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屢教屢說,孩子卻屢教不改?隻是因為你不懂這3點

有人問:

孩子犯錯了,認錯、複盤進行了很多次,孩子還是不長記性、屢教不改怎麼辦?

大一點的孩子甚至說:媽媽,其實你不知道我有一個本領,你們告訴我的道理我都懂,但你們一直提醒我就會很煩。

讓孩子守規則的秘密是什麼?

這裡包含了三個微觀層面,分别是:認知成熟度、身體控制能力、規則清明的環境。

1、認知成熟度1歲左右孩子的管教方法就是很簡單的“轉移注意力”,因為那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他講道理他聽不懂,不如在當下,制止他的錯誤行為,然後給予一個替代方案。 一般要從2歲左右開始,他們才能對“規則”越來越清晰。

2、規則清明的家庭環境現在每次給小D制定規則時,我都會問自己三個問題:

1)這個規則我們自己在遵守嗎?——這讓我們明确,這個規則是全家的,而不是針對小D的;

2)這個規則是我們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在遵守的嗎?——這提醒我們建立規則意識,随時随地言傳身教;

3)如果以上兩點答案是否定,我就不能要求小D。——這幫助我精簡了很多規則,抓大放小,也就是我常說的“規則之内給予最大的自由”。而最關鍵的是,我們也借着這個機會“和孩子一起慢慢變好”。

3、“心裡說不要,身體很誠實”

人本質都是沖動性生物,我們很多原始欲望都是受身體本能支配的。控制沖動的大腦前額葉需要一直到青春期以後才能慢慢發育成熟。 明白這點了,自然就能了解孩子,為什麼之前做錯了,也都認識錯誤了,為啥同樣事情還要做錯?!

因為他們就是“沖動”本人啊!

可以這樣做

1、過程中制止但不教育:“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即使是“屢教不改”的,也不要碎碎念來教育,這些話有道理,但在當下他們接收到的隻是“唠叨”。

“唠叨”帶來的效果就是抵觸、排斥、反感,然後任何資訊都聽不進了。

更加不要威脅,第一次也許有用,但“權力對抗”機制卻建立了,之後要麼我們的條件不斷加碼,要麼馬上就會被“反噬”。

對待這個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簡潔、堅定地制止,“不可以”。

但有人問:說三個字怎麼可能有效?

的确沒效,但我們這麼做是為了強化“規則清明的環境”,任何時候讓孩子明确我們對于規則的态度,也能強化他們的認知意識。

2、過程後承擔後果

做錯了最有效的“悔改”不是說出那句“對不起”,而是承擔做錯事的後果,

不然,反而會強化“屢教不改”,孩子似乎就進入了:做錯了,說句“對不起”就好了的怪圈。

遊樂場打人了,是以不得不提前終止玩耍時間;

吃飯大叫,是以隻能結束這頓飯了。

慢慢地,孩子會内化:我的任何行為都是有後果的,我現在開始需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了。

犯錯後的小D,第一時間選擇的就是逃避,還會經常通過大哭大鬧來表示抗議。

我會陪伴她平靜情緒,我也會陪她共同完成,但是幾乎沒有一次我會讓她輕易逃避不負責。

整個過程中,我也會反複強調,規則是什麼、她為什麼做錯了和我們都要為自己行為負責。

屢教屢說,孩子卻屢教不改?隻是因為你不懂這3點

3、防患未然,約定暗号

一般來說到了“明知故犯”階段的孩子,他們在心平氣和的狀态,是可以和我們一起想出一些正确的做法的。

接下來,我會在當晚或者第二天,和小D進行“情景演練”,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情況,我們可以怎麼做?

往往他們的心智就算已經成熟,身體也還是沖動的。是以光說好“可以怎麼做”,哪怕進行了很多次角色演練還不夠。

最關鍵的是,還要和孩子一起約定一個暗号,一兩個詞可以幫助孩子想起我們之前的約定。

一個關鍵詞,也許就能起到讓沖動的身體“暫停”的作用。

小D情緒管理時,我平時會講“情緒怪獸”的故事,會分享很多讓那個情緒平靜的技巧。

當小D大哭大鬧時,我隻說這兩句話:

1)“不能打人”!

2)“把怪獸趕走”。

第一個是态度,第二個是提醒。

屢教屢說,孩子卻屢教不改?隻是因為你不懂這3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