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夏”有“糧”策 喜看好“豐”景——宣漢縣全力推進農業生産

作者:天天看達州

轟鳴的收割機來回穿梭在油菜地裡,一粒粒油菜籽脫殼而出;田地間,嫩綠的秧苗迎風而立,農戶們正在給大地披上“綠裝”;成片的玉米長勢喜人,夏管作業如火如荼……“三夏”(夏收、夏種、夏管)時節,放眼宣漢大地,随處可見生動的農業生産畫面。

連日來,宣漢縣集中人力、機械,搶抓晴好天氣搶收、搶種,確定夏收夏種高效、安全、有序開展。目前,36.44萬畝油菜、12.5萬畝小春馬鈴薯、2.97萬畝豆雜糧喜獲豐收。已移栽水稻28.19畝,已播玉米36.93萬畝、大豆2.61萬畝、高粱1.12萬畝、雜豆(綠豆、紅小豆等豆類)0.47萬畝、春油料5.81萬畝,已移栽甘薯6.47萬畝。

搶收——

迎來“好豐景”

5月14日,宣漢縣天生鎮“天府糧倉·百縣千片”油菜實收測産現場,連片的油菜長勢良好,顆粒飽滿的油菜莢壓彎了枝幹。農機手正駕駛收割機在油菜地裡來回穿梭,伴随着機器的轟鳴聲,一排排成熟的油菜被卷入機器,自動脫粒後,油菜果殼被碾成碎片,直接抛撒還田育肥地裡。

“我宣布,2024年宣漢縣天生鎮‘天府糧倉·百縣千片’油菜千畝示範片畝産達到225.38公斤,創宣漢曆史新高!”在測産現場,農技專家們通過機收、篩選、稱重、測量水分等一道道工序,對種植大戶向森林家裡的油菜進行實收實測。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我今年種植了158畝油菜,在縣、鎮農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預計油菜收入能達到16餘萬元。”聽到這一消息,向森林滿臉笑意,接着說出了自己的下一步打算,“馬上油菜收割完了,我就要開始犁地栽秧了,争取水稻也能有個好收獲。”

“三夏”有“糧”策 喜看好“豐”景——宣漢縣全力推進農業生産

宣漢縣胡家鎮鴨池村千畝高産水稻示範片。

近年來,宣漢縣堅持優化糧油生産布局,穩定糧油播種面積,全力提高糧油單産,制定了《“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行動方案》,科學布局示範點片,全力以赴穩播面、堅持不懈提産能,全面開展高産建立示範和單産提升行動,每一個行政村至少建立1個20畝攻關點、每一個鄉鎮至少建立1個100畝示範片、縣上統籌建立15個千畝展示片,不斷優化糧食種植結構,確定糧油增産增收,奮力打造“田園新景、巴山糧倉”振興标地。

搶種——

開啟“加速度”

在宣漢縣胡家鎮鴨池村,“農機操作高手”袁軍正操作着平田機在田野裡進行作業,一來一回,不到二十分鐘,接近兩畝的水稻田就被耕好。不遠處,村民們也正忙着插秧,機械化種植為當地“夏種”開啟了加速度。

談到種地,這個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像是打開了話匣子,講得頭頭是道,他指着田中作業的機器說:“以前一畝多的田人工耕作需要三天時間,而現在十幾分鐘就能完成。智慧種地真的很省時省力,我成立了宣漢縣家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不少本地的村民成了我的客戶,把土地托管給我,隻等秋收,把糧食搬回家。”

“我今年種植了5畝水稻,半托管給了宣漢縣家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耕、種、收都不需要我來操心,而且我農閑時還能在那裡務工,既有了土地收益,還能賺取一份務工收入!”鴨池村村民趙旭益笑着說道。

“鴨池村是千畝高産水稻示範片之一,種植了4500餘畝水稻,實行生态化、機械化、科學化栽植模式,農機上陣助力,我們搶抓好時節,隻用了半個月就全面完成了水稻播種任務。”鴨池村黨委書記馮湧說道。

近年來,宣漢縣圍繞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糧油作物“耕、種、防、收、烘”等關鍵環節,制定《宣漢縣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主要糧油作物社會化服務收費指導意見》,明确了服務組織、服務對象、服務範圍、服務标準、收費标準,鼓勵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單環節、多環節農機作業服務,培育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42家,在大春生産關鍵農事環節和小春小麥、油菜統防統治等方面全面推進代耕代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實行機械化種植、收割,開啟了農業發展“加速度”。

搶管——

管出“科技範”

“三分種,七分管。”目前正值玉米田間管理的關鍵期,在宣漢縣峰城鎮野鴨村千畝玉米綠色高質高效示範片裡,幾名村民正背着化肥深施器,在農技站推廣研究員李濤的指導下為玉米施肥,保障玉米穩産、增産。

“今年的目标是玉米畝産達到1300公斤。”李濤說,“産量要想提上去,管理必須要科學,這個化肥深施器可幫了我們的大忙。”

看似普通的化肥深施器,為什麼大有來頭?據李濤介紹,為了讓田間管理的工作更加高效高質,他們研究發明了化肥深施器,前面的噴頭差別于傳統的噴霧狀,而是直接把噴頭插入土地裡,肥料直達作物根部,作物吸收得又快又好,不僅效率高、速度快,而且對土壤污染小,田間管理盡顯“科技範”。

今年以來,宣漢縣開展“千名農技人員下基層戰春耕”活動,組織農技專家下沉田間地頭,指導群衆進行施肥、除草、防治害蟲等田間管理工作,從玉米品種選購開始進行全程跟蹤服務,確定該縣的玉米高産豐收。目前,已安排縣鄉農技人員420餘名,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技術教育訓練、技術指導17萬餘人次。

“今年玉米長勢喜人,農技人員給我們講解怎麼防病治蟲、如何施肥等方面的知識,讓我們對奪得豐收充滿信心。”野鴨村村民敖明春樂呵呵地說。

“我縣全力抓好‘三夏’工作,提升現代農業産業發展園區化、設施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水準,積極建立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促進農業增産、農民增收,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為‘百強晉位、沖刺千億’奠定堅實的農業基礎。”宣漢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沖胸有成竹地說。(作者:張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