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财華聚焦|春風得意的特斯拉,是不是千裡馬?

财華聚焦|春風得意的特斯拉,是不是千裡馬?

公布了2022年第1季業績之後,特斯拉(TSLA.US)的萬億美元市值和超百倍市盈率,似乎有了可以落地生根的依據。

2019年起扭虧,特斯拉的車開得飛快,到2021年的非會計準則股東應占淨利潤已達到76.4億美元,是上年同期的3.11倍,而在一年之内,特斯拉的市值增幅為61%。

以利潤的增長速度來看,其百倍市盈率估值似乎也并非那麼遙不可及。

這家占了“甯王”甯德時代(300750.SZ)2021年全年收入10%的電動車生産商,雖然面對供應鍊和産能問題以及原料成本上升的壓力,在2022年第1季仍再度重新整理多項紀錄。

2022年首季業績重新整理多項新高

剛剛宣布停産燃油車、全面轉向新能源汽車的比亞迪(002594.SZ,01211.HK)釋出盈利預喜,預計2022年第1季歸母淨利潤會有174%-300%的增幅,達到6.5億元人民币-9.5億元人民币,被指有望穩超特斯拉。

特斯拉竟毫不示弱。2022年第1季,該公司的收入、電動車傳遞、經營溢利等均創下新高,經營利潤率更達到19%以上水準。

2022年第1季,特斯拉的總産量同比增長69.35%、按季下降0.14%(或因産能瓶頸),至30.54萬輛;銷量同比增長67.77%、按季增長0.47%,至31萬輛,續創新高。

在傳遞量增長的帶動下,汽車銷售收入(不含監管積分)同比增長89.50%(或按季增長3.25%),至155.14億美元,總收入同比增長80.54%,至187.56億美元,創曆史新高。

2022年第1季,特斯拉的汽車銷售毛利率進一步按年提升6.78個百分點(按季提升2.29個百分點),至32.60%,見下圖。主要得益于汽車傳遞量上升、平均售價上升、單車成本沒有因為通脹壓力而上漲。

财華聚焦|春風得意的特斯拉,是不是千裡馬?

期内,研發開支按年上升29.88%,銷售及行政支出則按年下降6.06%,加上平均售價增加、單車成本下降、較低的以股代薪支出、監管積分銷售增加,抵消了原料、商品、物流等成本以及經營支出增加的影響,特斯拉的季度經營溢利按年增長506.57%,至36.03億美元,經營利潤率進一步上升至19.21%,較去年同期提升13.49個百分點,較上季提高4.46個百分點。

2022年第1季非會計準則股東應占淨利潤按年增長255.13%,或按季增長29.77%,至37.36億美元,盈利表現續創新高,與比亞迪相比毫不遜色。

特斯拉的季度業績固然是好,但相信大家更關心的是,如此優異的成績能不能持續,這才是其能否配得上百倍估值的關鍵。

以下筆者将從特斯拉目前面對的四個痛點來分析:1)産能;2)上遊供應能力與成本的關系;3)新産品;以及4)競争。

産能擴張是決策核心

我們在《财華聚焦|特斯拉“很忙”!今年不推新車,未來有哪些看點?》一文中已提到,特斯拉在2022年不打算推出新車,而是專注于産能擴張和效率提升,畢竟供不應求,産能瓶頸和供應鍊問題才是亟需克服的問題。

從下圖可見,特斯拉的傳遞量基本上與産量對等甚至高于産量,而且逐季攀升,但是到2022年第1季,傳遞量和産量似乎與上一季相差無幾。須注意的是,這并非意味着特斯拉的銷量到頂,而是因為遇到産能瓶頸。

财華聚焦|春風得意的特斯拉,是不是千裡馬?

從其提供的資料不難推算出特斯拉截至2022年3月末12個月的傳遞量為106.13萬輛,産量為105.55萬輛,顯然,産量并未追上傳遞量。

2022年第1季,特斯拉的美國弗裡蒙特工廠每年可生産10萬輛Model S/X和50萬輛Model 3/Y,生産Model 3/Y的上海工廠産能則在45萬輛以上,合起來産能大約為105萬輛,可見産能使用率已出現繃緊。

财華聚焦|春風得意的特斯拉,是不是千裡馬?

