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市行業正在“突破”虧損

超市行業正在“突破”虧損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零售商業财經,作者 | 博雅,編輯 | 鶴翔

全國人民在過去一個多月看到上海發生的情況。北京面臨新一輪疫情的風險,北京市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屯貨”。我們看到了不少超市門店出現了生鮮貨架被買空、凍品貨架幾乎被搬空、收銀台大排長龍等情況。

面對這種社會突發情況引發了短期供給擠兌情況,你會發現再區分線上和線下,或者說線上在打壓搶奪線下生意,顯得非常沒有意思。

實體零售業,尤其是超市行業,過去十年的頹勢,本質上是供給能力滞後造成的購買價值缺失,以及實體業固定成本的上漲,兩者形成的倒挂關系越來越明顯。

2022年各地防疫管控引發的搶購現象,看似讓實體零售業經曆了短暫的“回暖”,但是這一點不意味着超市行業回到了“黃金時代”。我們看到更多的還是沃爾瑪、永輝超市、聯華超市、華潤萬家等企業的“關店潮”。2021年多家上市零售企業财報,均報出了營收、利潤的雙降。

中國實體零售業,準确的說全面進入了“虧損時代”。

01 現象:冰火兩重天

3月的上海,4月的北京,超市行業經曆了“冰火兩重天”。

3月底,上海“全域靜态管理”前夕,不少市民連夜前往附近超市搶購物資,多家線下門店延長營業時間。4月23日,北京突發局部疫情,封控小區周邊短時間内出現了消費量激增的現象。

超市行業正在“突破”虧損

根據《證券日報》《中國商報》等媒體報道,4月25日,北京市北苑地區華貿城品超市、十裡堡等部分超市存在蔬菜、肉蛋奶售空的情況,甚至有超市門口出現美團、餓了麼等跑腿外賣小哥排隊代購物資的情況。物美品超市(菜百店)内,果蔬、幹貨、冷藏區、友善食品、面粉等商品區域出現了空架的現象。

超市行業正在“突破”虧損

25日,北京物美品超市菜百店 圖 / 中國商報 冉隆楠

對消費者來說,超市商品齊全、品種豐富,以眼見為實、拿貨即走的确定性,滿足了特殊時期市民應急性囤貨需求。尤其在部分電商平台短時訂單激增,出現無法下單或貨源不充足、配送延時等情況後,線下超市便成為了消費者采購物資的首選管道。

表面上,線下超市門店的衰落與O2O模式(線上下單、線下履約)的盛行幾乎同步發生。真相是,電商迅猛發展與消費群體變遷的雙重影響下,原本物美價廉的超市優勢不再。電商平台将線下實體門店高昂的店面成本、人工成本轉化為價格優勢,網購逐漸成為消費者購買百貨商品甚至是奢侈品的重要陣地。

近幾年,綜合電商又反過來加速了家庭品類+到家即配的業務,滿足了消費者更大、更全、更高成本效益的全場景電商化購物需求。其中,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前置倉模式,通過在上海的測試,驗證了實體零售供給的家庭生鮮購買,可以為線上購物替代。加上叮咚買菜在“源頭直采、快速配送”打造的體驗心智,實體超市全力打造的生鮮品類,遭遇巨大的沖擊。

2020年全球進入疫情時間,疫情推動的社群團購進一步加劇了家庭購買的供給競争。其他各類圍繞社群需求出現的小業态、便利店等,也在分流大賣場、超市客流。

超市行業正在“突破”虧損

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按零售業态分,2021年限額以上零售業機關中的超市、便利店、百貨店、專業店和專賣店零售額比上年分别增長6.0%、16.9%、11.7%、12.8%和12.0%。從增長資料來看,大賣場、超市、大業态不僅與線上業态難以比較;也遠不如“小而美”的便利店、專業店和專賣店吃香了。

超市的來客率,已經很長時間都是靜悄悄,除了封控帶來的一搶而空。這種搶購現象,誰都知道是短期效應。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實體業既然實實在在的引來了人潮搶購,我們怎麼把短期效應長期化——重新引來人潮。

02 趨勢:大店小連鎖與小店大連鎖

傳統超市,包含了大賣場+綜合超市,以及中型超市和小型社群超市。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釋出的《2021超市業态調查快報》顯示,2021年,67.1%的超市企業銷售額同比下降,72.2%的企業淨利潤同比下降,68.39%的企業客流量同比下降。

這些報虧的零售企業包括:高鑫零售、永輝超市、聯華超市、中百集團、家家悅、京客隆、華聯綜超、人人樂、步步高9家企業淨利潤虧損。

這些零售企業給出的業績下滑解釋,無外乎兩大原因:

第一,受疫情反複、線下來客下降以及經濟下行的疊加影響,消費預期轉弱,零售行業競争加劇,管道分流嚴重,普遍出現營收下降的情況;

第二,傳統店型拓店謹慎,且因執行新租賃準則導緻費用增加以及關閉門店處置資産等對營業額産生一定的影響。

同時,這些企業給出或已經在做的變革探索方法,也包括以下兩種類型:

