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本文陳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想到“村書記”,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沒錢。

一旦村書記有錢了,那大家可能都會認為這些錢的來路不正常。

可在常熟市康博村就有一個身價370億的村書記,不僅沒有遭到村民的議論,反而大受村民愛戴。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這位“富豪”村書記還拿出1.2億給全村人蓋别墅,就連全村人的工作都包了,憑借一己之力将全村帶上小康。

那麼,這位村書記到底從哪裡得到了這幾百億的身價,又為何願意在村民身上花費這麼多呢?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裁縫大王”高德康

這個與衆不同的村書記就是高德康。

高德康,一個響徹中國紡織服裝界的名字,一位名副其實的“裁縫王”,他的創業故事,始于八台縫紉機和一個簡陋的小作坊。

1976年,24歲的高德康正式接過父輩傳承下來的裁縫手藝,在江蘇常熟白茆鎮山泾村,他的家族三代都以裁剪衣物為生。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或許是耳濡目染,高德康對縫紉有着天生的熱愛和悟性,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高德康召集了村裡的11位農民,成立了一個縫紉組,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小小的組織,在日後竟然變成了一個紡織帝國。

誰會想到,改變山泾村命運的,竟是區區八台家用縫紉機,它們雖然簡陋,卻是高德康創業夢想的起點。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從此,年輕的高德康便一頭紮進了縫紉事業,日日夜夜與布料為伴,創業之初,小作坊既沒有品牌,也沒有專屬産品,隻能接一些代工訂單,靠微薄的加工費維持運轉。

然而,高德康的眼光獨到,思路靈活,他很就快意識到,自己不能隻滿足于給别人打工,要擁有自己的品牌,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于是,僅僅20出頭的高德康,便成了村裡公認的“創業狂人”。他白天忙着聯系客戶、采購布料,晚上則通宵趕制衣服,為了節省開支,他犧牲睡眠時間,每天騎自行車往返于200公裡外的上海,取布料、送貨。

在一個交通不便的年代,高德康硬是靠着自己的兩條腿、一輛單車,開啟了常熟通往上海的“狂飙之旅”。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高德康每天花費十幾個小時在路上,風餐露宿,饑一頓飽一頓。烈日将他的臉曬得黝黑,雨天裡,他的身上濕了又幹。

30公裡每小時,這是高德康給自己定下的送貨“速度标準”,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高德康憑着超乎常人的毅力,踩着單車的兩個輪子,開始了屬于自己的史詩曆程。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騎行的艱辛一直被高德康記在心裡,每一滴汗水都凝結成高德康創業路上的印記。

功夫不負有心人,高德康成功憑借自己的努力,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和深厚的人脈。

漸漸地,他小作坊的名氣也響了起來,客戶們被他的誠信打動,被他的産品品質所折服。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他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勤懇務實的青年,更是一個值得托付的合作夥伴,高德康深知,客戶的信賴和支援,是他事業騰飛的基石。

高德康暗暗發誓,一定要用更優質的産品和服務回報大家,于是,他更加專心地投入到技術研發中,一針一線都在追求最好。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就這樣,當别人還在原地踏步時,高德康已經開始在創業的路上狂奔,早就甩了别人幾條街了。

八台縫紉機,見證了他的執着,那輛單車,更記錄下他拼搏的軌迹,年輕的高德康,正以他的方式,向世界證明平凡人也能創造非凡。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高德康的創業故事如同一曲激昂的進行曲,每一個音符都充滿力量,然而,這僅僅是序章,伴随着時代的腳步,他即将譜寫更加恢弘的樂章。

進軍羽絨服市場

高德康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在上世紀80年代末發現了羽絨服這個有着巨大發展前景的行業。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當時,中國的羽絨服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産品款式單一,做工粗糙,高德康意識到,這是一片尚待開發的處女地他決定抓住這個機遇,在羽絨服領域大展拳腳。

為了掌握羽絨服生産的核心技術,高德康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發,他一針一線地琢磨,從填充物到面料,從做工到款式,不斷進行實驗和改進,經過數年的潛心鑽研,他終于掌握了一整套成熟的羽絨服生産工藝。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1992年,高德康創立了“波司登”品牌,正式進軍羽絨服市場。“波司登”源自英文“BOSTON”的音譯,寓意“猶如波士頓之恒”。

高德康希望自己的品牌能像美國波士頓城一樣,經久不衰,屹立不倒,然而,創業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重大危機、反季銷售