今年4月(2022年第1季業績報告期之後),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因為疫情而停産,或影響到其生産進度。幸好,得州超級工廠和柏林超級工廠最近相繼投産,有望解其産能的燃眉之急。

柏林超級工廠已于2022年3月投産,生産的汽車将配備2170電池的非結構電池包。未來,柏林超級工廠将能夠産出配備4680電池的結構電池包和配備2170電池的非結構電池包Model Y。

2022年4月開始傳遞Model Y的得州超級工廠,為迄今為止最大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将承擔4680電池的量産群組裝。

據特斯拉的資料,該工廠将采用一體化壓鑄工藝,車身生産時間隻需45秒,應用于Model Y車身前後底闆生産過程中,大量減少焊接等環節,将多個焊接件減少為1個,優化制造效率和成本,有效提高行駛安全。

見下圖,左邊的Model 3車身結構由171件金屬構件組成,而右邊的得州産Model Y車身結構隻有2件金屬構件,少了1600道焊接工序。

财華聚焦|春風得意的特斯拉,是不是千裡馬?

在其得州工廠的Cyber Rodeo活動中,特斯拉傳遞了第一批安裝了4680電池,将電池包與車身前後部一體化成型的車輛。特斯拉表示,今年稍後時間,得州超級工廠将能生産使用4680電池結構電池包和2170電池非結構電池包的Model Y。

另一方面,上海工廠已于近日複工。馬斯克在回答機構投資者的問題時預計,雖然錯過了幾周生産期,第2季上海超級工廠的周産量有望重新整理紀錄,意味着第2季的産量将大緻與第1季相若,或許稍低一點(但也可能稍高一點)。第3季和第4季将會顯著提高。

馬斯克最樂觀的猜測是,今年特斯拉的産量有望達到150萬輛以上。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特斯拉的柏林和得州工廠隻生産Model Y。

對于未來這兩家新工廠是否會生産Model 3,馬斯克的回答是:新工廠适宜先避開複雜性和多樣性的幹擾,是以柏林和得州工廠目前專注于Model Y。從工廠投産,到量産高品質車輛,通常需要9-12個月的爬坡期,目前進展良好,但要将周産量提升到5000輛水準,通常需要12個月。

筆者據此估算,兩家新工廠未來12個月的合計産能或有望達到52萬輛,再合并弗裡蒙特和上海超級工廠的産能,總産能或約為157萬輛,這是期末的數字,要達到馬斯克的樂觀産量預測恐怕仍有點緊張。

供應鍊與成本問題

限制産能的或許不完全是工廠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與供應鍊有關。

特斯拉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就提到,供應鍊方面的挑戰持續,除了晶片短缺外,最近疫情的反複也影響到其供應鍊和工廠營運。此外,部分原材料價格在最近幾個月翻了幾倍,加上通脹對其成本的影響,驅使特斯拉上調産品定價。

馬斯克表示:我們在這個季度實作創紀錄的盈利表現,這個時候提價似乎顯得不合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部分車型的訂單傳遞時間已經排到明年,是以我們現在對預訂車輛價格的調整實際上考慮到未來6-12個月原供應商和原材料的加價,因為今天預訂的車輛很可能到明年才傳遞。

首席财務官(CFO)Zack Kirkhorn補充:我們預計原材料大約占了10%-15%的成本,未來幾個季度的原料價格仍會上升,而整體成本也将增加。第1季的上升幅度加大,預計第2季的增幅仍稍高于此水準。

在短期來看,這些因素或尚未直接影響到特斯拉,因為其與供應商簽訂了合約,但随着合約的到期,特斯拉将需要就新的(上漲)價格與供應商重新談判。按照其預期,上遊成本上漲将反映到重新訂立的供應合約中,進而影響到特斯拉的盈利能力,這是特斯拉搶先提價的原因。

筆者留意到,在甯德時代的2021年業績中,該公司提到與特斯拉于2021年6月簽訂的供貨架構協定約定該公司将在2022年至2025年期間向特斯拉供應産品。

從甯德時代的公告可見,特斯拉向甯德時代采購的锂離子動力電池,具體的采購情況特斯拉以訂單方式确定,最終銷售金額以特斯拉發出的采購訂單實際結算為準,或許意味着特斯拉的采購價會取決于當時的市場價格——隻是保障供應,而非保障價格穩定。

