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化春雨润民心 通川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作者:天天看达州

把暖心的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精彩的“文化大餐”让市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城市“颜值”“气质”得到显著提升……近年来,达州市通川区紧扣“四全”目标,创新“三化两到双线”工作方法,始终锐意进取,不断深化拓展,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基层思想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和主抓手,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如春风化雨般滋润通川大地,融入百姓生活。

实践阵地实现文明全覆盖

走进塔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可以看见不少群众正在休闲娱乐,这里环境优美、配置齐全,居民既可以休闲娱乐、强身健体,又能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化春雨润民心 通川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塔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我特别喜欢到这里来!大家都是一个社区的,一起有说有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里的工作人员态度好、服务也好,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参加,社区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谈起对塔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满意度,何佰群婆婆有说不完的话。

只有建好文明实践阵地,才能让文明实践活动生根发芽。如何让新时代文明中心落地落实,拓展文明实践的“宽度”?通川区的做法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研究制定《通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由区委书记任中心主任、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实践所所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实践站站长,建立起区、镇、村“三级书记负责制”组织构架,实现中心、所、站上下联动,确保全区上下“一盘棋”。

此外,为做好全域阵地亲民化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通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一制定文明实践阵地标识标牌和相关管理制度,结合亲民化改造工程指导各所(站)进行阵地美化,为周边群众打造出秩序井然、功能丰富、温馨和谐的文明家园。

截至目前,通川区通过整合区文化馆、党群服务中心、市民学校、社区便民平台、道德讲堂等现有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18个、文明实践站206个。

理论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将中央1号文件精神宣讲从“会场”延伸到“田间”,让中央1号文件精神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化春雨润民心 通川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理论宣讲走进田间地头

“一号文件内容全,三农工作是重点,今天我们来宣传,讲讲党的好政策……”在双鱼湖社区田家塝李子园里,双鱼湖社区的党员干部群众正围在李花下,听宣讲员宣讲中央1号文件精神。在村民们劳作之余,宣讲的课堂搬到了他们身边。宣讲员张翠一串串翔实的数据、一个个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变化、一个个典型事例,提振着大伙儿的信心。大家谈论着家乡变化,围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畅所欲言。

为了让理论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活力,通川区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11个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校园、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送“讲”上门30余次,组织小喇叭宣讲队在村(社区)宣讲200余次。通过情景剧、相声、快板、歌舞、小品等多种方式,让一场场宣讲活动浸润心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红马甲”绽放最美“志愿红”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针对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通川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切实履行职责,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赞誉。

化春雨润民心 通川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志愿者服务群众

3月4日下午,2024年通川区“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在中心广场举行。活动现场,来自通川区多家单位、学校、医院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开展艾灸、按摩、测量血压、视力测试、螨虫检查、义剪、有奖知识问答等项目,吸引不少市民朋友前来参与。

“免费剪头发、免费测血压,还有免费检查视力方面的问题,还给我们发了很多普法的资料,这个活动办得很不错。”市民王邵鸿说。

数量充足、活力充沛、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队伍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通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动员全市各文明实践所(站)和各部门单位力量,精心配置了“9+N”志愿服务队伍,包括理论宣讲、扶弱帮困等9支志愿服务队及其他特色志愿服务队;所、站分别成立5支、2支以上志愿服务支队,总体形成上下有效联动、凝聚工作合力、精准服务群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矩阵。

目前,全区已累计注册志愿服务队480余支,志愿者注册人数达11.8万人,累计发布各类志愿服务项目2万余个,志愿服务时长超500万小时。

服务优质离不开数量充足的志愿者,也离不开优质的志愿品牌建设。通川区充分发挥各志愿服务队伍中的本地“名嘴”、领域专家、道德模范等人才专长,发掘志愿服务特色,让丰富便民的志愿服务热起来、亮起来;突出“一所一品牌”为目标,培育“580”“众爱家园”“四点半课堂”为代表的普惠性、特惠性和应急性志愿服务项目;根据服务对象反馈、工作实际需要、技能培育拓展等方面的需求,定期对区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进行培训,不断提升队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尚

走进东岳镇凤凰村,笔直的村道绿意盎然,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道路两边的墙画美轮美奂,与花草树木相互映衬,一幅村美、业兴、人和的动人画卷在山乡大地徐徐展开。

“我们凤凰村通过大力开展文明创建,依托村规民约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文明积分,深入践行新时代文明新风,深化移风易俗,不断增强村民的内生动力,打造了村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凤凰村党支部书记谭明江说。

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改得了。通川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思想文化宣传总阵地,建立乡村腰鼓队、通川小喇叭等志愿队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文明实践讲堂搭建“乡村舞台”,开展理论宣讲进农家等文明实践活动,把一场场温情服务送到百姓心田。文明实践阅览室不断发挥着文化育民、惠民、富民的作用,丰实乡村文化“粮仓”。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选树学活动,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花争先绽放。截至目前,通川区共建有8个省级以上文明村镇。

文明实践显成效、时代新风暖人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让文明融入通川人的精神血脉,绘就了新时代通川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壮丽画卷,为推动通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