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書很重要,因為童年很重要。在人生最初的年歲裡,美好的故事、溫柔的顔色,和閱讀時思緒情感激蕩的瞬間,都會成為未來孩子們性格和人品的底色,也會是他們賦予世界的情懷和格局。是以,優質的圖畫書資源對兒童教育的意義不言而喻。為推動大陸兒童原創圖畫書的發展與應用,日前,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圖畫書創作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教育集團、北京師範大學亞太實驗學校共同發起的原創圖畫書2021年度排行榜釋出會暨學校圖畫書閱讀教學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亞太實驗學校舉行。

論壇上,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原創圖畫書年度排行榜評委會主席海飛先生和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張莉教授共同揭曉了入選2021年度排行榜的十部優秀作品名單,《迷路的小孩》《三個朋友》《大風》《一動不動大賽》《遊河》《不要和糯米團捉迷藏》《不一樣的1》《一個仙子和兩個七歲女孩》《一顆蓮子的生命旅程》《我家有個小神仙》等入選。作家畫家代表莫言、金波、郁蓉、劉海栖、羅玲、常立等通過連線的方式紛紛結合自己的創作經曆發表了自己的獲獎感言。
《大風》是莫言先生根據自己童年的一段往事改編而成,和爺爺共同面對大風挑戰的記憶在作者的内心深處種下了一顆堅韌不屈的種子,在往後的人生裡逐漸成長出一股勇往直前,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著名作家金波、畫家郁蓉共同創作的《迷路的小孩》将孩子們尋求獨立和安全感的探索用圖畫和文字表現得淋漓盡緻,也許每個孩子都曾經做一個迷路的小孩,但經過種種尋覓之後,逐漸成長,又變成了一個個幸福又幸運的小孩;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劉海栖和青年藝術家羅玲聯袂創作的《三個朋友》融合了中國民間故事的智慧與傳統藝術的魅力;羅玲老師從敦煌壁畫中獲得靈感,用顔色代表人物的不同性格,故事開始就有三種不同的顔色,然而随着故事的發展,這些顔色不斷地碰撞調和交織,正如人與人的交往,最後變成了一個色彩斑斓的世界,三個朋友共同成長,共同蛻變,性格也不再是單一的“色彩”了;《我家有個小神仙》是常立老師根據自己子女的日常成長故事創作而成,裡面有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講述了小哥哥和妹妹成長中的沖突融合,呈現了兩個孩子心靈上的互相促進,彼此成就。書本後面有一個大大的彩蛋,那是哥哥寫的一篇真實作文,與圖畫書的前面内容互相呼應,就留給讀者小朋友們親自去探索發現啦!
每一位作家與畫家的創作經曆分享,對讀者都是一次心靈的供養。
論壇中,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評委會主席海飛先生、北京師範大學陳晖教授還就兒童圖畫書閱讀展開了相關的讨論。朱永新先生就“學校在兒童圖畫書閱讀方面的意義”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在深入推進全民閱讀的時代,保障兒童公平的閱讀權,對保障将來的社會公平有着重要的意義。而學校更多的是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閱讀思維,讓閱讀成為兒童終身相伴的良好品質;海飛先生就童書市場的特點和兒童讀物的特點做了簡要的說明,陳晖教授做了相應的補充。
互動環節上,北師大亞太實驗學校的老師們積極發問,就經典閱讀、原創圖畫書排行榜的選入标準以及電子、紙質圖書之間的沖突等問題與專家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活動現場,北師大亞太實驗學校的老師們還分别就五節圖畫書閱讀課進行了精彩展示。六年級的馬彥老師和楊曉坤老師分别展示了《喜鵲窩》和《大風》兩本圖畫書的教學,從不同的角度将中國人與自然相處的精神世界呈現了出來。四年級李文梅老師的《迷路的小孩》,以探索“一個迷路的小孩”到“一個幸福而又幸運的小孩”的成長曆程為線索,帶領學生們走進有趣、豐富的想象世界裡,跟着跳躍的文字、簡單卻又可愛的線條感悟童心童夢的天真爛漫。一年級翟晶晶老師的《三個朋友》、學前部曹芳菲老師的《不一樣的“1”》都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将圖畫書的精神内涵與學生成長所需的素養最大程度地呈現在了課堂上。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學法資深專家張燕玲對展示課進行了點評,對亞太實驗學校在學生閱讀教育方面一貫的努力和創新給予了高度評價與認可,同時也給出了寶貴建議,如将圖畫書優質的内容與國文學科素養結合,可以嘗試用項目的形式來做圖畫書的比對研究等等。
北京師範大學亞太實驗學校徐向東校長表示學校将在釋出年度優秀原創圖畫書作品的基礎上,将學校圖畫書閱讀作為主體,進一步促使中國原創圖畫書進入中國兒童的課堂、深入中國兒童的内心,并以研促教,進一步提升學校閱讀教育的品質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