其一,大店小連鎖的會員店逐漸成消費主流,優勢顯現,傳統超市企業将“倉儲會員店”視作新的增長點。

美國Costco、山姆為代表的會員店給了中國實體零售業季大的啟發。這種業态以有車的中産家庭為主,盈利依靠收取會員費。作為符合當下消費趨勢、受到零售業認可的模式與方向。2020年10月,國産首個倉儲式會員制品牌——盒馬X會員店開業以來,“倉儲會員店”便備受矚目,成為行業熱詞。

從2021年到今年3月底,全國新開業倉儲會員店(倉儲店)超過100家。其中,以傳統大賣場模式轉型的本土商超企業:永輝、家樂福中國(蘇甯易購)、北京華聯、人人樂等紛紛試水這一新業态。

當然,部分業内人士并不看好超市企業紮堆入局會員店,認為它們形似而神不似,難以真正形成氣候。

其二,小店大連鎖的便利店業态,即時消費更便捷,初具規模。

實體零售業的虧損名單之外,還有一抹亮點:紅旗連鎖以淨利潤4.8億元實作盈利。事實上,以便利店為主的業态模型,是保證紅旗連鎖營收穩定增長的關鍵。

相關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限額以上零售業中超市的同比增速為3.2%,而便利店仍保持了10.1%的增速,是實體零售中增速最高的業态。

得益于便利店行業良好的增長勢頭和政策扶持,紅旗連鎖受到社群團購、生鮮電商等新業态的沖擊相對有限。是以,在行業整體下行的當下,紅旗連鎖依然能夠保持增長。

便利店離消費者近、易達性高、消費頻率較高;倉儲式會員店SKU豐富、高質低價,掌握客流量和會員忠誠度。兩種實體零售業态極具發展潛力,當然如何基于本土環境進行進一步優化,也成為了目前零售企業轉型變革亟待攻克的問題。

03 方向:實體零售走向何方?

以賣場模式為代表的傳統超市業态,經曆了超市行業黃金20年。來自電商團購的外部壓力擊潰了傳統超市,其内在盈利模式、選品管理的落後也逐一暴露。

實惠不如會員店、友善不如便利店、豐富不如電商、核心品類生鮮不如專業生鮮店,對于消費者來說,日常購物似乎找不到去超市的理由。但不可否認的是,線下模式具有人情味與便利性,實體零售依然具有生命力。

那麼,什麼樣的線下超市能存活?換句話說,未來的城市零售形态又将走向何方?

「零售商業财經」認為,以胖東來和7-ELEVEn為代表的區域品牌和便利店企業,将成為城市零售的下一步發展形态。

首先,圍繞區域特色化零售,應當因地制宜、重視零售企業文化培育。

以河南胖東來為代表的區域零售品牌,售賣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極緻的服務體驗。對消費者而言,胖東來在當地市場多年深耕經營沉澱的品牌口碑就是通過消費者一次次的滿載而歸,複購率接近100%。

而這家企業帶給零售行業的思考是: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如何去側重企業的成長、員工的進步,如何去關注客戶的幸福、員工的成就與快樂。

其次,圍繞區域特殊化零售,注重打造滿足“日常+非常”時期的365天24小時服務。

「日本經濟新聞」曾經對日本消費者做過一個“為什麼喜愛便利店”的調查,大多數人回答,因為無論白天還是深夜它永遠在營業,而且它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需要。

的确,對于學生黨、單身上班族或是獨自居住的老年人來說,從早餐的飯團、牛奶面包;午餐的便當便當到晚上的啤酒零食,一日三餐都可以在便利店解決。靈活小巧的便利店不需要承擔大型超市那種龐大的倉庫成本,同時以強大的供應鍊能力滿足居民日常所需。

除了日常需求外,日本7-ELEVEn曾提出“向社會的基礎設施服務業務演變”的目标,便利店24小時營業的标準化連鎖營運機制也正符合作為“社會基礎設施”的标準。

城市化的長期程序,帶來便利店越來越成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一部分,承擔着在特殊時期保供、穩價、應急避險的重要社會功能。

聯商網顧問厲玲認為,面對洶湧的疫情,保供是社會面嚴格管控不松勁的基礎,全社會也感覺到了零售的重要性,零售應該成為與水電一樣的民生基礎設施,在大災大難面前,為群眾提供生活保障。

疫情給零售行業帶來不小沖擊,新舊動能轉換也為新業态企業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平台,以區域特色化、特殊化為代表的零售企業在滿足消費者一站式服務需求的同時,也将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資料中心等“新基建”,向社會基礎設施服務業演變。

參考資料:

聯商網《厲玲:零售應該與水電一樣成為基礎設施》

财經雜志《昔日亞洲最大家樂福停業,傳統超市黃金20年租約正逐漸到期》

第三隻眼看零售《超市業進入“虧損時代”:超半數上市公司營收跌破十年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