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長如何面對“14歲現象”

英國科學家曾進行過的一項研究證明,青少年最容易出現打架、叛逆、學壞的年齡是14歲。

英國研究者對9~35歲的男性參與者進行了調查記錄,受試者被要求玩電腦遊戲。通過記錄參與者對遊戲結果的滿意或者失望程度,科學家對他們每一個人的情緒反應進行了分析。

結果發現,青少年更熱衷于能夠讓他們感到刺激的危險行為,其中14歲的少年最為突出。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家分析認為:“與兒童有所不同,青少年能夠權衡自身行為的好壞利弊,但他們更關注這些行為能否給自己帶來快樂和刺激,而不是安全與否。”

14歲左右的學生通常存在以下六種心理特征:

01自我感覺“長大了”,表現自我的意識增強;

02不成熟,講歪理;

03過于自信形成自負心理;

04意志薄弱,适應性差,承受壓力的心理空洞出現;

05出現消沉、頹廢、麻木、情感冷漠等不正常情感;

06出現暴躁、報複、易激動、尋求刺激等現象。

盡管14歲左右的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14歲雖然是危險叛逆期,但也是最佳塑造期。”

面對這個時期,家長通常有如下四種表現:

1. 很多家長會認為這個叛逆的孩子是這輩子用來折磨自己的,這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态。

2. 面對叛逆的孩子,自己感到無能為力,完全失去了對孩子的操控能力;

3. 孩子已經讓家長疲憊不堪,陷于絕望,同時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和熱情;

4. 很多家長感覺到很自卑,責怪自己教育孩子的無能和失敗。

家長在對待孩子玩的叛逆問題時,到底應該注意些什麼?

1、無條件接納孩子、愛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故意和家長對着幹,而是由于成長期的家庭教育或生理原因還有環境中的影響;

是以家長們了解了這些成因後,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和了解孩子,不要再埋怨孩子;還要知道,叛逆期隻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短暫的一個時期,它很快就會過去;

是以家長若能無條件接納并愛孩子,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你的孩子才會更愛你,更尊敬你。

2、家長要認知自我,改變自我

在這一點上,希望家長能夠重視起來,因為很多家長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對自我不了解。甚至自己并不成熟,遇到事情并不能理性客觀地去解決問題。

甚至有的家長自己也極端情緒化,沒等孩子發脾氣,自己就先發火了,那麼家長這種不理智的情緒狀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使孩子叛逆的導火索,因為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要有平和的心态。

是以希望家長能改變自己,把控好自己的情緒狀态,這樣你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3、陪伴是最好的愛

在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有一個心理特點,就是他們經常是處在混亂和沖突的心理狀态之中。雖然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想像一個成人一樣去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但是因為他們缺乏相關的經驗。是以很多時候他們是失敗的,那這種失敗再結合典型的混亂沖突心理,讓孩子此時的心理狀态非常痛苦。

如果家長此刻能帶着無條件的接納和愛陪伴着孩子,孩子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這種溫暖會讓孩子的叛逆減少很多,是以家長們可以試一試。

4、父母應留下一點自己的時間

父母關愛孩子,但不能成為孩子的保姆,上下學接送,孩子看書,自己陪讀,一切圍着孩子轉,讓孩子産生依賴性。

父母應該主動地尋找一點時間和空間,暫把孩子放在一邊。這不是不管孩子,隻是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心理環境。

撫養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要放棄個人的需要和夫妻間的交流。利用這點空閑,夫妻間多交流與溝通,夫妻關系的和諧對家庭穩定至關重要。

不少家庭,正是因為夫妻不和,整日吵架,甚至鬧離婚,使孩子受到極大的傷害,父母形象地位在孩子心目中大打折扣,這是應努力避免的。另外,父母需要一點空閑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遠離繁瑣的家務和工作,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緊張的神經。

要有一點幽默感,不要為自己的一點點錯誤懊悔不已。相信自己是一位好父母。善于工作,善于休息,才能更善于教養孩子。

摘自:父母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