1994年,高德康遭遇了一次重大危機,那一年,他一口氣生産了23萬件羽絨服,結果僅賣出10萬件。

大量的庫存積壓,導緻高德康的資金周轉不靈,企業陷入了破産的邊緣,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高德康沒有退縮,他深知,這不僅關乎自己的前途命運,更關乎員工的生計。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為了度過這次危機,他咬緊牙關,四處籌措資金,想盡一切辦法化解危機,為了盡快回籠資金,高德康靈機一動,在夏天推出了羽絨服的“反季促銷”。

高德康把價格降到了成本線以下,甚至虧本銷售,這一招雖然看起來是一個昏招,可卻收到了奇效。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消費者被低價所吸引,紛紛搶購“波司登”的羽絨服,此外,高德康還積極尋求與其他商場的合作,他先後與王府井百貨大樓、沈陽中興公司達成協定,讓他們幫助代銷“波司登”的産品。

通過這一系列措施,高德康終于渡過了難關,不僅如此,反季促銷還意外地為“波司登”打開了知名度,使其在消費者中建立了口碑。 危機,對于高德康而言,既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這次危機讓高德康認識到,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時刻準備應對市場的變化和挑戰,同時,隻有勇于擔當,敢于創新,才能在逆境中實作突圍。

高德康是幸運的,他抓住了危機中蘊藏的轉機,而這一切都是由于他的勇敢,面對困境,他沒有退縮,而是選擇迎難而上,化險為夷。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這一次化解危機的過程,也成為了“波司登”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這場危機,給了他寶貴的教訓和啟示,也為“波司登”的騰飛埋下了伏筆。

雖然高德康已經在商海中闖出了一片天,但他并不滿足于現狀。他明白,市場瞬息萬變,隻有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取的好成績的原因

高德康在羽絨服領域的成功,離不開他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洞察,他深知,隻有不斷了解市場動向,緊跟時代潮流,才能始終站在行業的最前沿。

為了設計出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的産品,高德康經常深入一線,走訪市場,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他虛心聽取顧客的回報和建議,了解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喜好和需求。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這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成為他進行産品革新的靈感源泉,在高德康的帶領下,“波司登”不斷推出新産品,每一季都會推出數十款新品。

從面料到款式,從色彩到功能,無不展現着高德康對細節的追求和對品質的堅持,他率先在羽絨服中使用了奧運面料、發熱材料等新型材料,引領了行業的技術革新。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同時,高德康還十分重視産品的差異化,他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和消費習慣,推出了針對性的産品系列。

比如,專為東北寒冷地區設計的加厚羽絨服,專為南方溫暖地區設計的輕薄羽絨服等,這種“因地制宜”的政策,使得“波司登”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憑借着對市場的敏銳嗅覺和對産品的不斷創新,“波司登”在羽絨服市場上一路高歌猛進。

從1995年開始,“波司登”連續12年穩居行業銷量冠軍,成為當之無愧的“羽絨服大王”。

在高德康的帶領下,“波司登”笑傲羽絨江湖,成為了中國羽絨服行業的标杆和典範。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不忘初心

然而,高德康的貢獻遠不止于此,作為一名企業家,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始終牽挂着家鄉父老的冷暖。

1999年,高德康當選為康博村的村支書,從那時起,這位"最有錢的村官"便肩負起了帶領鄉親緻富的重任。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高德康充分發揮自己的企業家才智,大刀闊斧地改革村裡的基礎設施和産業結構,他帶頭修路、建廠,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業。

在他的帶領下,過去貧窮落後的康博村煥然一新,村民的生活水準得到大幅提升。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高德康還十分注重村民的就業問題,他把“波司登”的生産基地設在了家鄉,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

如今,康博村98%的勞動力都在“波司登”工作,實作了家門口就業,村民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也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在高德康的悉心經營下,康博村先後獲得“中國十大名村”、“全國文明村”等榮譽稱号,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小山村,如今已經成為了鄉村振興的一張亮麗名片。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結語

高德康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帶領家鄉父老走上了緻富之路,他以身作則,把“波司登”的發展與家鄉的振興緊密相連。

作為一名企業家,高德康創造了商業奇迹:作為一名村官,他帶領鄉親奔向小康。

身價370億的“村書記”,花1.2億為村民建326棟别墅,哪來的錢?

高德康用自己的方式,诠釋了"村企共建"的内涵,向大家展示了一副鄉協調發展的美麗風景。

高德康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商海還是農村,隻要肯拼搏、善創新,就一定能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參考資料:

新華網:《波司登創始人高德康:做慈善是比做羽絨服更溫暖的事業》2023-09-05

中國經濟網:《波司登創始人高德康——永遠腳踏實地》2024-01-28

東方财富網:《從小裁縫做到身價255億,經曆兩次“生死劫”,市值做到400多億》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