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小胖墩逆襲有路

■相關資料顯示,大陸6~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專家表示,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準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目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

■兒童青少年“肥胖門診”在這一公共衛生問題背景下應運而生,為小胖墩們逆襲打開了一扇窗。

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肥胖成為影響大陸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加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些孩子階段性過上居家和網上學習生活,原有規律作息被打破,吃得多了,活動少了,久而久之就成了小胖墩。為小胖墩開設的“肥胖門診”裡,患兒數量也有所增加。借助“肥胖門診”的科學指導,以及家庭、學校、社會的全方面支撐,小胖墩們的減重逆襲勢在必行。

【深度】小胖墩逆襲有路

目前,大陸已建立較為完善的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體系。2020年相關資料顯示,大陸6~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表示,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準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目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

問題:過度喂養&不良習慣

支招:家庭參與支援亟待加強

走進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肥胖門診”,一個憨态可掬的小胖墩正在接受醫生的評估和檢查。胖乎乎的形象固然顯得“可愛”,但也給很多小朋友造成身心負擔,稍一活動就氣喘籲籲、滿身大汗,不僅心理上容易缺乏自信,有時甚至會引起嚴重健康問題。對此,一些候診的家長也感到憂心忡忡,“最怕孩子的健康受到影響。”一位家長說。

在“肥胖門診”,醫生會根據孩子的身高體重判斷其超重程度。同時,還會為小胖墩進行體脂分析,以及血糖、血脂、血壓等醫學檢查。“我們接診過一個不到3歲的男孩,查出患有中度脂肪肝。年齡這樣小的脂肪肝患兒,臨床上相對少見,這也讓家長感到十分震驚。還有一個嬰兒,6個月體重就有11公斤。有的女孩六七歲,胸部就已經開始發育……”該院兒童保健中心主任醫師劉雅靜說,肥胖對孩子的危害不容小觑——會給骨骼肌肉系統造成過量負荷,導緻相關損傷。過多脂肪堆積影響到心肺功能,造成兒童運動能力和體質變差。有研究顯示,肥胖程度越高,對認知與智力的影響越大。肥胖還會給心血管系統、内分泌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等帶來損害。另外,肥胖孩子哮喘、睡眠障礙、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也相對較高。

劉雅靜特别提示,對于肥胖兒童,家長要為其進行一次睡眠監測,評估孩子的睡眠品質,觀察孩子睡眠時是否打鼾,警惕出現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由于胸部脂肪堆積,會影響孩子的胸廓擴張,造成通氣功能不暢。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到耳鼻喉科或口腔科就診。”劉雅靜說。

雖然很多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超重問題并為此煩惱,但在相關專家眼中,家長對兒童肥胖重視程度仍不夠——這些小胖墩的逆襲路上,除了膳食處方和運動處方外,還需家庭更多參與和支援。劉雅靜坦言,部分依從性很好的家長,能夠在醫生指導下成功為孩子減重,但仍有一些家長不以為意,“尤其是隔輩照料的情況,有可能會增加兒童肥胖幾率。有的家中長輩比如爺爺奶奶,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會有過度喂養的情況。有的父母本身有超重問題,他們對孩子肥胖可能就不夠上心。同時,這些孩子都有一個比較類似的特點,就是進食速度特别快。有的孩子幾乎不怎麼咀嚼,就将食物狼吞虎咽下去。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肥胖。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兒,會允許孩子邊看電視或玩手機邊進食。另外,很多家庭對孩子飲食方面不太控制,家長會為孩子點外賣,高碳水化合物、高油、高鹽食物非常容易擷取,成為小胖墩減重路上的絆腳石。”劉雅靜表示。

問題:用藥誤區&幹預滞後

支招:教育、飲食、運動三者結合

教育、飲食、運動三者相結合的方式,仍是目前最常用的綜合幹預措施,對于仍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無論是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都不提倡。無論是哪種減肥藥物,由于其副作用較大,都不建議家長擅自給兒童青少年使用。目前臨床上的藥物治療,也僅用于由于肥胖導緻合并症的治療,如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等。

科學合理的膳食,對于預防和改善兒童肥胖尤為關鍵。除此之外,還要進行有效運動。“很多家長上班很辛苦,回家後不再活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模仿家長,吃完飯後很少活動,造成脂肪堆積。”劉雅靜建議,家長要盡量帶孩子多做室外運動,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榜樣,從小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并将運動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診室中,劉雅靜為孩子開具“飲食處方”和“運動處方”,這些科學的指導性建議,也讓家長們吃下了“定心丸”。“肥胖門診”的優勢在于,可以通過相關系統,為不同的肥胖患兒量身打造減重“計劃書”——兒童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期,既要滿足孩子生長發育需要的能量,又得防止攝入過多,這給臨床醫生提出更多要求。在開具“飲食處方”時,醫生會充分考慮年齡、身高、體重、基礎代謝、血液生化等名額,以及家庭生活習慣和運動習慣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膳食營養計算。開具的“運動處方”,能提出适當強度的體育運動方式建議。

減肥這個話題對于成年人都是一件煩心事,對于自控力相對較差的孩子來說,更是難上加難。盡管公衆對“肥胖門診”的開設還沒有普遍認知,但記者了解到,很多前來就診的肥胖患兒,都是通過基層篩查、社群體檢或學校建議走進醫院的,這說明覆寫社群、學校、家庭的“肥胖兒童幹預體系”已逐漸建立并發揮出積極指引作用。“給予患兒減重方案後,我們還會讓這些孩子在3個月到半年後回到醫院複診,打電話去提醒家長,及時帶孩子過來。”劉雅靜說。

相關專家表示,家庭是預防兒童肥胖的主陣地,父母和看護人要充分認識超重肥胖的危害,定期為孩子測量身高和體重,并能根據相關标準對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進行評價,必要時及時咨詢專業機構。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青少年度過大部分時間的幼稚園和學校是肥胖防控關鍵的場所,辦好營養與健康課堂,豐富适合不同年齡段兒童學習的資源,可以提高孩子的健康意識,增強孩子的健康技能,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劉雅靜說:“我們也在通過多種形式,不斷提升醫療機構對兒童肥胖的幹預能力。因疫情原因,我們嘗試開展線上健康教育,受到了家長們的歡迎。”

連結

根據大陸“分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流行水準分類表”顯示,陝西、北京、吉林、天津、山西、上海、内蒙古、遼甯、黑龍江、江蘇、山東、河北等12個省(區、市)被列為“高流行水準”。

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相關部門印發《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提出,以2002~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為基線,2020~2030年0~18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要在基線基礎上下降70%,為實作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零增長奠定基礎。

此外,該《方案》還明确,指導支援學校和家庭通過合理膳食、積極身體活動和心理支援對超重肥胖兒童進行體重管理。鼓勵醫療衛生機構根據需求為超重肥胖兒童提供個體化的營養處方和運動處方。肥胖合并疾病的兒童應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專業治療。

供稿:中國人口報記者 孫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