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海人为何独爱“鲜肉月饼”?

(申城观光线)上海人为什么喜欢"鲜肉月饼"?

新华社上海9月21日电(李秋英高志渝)上海人中秋餐桌必备食品是什么?答案一定是鲜肉月饼。根据外卖平台的数据,上海的常住人口不到全国人口的2.5%,消费了全国53%的鲜肉月饼。

网上流传着"刀下挡不住上海人去明线买鲜肉月饼"的笑话,也说了鲜肉月饼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排队几个小时吃热肉月饼。

近日,记者走访了老上海名牌亮酒,一大早就在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员工介绍,由于网站限制,网站要采取分段排队。"一批月饼(出来)需要半个小时,只能(足够)卖给七个人。早上6:30开始,要忙到晚上7点才能下班,五锅同时做,也满足了一些顾客的需求,鲜肉月饼还是供不应求的。"

市民江先生刚买了两盒鲜肉月饼,他告诉记者:"买鲜肉月饼至少要排队两个小时,从小我就吃这个月饼,到中秋节或者小时候想和家人一起品尝,这是一种回忆,也是一种感觉。"

记者观察到,排长队不仅在光明路门口,南京东路,新雅粤菜店,真正的老房间,第一美食,泰康美食等品牌的鲜肉月饼也是上海人的"心爱"。

鲜肉月饼是中秋节期间上海居民餐桌上的经典之作,排长队买鲜肉月饼由来已久。上海瑞大屋食品公司副总经理姚松明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1999年9月20日,南京路步行街开通,正值中秋节前几天,街上人、鲜肉月饼销量突然涨了起来。在随后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鲜肉月饼,排队的时间越来越长。

上海市食品协会常务副会长高克民曾表示,现在鲜肉月饼的精髓是苏式月饼,但经过上海食品企业的发展,其影响力已经超过了许多苏式月饼品种,甚至苏州人来上海购买这种苏式月饼。

苏式目前出炉月饼的精髓在于酥脆,咬一口新鲜出炉的鲜肉月饼,柔和的喷雾香味,分层。鲜肉月饼不同于煎饼,蛋糕的皮采用苏联式月饼工艺,分层配薯片,根据烘烤的味道,烘烤方法也不同,前者表皮酥脆,后者表皮柔软。

传承经典的同时,月饼行业也富有创意,口味新颖,薯片层出不穷。香味鲜肉、青椒培根、腌鲜、云腿肉松、陈皮红豆、爆米花榴莲、芥末三文鱼、威士忌五粒、青豆泥、臭鲭鱼......新口味不断刷新消费者的味蕾。

新雅粤菜馆行政总厨兼高级中餐大师黄仁康告诉记者,为了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口味,新雅今年推出了一款新的藤椒鱼月饼,鱼配麻辣,让不少持怀疑态度的消费者大喊"真香"。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各大食品企业,各行业也卷入了"月饼大战"。上海精神健康中心推出"宸平南路600"月饼,上海历史最悠久的西医院仁济医院携手推出"沈大成"推出"院徽月饼",口感也丰富独特,牛奶芝士、清营清美、咖啡巧克力、羊芝甘露、抹茶芝士、白桃乌龙......(完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