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着荀子說仲尼

作者: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仲尼篇》用了文章開頭二字作為篇名,和内容并無關系。

首二段是說霸者自然有其不滅亡之道,而不免會有用禮讓來裝飾自己的表現;

王者才能真正緻力使用賢者來強大國家。

又說臣子事君主和以禮自持之道。

這是荀子說的,孔門怎麼看春秋五霸,荀子借用孔子說出他的思想。

孔子門下,即使五尺高的童子,言談中也恥于談論春秋五霸。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他們認為春秋五霸的确不值得稱道。

齊桓公,是五霸中最負盛名的,但在以前,為了争奪國家的政權,它殺死了他的哥哥;現在,在家庭内部,姑姑、姐姐,妹妹中沒出嫁的有七個,在宮廷之内,他更是縱情作樂、奢侈放縱,齊國收入的一半還不夠他消費;對外,他欺騙邾國、襲擊莒國,吞并國家三十五個。

他的所作所為是這樣的險惡肮髒、驕婬奢侈,這樣他怎麼能夠為孔子的門下得所稱道呢?

“齊桓公這樣,齊國沒滅亡反而稱霸諸侯,這是為什麼呢?”

答道:“哎呀!那齊桓公掌握了治理天下的重要關鍵,誰還能滅掉他呢?

他毫不懷疑管仲的才能,堅定不疑地把國家托付給他,這是天下最大的明智。

安定後忘掉了自己危急時的憤怒,忘記了管仲曾經射了自己一箭,最終把管仲尊稱為仲父,這是天下最大的決斷。

把管仲尊稱為仲父,這樣國内的親族就沒有人敢嫉妒他了;又給他高氏、國氏那樣的尊貴地位,這樣朝廷上的大臣沒有誰敢怨恨他;給他三百社的封地,而富人沒有誰敢與他為敵;高貴的、卑賤的、年長的、年輕的,都非常有秩序地随着齊桓公去尊重他;這些都是治理天下的重要關鍵。

諸侯隻要掌握了像這樣的一個關鍵,就沒有人能滅掉他;何況齊桓公全部掌握了這幾個關鍵,又怎麼可能被滅掉呢?

他稱霸諸侯,是理所當然的啊,不是僥幸得來的,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啊。

“但是孔子門下的弟子,即使五尺高的童子,也恥于談說五霸。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五霸不把政治教化作為治國的根本,沒有盡力推崇禮儀,教化人民,不能使人心悅誠服;他們隻是些注重方法政策,合理安排作息,使人民積蓄财物,加強戰備因而能打敗他們的敵人,他們依靠計謀取勝,以謙讓來掩飾争奪,以仁愛之名來追求實利,他們是小人中的佼佼者,這樣的人怎麼會被孔子門人稱道呢?”

那王者就不是這樣:他們自己極其賢能,能夠去救助不賢的國君;自己極其強大,能夠寬容弱國;一旦開戰,就必定能夠使對方危亡,但卻恥于和那些國家争鬥;把完備的立法制度公布天下,實行暴力的國家自然就會轉變;如果還有禍國殃民、謬誤乖戾的,然後再去譴責懲罰他。

是以聖王消滅的國家很少。周文王隻讨伐了四個國家,而周武王隻消滅了兩個國家,周公完成了周朝稱王天下的大業,到了周成王的時候就沒可消滅的國家了。

那禮義之道難道就不能實行了麼?文王實行了禮義之道,雖然隻占有百裡見方的國土,但天下被他統一了;夏桀,商纣王抛棄了禮義之道,雖然實力雄厚得掌握了統治天下的權力,卻不能像平民百姓那樣得到壽終。

是以,善于利用治國之道,百裡見方的國家也可以獨立于世,不善于利用治國之道,就會象楚國那樣,即使土地廣闊也會為秦國所役使。是以,君主不緻力于掌握治國之道而隻求擴充他的權勢,這就是他危亡的原因。”

保持尊寵、守住官位、終身不被人厭棄的方法是:

君主尊敬你,你就恭敬而謙退;君主信任喜愛你,你就謹慎謙虛;君主專任自己,你就謹慎守職而詳明法度;君主接近自己,你就順進而不邪惡;君主疏遠你,你要保持專一而不背叛;君主斥退自己,你恐懼而不怨恨;地位高貴,也不奢侈過度;君主信任,不忘記避嫌疑;擔負重任,不獨斷專行;财利到來,自己的功績尚不足以享有它,就必須辭讓之後才接受;幸福之事來臨,就适當地對待它,災禍之事來臨,就冷靜地去處理它;富裕了就廣泛實行恩惠,貧窮了就節約費用;要可以處貴,可以處賤,可以處富,可以處貧,可以殺身成仁卻不可以去做壞事,這便是保持尊寵,居守官位,終身不被人厭棄的方法。

即使處在貧窮孤立的境況下,也能按照這種方法去做,這樣就可稱為吉祥的人。

《詩經》上說:“人民愛戴武王這個人,能夠順應祖先的德行。永遠心懷忠孝之心,繼承父業多修明!”說的就是這種人啊。

尋求妥善地身居要位,掌握重要的權力,能夠在萬乘大國獨自擁有君主的恩寵而又不會有後患的方法是:

