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真誠地為孩子、家長和老師服務

微信文章排序規則已改變,想第一時間獲得我們的免費資料,需右下點贊和在看建立深度閱讀關系。

“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前幾天,表姐給我打電話。

她說,兒子剛上初一,最近考試成績大幅度下滑。她本想和兒子認真談一下,可推開房門,兒子斜躺在床上刷手機,對她視若無睹。

她剛把來意說明,就被兒子不耐煩地頂回來。

表姐又急又怒,大吼道:“你還想不想考高中、考大學了?就這麼沒出息地混下去嗎?”

沒想到,兒子臉上譏諷的表情,像刀子一樣紮得她生疼:

“沒出息的是我,跟你有什麼關系!”

咽下那些即将出口的尖刻語言,表姐合上房門匆匆離開。

深夜,她躺在床上泣不成聲。

看過一句話: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看着那個曾經乖巧的孩子,突然渾身是刺,叛逆、倔強,将父母拒之門外,不禁讓人心生涼意。

01

孩子已進入青春期

父母卻未察覺

想起了前段時間,一位媽媽給我的留言,她的兒子11歲,正值青春期,自己完全不知道怎麼和他相處。

短短幾句話裡分别用了“小心翼翼”“一不小心”“惹到”等詞,到最後幹脆說自己“活得像孫子一樣”。

語氣之卑微,把青春期孩子父母的“難”表現得淋漓盡緻。

除了這位媽媽,背景也有不少家長跟方法君吐槽,明明是想心平氣和跟孩子來一場親子交心,可孩子的反應卻往往讓人心寒:要麼“裝聽不到”,要麼“一點就炸”。

本該是世上最親密的親子關系,最後卻處得像仇人一樣。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從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話裡,我們或許可以看出端倪。

“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我青春期了,不是很叛逆。

一件事情無論做得好壞,父親都要一直對我長篇大論。

自己提出一些方法,父親卻覺得聽他的比較好。

他沒有直接用語言侮辱,但是我覺得從他言語裡感受不到溫度。

長篇大論、不允許有自己的想法、親子之間交流感受不到溫度......

這是一個青春期孩子内心的真實感受。

孩子在慢慢成長,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但父母卻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改變,這就出現了父母覺得孩子不好相處,孩子覺得父母不夠了解自己的局面。

作為父母,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些事件中得到一點啟發,我們是不是在某些地方确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02

孩子在道歉

父母卻在提要求

在一期《少年說》中,高二男生張晨曦上台向自己的父母道歉,因為自己兩年前曾離家出走,害得父母擔心,到處找他。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他為自己曾經的叛逆,真誠而鄭重地跟父母說了一聲“對不起”。

“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本以為父母會為兒子的懂事而欣慰,畢竟一個青春期的孩子,能反思自己的成長,感恩父母的不易,鼓足勇氣當衆道歉,實屬難能可貴。

但父親的回應卻出人意料:“成績還是最主要的,你的籃球時間應該要控制一下。”

“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兒子在道歉,父母卻在提要求。

張晨曦站在那裡,從他絞動的雙手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糾結,他也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我每次回家打球,也沒有打一下午,也就兩三個小時。

我每次打球,是我整個學生階段最快樂的時間。打球都是跟同學一起,大家有說有笑。

你知道我在家裡和學校有多壓抑嗎?每次我最期待就是體育鍛煉課。

回家寫完作業,待在家裡我什麼也不做。我能出去打球,現在你還讓我再……

張晨曦已經哽咽着無法繼續說下去,但最後他還是向父母保證:“我知道學習最重要,籃球時間我會自己縮減,我也會管好自己,下次再也不會讓你們擔心了。”

兒子看似妥協了,實則内心充滿了委屈。

運動對于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是必需品,尤其是男孩子,精力充沛,通過運動可以讓身體内的能量釋放掉,把過剩的精力發洩掉。

由于荷爾蒙的影響,青春期孩子的情緒起伏比較大。經過一周的學習,孩子積累了許多負面情緒,而通過運動,尤其通過打籃球這種大體量運動,孩子的情緒也會得到釋放。

張晨曦和同學一起打球,既滿足了同伴交往的需要,也滿足了身體運動的需要。對他而言這麼重要的一件事,可父母并不了解,甚至還覺得這件事情耽誤了孩子學習。

當學習成了父母唯一的關注點,親子之間的交流就像雞同鴨講,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隻是被父母的種種要求所裹挾,于是幹脆向父母關上了心門,甚至反抗父母。

