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子關系”要放在“夫妻關系”之後,遺憾的是,很多家庭搞錯了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我們的文化中,夫妻關系的重要性既不及原生家庭的親子關系,也不及原生家庭和父母的關系。”這就是很多家庭沖突的根源所在。

如果一個家庭中,夫妻雙方達成一緻,夫妻關系排名第一,親子關系和原生家庭的父母關系排在之後,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關系對了,孩子才能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

前不久,前同僚跟我聊天說,女兒越來越不像話了,她躺在老公的腿上看手機,結果女兒看到了拿着小拳頭兇她說:“這是我爸爸,你離我爸爸遠一點!”

她簡直要被氣瘋了。

她女兒今年已經5歲了,虛歲4歲,她以前也會有這樣的表現,但是沒有這麼強烈的情緒。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引入一個新的概念——俄狄浦斯時期。

什麼是俄狄浦斯時期?主要是針對3~6歲的孩子,另一種描述就是,這個時期的男孩出現戀母情緒且嫉妒爸爸,而女孩子則出現戀父情緒且嫉妒媽媽,他們都渴望代替同性父母和異性父母建立唯一的關系。

孩子在這個階段出現的情緒叫“俄狄浦斯情緒”。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有這樣的階段和情緒,如果孩子進入了這樣的一個階段,出現了俄狄浦斯情緒,說明家庭關系出現了錯亂。

我的這個朋友家,就存在家庭關系錯亂的現象,在親子關系面前,夫妻關系不值一文。

如果孩子站在媽媽這邊,她就會連同孩子一起鄙視爸爸,如果孩子站到爸爸一邊,爸爸就會連同孩子一起鄙視媽媽。

原來她在家庭關系中占據優勢,孩子是向着她的,她很享受孩子的依戀,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就扭轉了方向,站到了爸爸一邊,爸爸就開始在媽媽面前嘚瑟。

讓孩子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先調整家庭關系

心理咨詢師胡慎之說:“要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關鍵是夫妻關系要和諧而且平衡。”

一個家庭中,男孩子歸爸爸,女孩子歸媽媽,是一種正常的配置設定,事實上,經常跟爸爸相處的男孩子,反而更護着媽媽,而那些依戀母親的男孩,反而容易仇視母親,并且很難正确對待感情,很難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

一旦孩子表現出了俄狄浦斯情緒之後,父母就要反思家庭關系是否已經對孩子産生了不好的影響,這個時候及時糾正一切還來得及。

在家庭關系中,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夫妻關系,爸爸不能在孩子面前嘲諷媽媽,同樣的媽媽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嘲諷爸爸,夫妻之間的關系和諧穩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間的愛。

其次才是親子關系。

每個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夠彼此相愛,這是孩子内心産生愛和擁有健全性格的基礎,如果父母之間的關系惡劣,彼此瞧不起,扭曲的是孩子,最不幸的也是孩子。

婆媳沖突深,家庭排序有問題

家庭關系中,除了夫妻關系、親子關系,還有一種是婆媳關系,這三種關系是比較重要和突出的。

其實婆媳關系總是容易讓人們忽視了沖突的根本,隻認為這是兩個女人之間的戰争。

如果這樣認為,就大錯特錯了。

婆媳沖突的核心是中間的男人以及和他有關的兩段關系,一個是夫妻關系,一個是原生家庭的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

如果一個男人把夫妻關系放到其次,把原生家庭放到了首位,那麼婆媳沖突是無解的。

婆媳沖突化解的終結是,男人把關系重新調整到夫妻關系排在第一位,然後随着雙方的磨合,婆媳之間才能和平相處。

可以這樣說:一個健康的大家庭中,夫妻關系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當然了夫妻關系排在第一位的家庭,同樣可能擁有其他的沖突,比方說親子沖突、婆媳沖突,這就是因人而異了。

但是想要解決家庭關系的沖突,首先必須要做的就是把夫妻關系調整到第一位。

爸爸愛護媽媽,媽媽尊重爸爸

成年人總是用客觀現實來評價一個人,尤其是夫妻之間,妻子喜歡說丈夫沒有能耐,丈夫喜歡抱怨妻子不夠賢惠。

可是在一個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高大厲害的,孩子的内心是純淨的,尚未有外部評價體系對他們造成幹擾,他們完全不會以物質條件去衡量父母的價值。

如果夫妻之間沒有做到相親相愛,父母雙方總是在孩子面前挑剔對方,就會對孩子産生不好的影響。

一個家庭穩定的根基是夫妻關系和諧穩定,這是一切家庭關系的基礎。

爸爸愛護媽媽,媽媽尊重爸爸,夫妻關系放在一切關系的第一位,家庭氛圍良好,給予孩子正确的引導,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孩子就能夠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和同性父母以及異性父母之間形成健全的親子關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