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 class="pgc-h-arrow-right">聲明:</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本文隻記錄生活美食,并不作任何形勢的推廣。</h1>
青城的冬天很有陰冷,陰雨綿綿,淅瀝不斷,很難見到陽光。
氣溫在3度~7度之間徘徊。
這是一種特别濕冷的感覺,明明沒有看見雪,卻冷到渾身瑟瑟發抖,明明沒怎麼刮雪風,室内室外到處都冰冰涼。網友總結此為"魔法攻擊",而北方的冷,因為有暖氣,室内室外冰火兩重天,最多叫"實體攻擊。"在四川盆地過冬,除了把自己裹成熊,除非随時開着空調,電暖器等取暖裝置,防寒基本靠抖。
這時候所有熱氣騰騰的料理都十分火爆,譬如各種火鍋,各式串串,還有湯鍋。
而羊肉湯鍋絕對是這裡面濃墨重彩的一筆。
古人以"羊大為美","羊魚為鮮","羊食為養"數不勝數,羊在六畜中占有頭等地位,以羊為首部的造字字數最多,張口就有"祥",“美”,“福”,"群"等等,更有羊的圖騰,文化,各民族對羊肉的偏愛更是不計其數。
冬天夜黑得早,大約傍晚六點鐘就全黑了,是以特意趕早,趁夜色未稠,夜涼尚淺,找一處離家比較近,味道也不錯的羊肉湯鍋店開整。
疫情之後,物價瘋漲,民以食為天,暫時不說它,說了也白說。
碗筷上桌,自個先兌佐料。
案桌上的佐料很齊全,瓶瓶罐罐碗碟裡分别裝着必須的香菜,蔥花,蒜末,芹菜。然後分别是大頭菜,豆腐乳,豆瓣醬,香辣醬,青椒末,小米椒,幹海椒面。
其中豆腐乳是吃羊肉湯鍋的必配"神器",一般人都好這一口。
趁這時間大廚已把一鍋熱氣騰騰的羊肉端上桌。
羊肉羊腸羊雜明碼實價,全按食客心意配送。
咕嘟咕嘟的煮沸,騰騰的白煙四起,香氣撲鼻,頓覺渾身都暖了。
肉飽油膩之後再上菜,絕配的首選白蘿蔔,其次才是大白菜,青嫩嫩的碗豆尖。
滾熱發白的羊湯也不可少,撇開油末,在沸騰處舀湯,再放上些蔥花,香菜,無比鮮香,周身都發熱通泰。
我個人認為這種吃法是一種精細的吃法。
和額濟納抓一把鹽,放兩片姜就煮一鍋手抓羊肉的粗犷吃法大不同。
也和新疆的手抓飯,手抓羊肉不一樣。
大約,緣于食材的優劣不同,還有地域的差别吧。
前者最大程度地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鮮香,後者更注重細節,竟是各有各的好,不能互相取代,隻會互相融合。
羊肉溫補脾胃,有祛寒強身,補肝明目之功效,它還有一大功效便是解饞。
<h1 class="pgc-h-arrow-right">有一句流傳比較廣的活說:“世間,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愛已經辜負的太多,美食就不能再辜負了。"</h1>
這雖有為吃貨開托之嫌,又如何不是道出了生活的真相,生活生活,能吃能睡才是熱愛生活的樸素真理。
食罷,夜色已濃,霏霏的細雨已更新成了沙沙有聲的小雨,踏雨回家,也打包了羊湯,對怕冷的我來說,這濃湯不僅包含了我對食材的珍視,也承載着我對羊湯溫熱延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