2021年,甯德時代與特斯拉确認的锂離子動力電池供應銷售收入為130.39億元人民币,相當于其總收入的10%。

從甯德時代披露的資料不難看出,特斯拉正是其第一大客戶,而與甯德時代訂立供應合約的是特斯拉與特斯拉(上海),或意味着甯德時代供應特斯拉上海工廠甚或特斯拉海外工廠。

甯德時代4月6日釋出的消息顯示,其于德國圖林根州的第一個海外工廠正式獲得電芯生産許可,該工廠計劃總投資為18億歐元,規劃産能14兆瓦時,目前正處于裝置安裝階段,為第一批電芯能在2022年底前下線進行最後沖刺,未知能否為特斯拉的柏林工廠提供支援。

财華聚焦|春風得意的特斯拉,是不是千裡馬?

筆者認為,特斯拉近期提價獲得消費者接受可以看出,該公司完全有能力将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問題或不在于材料成本的上漲是否可以接受,而是特斯拉上遊供應商能否及時為特斯拉提供生産支援,以緩解其生産的瓶頸壓力。

是以,特斯拉通過一體化成型生産工序的優化、電池解決方案的創新以及多元化供應(以降低依賴單一供應商的風險),應有利于其競争優勢的形成。以此看來,特斯拉的盈利能力應可得到保持。

特斯拉的新産品

特斯拉的2022年将是産能攻堅的一年,而非産品。不過,新産品和新技術的研發一直在進行中,例如前述的工序和電池。

據馬斯克透露:Cybertruck明年正式量産;Semi電動半挂卡車、Roadster等也将在Cybertruck之後進行量産;特斯拉機器人(Tesla Bot)也将推出。

自動駕駛系統(FSD)(試用版)正全速前進:2022年會有七次軟體更新。特斯拉已于2022年3月向加拿大的部分客戶首發FSD試用版,計劃今年年底前向全美FSD(全自動駕駛)客戶釋出FSD試用版。

具有高度智能駕駛能力的Robotaxi或将在2024年實作量産。

總而言之,明年之後,特斯拉将有大量新産品正式面世,或可為其提供新的收入來源。

競争将加劇

新勢力蔚來(NIO.US)、小鵬(XPEV.US)和理想(LI.US),新新勢力零跑、哪吒等電動汽車品牌,正洶湧而來。

另一方面,傳統車企也紛紛作出新能源汽車的轉型,除了比亞迪的“全綠”決心外,特斯拉在美國的本土競争對手福特(FORD.US)和通用(GM.US),正期望通過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來彌補傳統汽車業務的頹勢。

2022年第1季,福特在美國的總銷量同比下降17.11%,至43.21萬輛,但電動汽車銷量則創下紀錄新高,同比增長37.9%。

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産商通用汽車,近日宣布與本田擴大合作,開發經濟型(價格低于3萬美元,約合20萬元人民币左右)電動汽車,該車型将配備通用汽車開發的Ultium電池技術,計劃于2027年上市。

此外,通用與本田還會探讨未來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的合作機會,以及在2025年前建造200萬輛電動車産能。

近年,通用和本田一直緊密合作。2020年,通用和本田計劃聯合開發兩款電動汽車,包括将于2024年初推出的本田Prologue以及讴歌(Acura)的第一款電動SUV。兩大廠商的進一步鞏固合作,或将形成有力的沖擊。

是以,在來勢洶洶的傳統汽車轉型和新勢力面前,特斯拉不僅要在車輛銷售、服務、體驗等方面進行競争,還要在供應鍊方面進行競争——電動車産量上升,意味着原料需求也将急增,自然會擠壓到特斯拉的資源供應。

結語

在得州超級工廠的開業現場,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期待全球産品傳遞量能實作每年50%以上的增長,進而引領特斯拉在全球汽車市場佔有率中的占比達到20%。

但需要注意的是,該公司能否實作增長将取決于其裝置生産能力、經營效率以及供應鍊的産能和穩定性。目前特斯拉自有工廠的生産已連續多個季度未達産,供應鍊是主要的制約因素,預計供應鍊問題将持續貫穿2022年全年。

從特斯拉産品供不應求的現狀來看,短期的供應鍊問題應不會影響到其盈利能力。

但長遠來看,随着行業競争加劇,對資源的擠壓進一步更新,特斯拉能不能保持競争優勢,将取決于其自身的工藝、産品創新能力。

路遙方知馬力,特斯拉的萬億身價仍有待驗證。

作者:毛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