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觀光線)上海人為什麼喜歡"鮮肉月餅"?
新華社上海9月21日電(李秋英高志渝)上海人中秋餐桌必備食品是什麼?答案一定是鮮肉月餅。根據外賣平台的資料,上海的常住人口不到全國人口的2.5%,消費了全國53%的鮮肉月餅。
網上流傳着"刀下擋不住上海人去明線買鮮肉月餅"的笑話,也說了鮮肉月餅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排隊幾個小時吃熱肉月餅。
近日,記者走訪了老上海名牌亮酒,一大早就在店門口排起了長隊。員工介紹,由于網站限制,網站要采取分段排隊。"一批月餅(出來)需要半個小時,隻能(足夠)賣給七個人。早上6:30開始,要忙到晚上7點才能下班,五鍋同時做,也滿足了一些顧客的需求,鮮肉月餅還是供不應求的。"
市民江先生剛買了兩盒鮮肉月餅,他告訴記者:"買鮮肉月餅至少要排隊兩個小時,從小我就吃這個月餅,到中秋節或者小時候想和家人一起品嘗,這是一種回憶,也是一種感覺。"
記者觀察到,排長隊不僅在光明路門口,南京東路,新雅粵菜店,真正的老房間,第一美食,泰康美食等品牌的鮮肉月餅也是上海人的"心愛"。
鮮肉月餅是中秋節期間上海居民餐桌上的經典之作,排長隊買鮮肉月餅由來已久。上海瑞大屋食品公司副總經理姚松明在接受采訪時回憶說,1999年9月20日,南京路步行街開通,正值中秋節前幾天,街上人、鮮肉月餅銷量突然漲了起來。在随後的幾年裡,越來越多的人購買了鮮肉月餅,排隊的時間越來越長。
上海市食品協會常務副會長高克民曾表示,現在鮮肉月餅的精髓是蘇式月餅,但經過上海食品企業的發展,其影響力已經超過了許多蘇式月餅品種,甚至蘇州人來上海購買這種蘇式月餅。
蘇式目前出爐月餅的精髓在于酥脆,咬一口新鮮出爐的鮮肉月餅,柔和的噴霧香味,分層。鮮肉月餅不同于煎餅,蛋糕的皮采用蘇聯式月餅工藝,分層配薯片,根據烘烤的味道,烘烤方法也不同,前者表皮酥脆,後者表皮柔軟。
傳承經典的同時,月餅行業也富有創意,口味新穎,薯片層出不窮。香味鮮肉、青椒培根、腌鮮、雲腿肉松、陳皮紅豆、爆米花榴蓮、芥末三文魚、威士忌五粒、青豆泥、臭鲭魚......新口味不斷重新整理消費者的味蕾。
新雅粵菜館行政總廚兼進階中餐大師黃仁康告訴記者,為了迎合年輕消費群體的口味,新雅今年推出了一款新的藤椒魚月餅,魚配麻辣,讓不少持懷疑态度的消費者大喊"真香"。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各大食品企業,各行業也卷入了"月餅大戰"。上海精神健康中心推出"宸平南路600"月餅,上海曆史最悠久的西醫院仁濟醫院攜手推出"沈大成"推出"院徽月餅",口感也豐富獨特,牛奶芝士、清營清美、咖啡巧克力、羊芝甘露、抹茶芝士、白桃烏龍......(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