流?”中國家庭的失語症華裔文學之間的中國風結語

随着全球化的縱深發展,文化中國疆域的進一步擴大,很多海外華人都受到了時代、環境、語境、個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有不少人從中國大陸移民美國。這些人中有一些在美國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然後用英語進行文學創作,或講述中國故事,或再現新移民在美國的生活經曆,或進行中美兩國跨國叙事,成為90年代以來美國華裔文學中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李翊雲,祖籍浙江省缙雲縣稠門,1972年11月出生于北京。旅美華人作家

王穎,著名的美籍華裔導演,1949年出生于香港,後前往美國學習電影制作

《千年敬祈》兩代人的文化沖擊,華裔家庭的生存現狀“我們一直在說話,為何缺乏交流?”中國家庭的失語症華裔文學之間的中國風結語

他們的着重點聚焦在美國華裔居民的心理變遷上,文化與文學在精神世界的征途上如影随形,總之,新時期的美國華人新移民的文化傳播者已經不再囿于感時傷懷的中國情結,而是利用自己的雙重生存經驗,通過描述世界性的人性弱點和人類困境,展現出更為從容的駕馭技巧和對人性深邃的洞察與了解。

正如莫言所說:新的離散文學中的母國與家園,應該是作者的藝術創造,與作者真是的父母之邦有着巨大的差別。這是一次真正的超越,是一場文學的革命,通過這樣的文學,離散作家們不僅僅向西方的讀者,而是向全人類,奉獻了一片片嶄新的大陸。這些大陸在現實的地球上無處安置,隻有在文學的世界裡,方可存在。

《千年敬祈》兩代人的文化沖擊,華裔家庭的生存現狀“我們一直在說話,為何缺乏交流?”中國家庭的失語症華裔文學之間的中國風結語

一個簡單卻橫亘三十年的誤會,背後是漢語的暧昧與無力,是中國人的委婉與迂回——我們不善言辭、我們羞于告别;我們思念、我們錯過。内斂的民族個性,豐富的語言文化卻欠缺溝通表達,不善于遺忘和原諒。這就是我們。

同為一家人是千年定下的緣分,愛最終可以突破一切障礙,讓我們相信愛,珍惜身邊人。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