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化春雨潤民心 通川區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

作者:天天看達州

把暖心的志願服務送到群衆“家門口”,精彩的“文化大餐”讓市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城市“顔值”“氣質”得到顯著提升……近年來,達州市通川區緊扣“四全”目标,創新“三化兩到雙線”工作方法,始終銳意進取,不斷深化拓展,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成為基層思想文化傳播的主陣地和主抓手,打通宣傳群衆、教育群衆、關心群衆、服務群衆的“最後一米”,如春風化雨般滋潤通川大地,融入百姓生活。

實踐陣地實作文明全覆寫

走進塔沱社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可以看見不少群衆正在休閑娛樂,這裡環境優美、配置齊全,居民既可以休閑娛樂、強身健體,又能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化春雨潤民心 通川區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

塔沱社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我特别喜歡到這裡來!大家都是一個社群的,一起有說有笑,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這裡的從業人員态度好、服務也好,還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讓我們參加,社群為我們辦了件大好事。”談起對塔沱社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滿意度,何佰群婆婆有說不完的話。

隻有建好文明實踐陣地,才能讓文明實踐活動生根發芽。如何讓新時代文明中心落地落實,拓展文明實踐的“寬度”?通川區的做法是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研究制定《通川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實施意見》,由區委書記任中心主任、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擔任實踐所所長、村(社群)黨組織書記擔任實踐站站長,建立起區、鎮、村“三級書記負責制”組織構架,實作中心、所、站上下關聯,確定全區上下“一盤棋”。

此外,為做好全域陣地親民化建設,打通服務群衆“最後一米”,通川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統一制定文明實踐陣地辨別标牌和相關管理制度,結合親民化改造工程指導各所(站)進行陣地美化,為周邊群衆打造出秩序井然、功能豐富、溫馨和諧的文明家園。

截至目前,通川區通過整合區文化館、黨群服務中心、市民學校、社群便民平台、道德講堂等現有資源,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文明實踐所18個、文明實踐站206個。

理論宣講“飛入尋常百姓家”

通川區鳳北街道雙魚湖社群将中央1号檔案精神宣講從“會場”延伸到“田間”,讓中央1号檔案精神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化春雨潤民心 通川區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

理論宣講走進田間地頭

“一号檔案内容全,三農工作是重點,今天我們來宣傳,講講黨的好政策……”在雙魚湖社群田家塝李子園裡,雙魚湖社群的黨員幹部群衆正圍在李花下,聽宣講員宣講中央1号檔案精神。在村民們勞作之餘,宣講的課堂搬到了他們身邊。宣講員張翠一串串翔實的資料、一個個發生在群衆身邊的變化、一個個典型事例,提振着大夥兒的信心。大家談論着家鄉變化,圍繞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暢所欲言。

為了讓理論宣傳更接地氣、更有活力,通川區抽調骨幹力量組建了11個宣講團,深入機關、企事業機關、城鄉社群、校園、各類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送“講”上門30餘次,組織小喇叭宣講隊在村(社群)宣講200餘次。通過情景劇、相聲、快闆、歌舞、獨幕喜劇等多種方式,讓一場場宣講活動浸潤心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紅馬甲”綻放最美“志願紅”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體是志願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願服務。針對群衆的急事、難事、煩心事,通川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切實履行職責,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赢得群衆贊譽。

化春雨潤民心 通川區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

志願者服務群衆

3月4日下午,2024年通川區“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在中心廣場舉行。活動現場,來自通川區多家機關、學校、醫院以及社會公益組織的志願者開展艾灸、按摩、測量血壓、視力測試、螨蟲檢查、義剪、有獎知識問答等項目,吸引不少市民朋友前來參與。

“免費剪頭發、免費測血壓,還有免費檢查視力方面的問題,還給我們發了很多普法的資料,這個活動辦得很不錯。”市民王邵鴻說。

數量充足、活力充沛、覆寫廣泛的志願服務隊伍是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有力保障。通川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廣泛動員全市各文明實踐所(站)和各部門機關力量,精心配置了“9+N”志願服務隊伍,包括理論宣講、扶弱幫困等9支志願服務隊及其他特色志願服務隊;所、站分别成立5支、2支以上志願服務支隊,總體形成上下有效關聯、凝聚工作合力、精準服務群衆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矩陣。

目前,全區已累計注冊志願服務隊480餘支,志願者注冊人數達11.8萬人,累計釋出各類志願服務項目2萬餘個,志願服務時長超500萬小時。

服務優質離不開數量充足的志願者,也離不開優質的志願品牌建設。通川區充分發揮各志願服務隊伍中的本地“名嘴”、領域專家、道德模範等人才專長,發掘志願服務特色,讓豐富便民的志願服務熱起來、亮起來;突出“一所一品牌”為目标,培育“580”“衆愛家園”“四點半課堂”為代表的普惠性、特惠性和應急性志願服務項目;根據服務對象回報、工作實際需要、技能培育拓展等方面的需求,定期對區内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進行教育訓練,不斷提升隊員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

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尚

走進東嶽鎮鳳凰村,筆直的村道綠意盎然,幹淨整潔的農家小院錯落有緻,道路兩邊的牆畫美輪美奂,與花草樹木互相映襯,一幅村美、業興、人和的動人畫卷在山鄉大地徐徐展開。

“我們鳳凰村通過大力開展文明建立,依托村規民約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文明積分,深入踐行新時代文明新風,深化移風易俗,不斷增強村民的内生動力,打造了村民共建、共享、共治的鄉村治理工作格局。”鳳凰村黨支部書記譚明江說。

新風正氣傳得開,陳規陋習改得了。通川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思想文化宣傳總陣地,建立鄉村腰鼓隊、通川小喇叭等志願隊伍,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文明實踐講堂搭建“鄉村舞台”,開展理論宣講進農家等文明實踐活動,把一場場溫情服務送到百姓心田。文明實踐閱覽室不斷發揮着文化育民、惠民、富民的作用,豐實鄉村文化“糧倉”。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公婆好兒媳”等先進典型選樹學活動,讓農村公德心建設之花争先綻放。截至目前,通川區共建有8個省級以上文明村鎮。

文明實踐顯成效、時代新風暖人心,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深入推進,讓文明融入通川人的精神血脈,繪就了新時代通川環境美、人文美、風尚美的壯麗畫卷,為推動通川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