03

上千個日子

孩子的門再也沒為父母打開過

作家麥家在《朗讀者》中,讀過一封寫給兒子的信,情真意切,惹人淚目。

讀信之前,他特意詢問兒子,能否把電子版發回來便于節目使用。

這個小心翼翼的動作,是他親曆兒子青春期的“後遺症”。傷痛如此之深,讓他至今不敢觸碰。

國中的時候,兒子和同學打架,老師把麥家叫到學校,麥家甩手就是一巴掌,兒子的鼻血頓時流了出來。從此,兒子關上了自己的房門。

整整三年,上千個日子,這扇門再也沒有朝他打開過。

“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關上的門,兒子不允許有任何人走進,如果被冒犯到,就會選擇離家出走。

麥家嘗試過交流,可幾乎每次都會發生沖突。兒子内心充滿了憤怒,一種令他無力的憤怒。

青春期的孩子似乎總是難搞的,你不知道哪句話就會點燃他的怒火,哪個動作就會逼得他們歇斯底裡。

他們莫名的自尊心很強、敏感、沖動,劇烈到讓人心驚又心碎。

然而,這并非他們所願。他們也同樣不好受,因為身處震蕩中心的,恰恰就是他們。

敏感、危險、沖動,正是青春期大腦獨有的特征。

神經科學顯示,青春期孩子的大腦,邊緣系統已經發育成熟,這意味着孩子有着強烈的情緒感受能力。

然而,大腦中負責理性功能的前額葉,卻要到20多歲才會發育成熟。

是以,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個随時會被點燃的炸藥,他們躍躍欲試,卻沒有及時停止的能力。

有時候隻要一句譏諷的語言,一個不夠善意的眼神,都足以掀起一場風暴。

他們身心的變化,對自我的追求,就像迷霧一般,籠罩着青春期的孩子。

他們外表叛逆,内心卻是迷茫,沒有方向的。

是以,盡管他們的嘲諷、嫌棄、不耐煩,讓你痛苦不已。

但是,他們内心需要你的程度,也前所未有。

04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父母要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麥家回憶兒子的青春期,苦澀地說:

“陪伴他,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青春期孩子互相沖突的特質,詭異多變的情緒,都讓他們變得暴躁而危險。

盡管他們并未意識到,可作為父母,我們卻應該明白,孩子的身心發生了巨變。

是以,當孩子出現“小叛逆”的情況時,父母需要重新審視和對待,才能減少沖突,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

1.避開鋒芒,改變溝通模式

李玫瑾教授談到青春期撫養時,說過一句話: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嘴閉上。

“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唠叨、說教和指責,是青春期孩子最反抗的事情。

他們急切想要自主,又敏感愛面子,是以千萬不要和他們較勁。

如果依然把他們當作孩子,訓斥不停,甚至逼着孩子承認錯誤,孩子一定會做出更反叛的舉動。

控制情緒,說話點到為止。

學會尊重而理性的溝通,是走近青春期孩子的第一步。

2. 适度放手,提升對孩子的容忍度

青春期孩子的内心是充滿沖突的。

他們渴望獨立,卻又需要依賴;渴望交往,卻又敏感封閉;希望自制,卻又屢屢沖動。

是以,他們常常會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傻”事情。

比如,忽然封閉自己,迷上某個偶像,或者着裝怪異,沮喪消沉。

此時,接納和放手,是應對青春期孩子的關鍵詞。

對于那些非原則性的問題,閉上嘴巴,放手讓他們盡情嘗試。

孩子需要這些探索和試錯,去發現真正的自我。

3. 了解孩子,成為敏銳的觀察者

看過一段視訊,母女倆因為做試卷而發生激烈沖突。

在母親步步緊逼下,女孩憤怒地撕毀了試卷,心理防線徹底崩潰。

在母親眼裡,盯着女兒寫作業,是“理所應當”。

可她看不到,此時此刻,女兒内心的自卑,額頭上惹眼的痘痘,不夠漂亮的臉龐才是她最大的困擾。

“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的壓力是多方面的,可我們卻容易忽視掉那些成績之外的因素。

作為父母,我們要成為很好的觀察者,要能看到他們内心的湧動。

如果可以,試着傾聽孩子的心聲,表達對他們的欣賞和喜愛。

被喜愛與肯定,是青春期孩子最在乎的事情。

他們要的其實并不多,自己的情感能被尊重,自己的想法能被聆聽,這樣就足夠了。

●●● END ●●●

别忘了文末【點贊】和【在看】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