最好和君主同心同德,引進賢人,廣施恩惠,消除怨怒,不去妨害别人。自己的能力能夠擔負起這重大的職務,那就謹慎地奉行上述這種方法;自己的能力如果不能夠勝任這一職務,而且怕是以而失去君主對自己的寵愛,那就不如及早和君主同心同德,推薦賢人,把職務讓給能人,而自己則心甘情願地追随在後。如果這樣,得到君主的恩寵就必定榮耀,失去君主的恩寵也肯定沒有罪過。

這是侍奉君主者的法寶,而且也是沒有後患的方法。

是以聰明人做事,圓滿時考慮不足,順利時考慮艱難,安全時考慮危險,多方面做好準備,仍然怕遭到禍害,這樣即使辦了很多事情也不會失誤。

孔子說:“機智而又遵守法度,就一定能做得恰到好處;勇敢而又善于跟别人合作,就一定能勝利;學識淵博而又謙虛,就一定會有德才。”說的就是這種道理。

愚蠢的人與此相反:他們身居要職,獨攬大權,喜歡獨斷專行,而嫉妒賢能,壓制有功的人,排擠有罪過的人,驕傲自滿輕視與自己有舊怨的人。

為人吝啬,不能對下施加恩惠;為了擡高自己而妨害了别人,這樣的人要是沒有危險,可能嗎?

是以,這種人職位高貴就會有危險,權勢大就會會被罷免,雖然獨受寵愛卻一定會遭到恥辱,這是可以立刻到來的,是不用一頓飯的工夫的。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毀害他的人多而扶持他的人少啊。

在天下處處能行得通的辦法,用來侍奉君主就一定會通達,用它來做人就必定會聖明。

确立禮法為最高的準則而不三心二意,然後用恭敬的态度來引導它,用忠信來統率它,小心謹慎地實行它,端正誠實地保護它,如果遇到了困難就順從它,并反複強調它;即使君主不了解,不重用自己,也不怨恨,即使功勞很大,也不誇耀自己;少提要求,多立功勞,敬愛君主始終不倦。用這種方法侍奉君主就必然通達,用它來做人就一定會聖明,這就叫做天下通行的辦法。

年輕的侍奉年長的,卑賤的侍奉高貴的,不賢的侍奉賢能的,這是天下的普遍原則。有些人地位不在别人之上,而已處在人下為恥,這是奸邪之人的想法。

思想上沒有除掉奸邪的念頭,行動上沒有消除奸邪的方法,卻企求得到君子、聖人的名聲,這就好像是趴在地上去舔天,要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這必定是行不通的,這樣就會愈去愈遠。

是以,君子要根據時勢變化,需要忍耐時候就忍耐,容許施展抱負時候就施展抱負。

總結一下:

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是何也?

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

少事長,賤事貴,不肖事賢,是天下之通義也。有人也,埶不在人上,而羞為 人下,是奸人之心也。

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聖人之名,辟之, 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說必不行矣,俞務而俞遠。

故君子時诎則诎,時 伸則伸也。

繼續閱讀

  • 《荀子·臣道篇》

    13·1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難,百姓不親,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

    鑷子

    04-12

  • 《荀子·修身篇》

    【原文】。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②然必以自惡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賊也...

    鑷子

    04-12

  • 《荀子·君道篇》

    12·1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

    鑷子

    04-12

  • 荀子·榮辱篇

    【原文】憍洩①者,人之殃也;恭儉者,偋②五兵也。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故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鑷子

    04-13

  • 荀子·不苟篇

    3·1。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山淵平,天地比,齊、秦襲,入乎耳、出...

    鑷子

    04-13

  • 荀子·非相篇

    5.2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君...

    鑷子

    04-13

  • 荀子·仲尼篇

    7·1“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誠可羞稱也。齊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則殺兄而争國,内行...

    鑷子

    04-16

  • 荀子·儒效篇

    8·1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

    鑷子

    04-16

  • 跟着荀子學修身

    荀子真是儒家大師,第一篇學勸學,第二篇就學修身修身不僅是學習的過程,荀子還教會我們怎麼看人,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知人才...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不苟篇

    不苟,指不随便、不馬虎。君子以禮義治國,以誠信養心,以自律而求同志。極力表彰君子的種種可貴品格,揭露和批判了小人的不良行...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榮辱

    "榮"即光榮、榮譽,是指社會對個人履行社會義務之後所給予的褒揚與贊許,以及個人産生的自我肯定肯定心裡體驗。"辱"即恥辱,...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王制

    本文是荀子對政治的看法。荀子認為王者之政是一種用賢罷廢、誅惡化民的政治,賞罰分明,可以使人人歸于禮義。處理政事要用禮和法...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儒效

    這一篇除了論述大儒的作用外,還論述了聖人、君子、勁士、雅儒、小儒、俗儒、俗人、衆人、鄙夫幾類人的德行,并強調了學習與法度...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非相

    這是荀子對面相學的否定面相學是中國五術中的一種學問,主要從人的面上或身上的特征、行為舉止等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和健康,進而...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非十二子

    這是一篇對先秦各學派代表人物它嚣、魏牟、陳仲、史魚酋、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鄧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作了批判,而...

    鑷子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