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城記之外婆的回憶

今年的跨年對于生活在西安的我們來講真的不是很容易,遭遇了一次嚴重的新冠疫情封城,西安按下了暫停鍵。

那時的我剛剛離職,離開了奮鬥了十年的行業,當時的我也想按下暫停鍵,犒勞一下辛勤工作了十年的自己。沒想到一場疫情,和孩子,未婚夫一起封在了家裡。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女兒上網課,未婚夫上班,我主管後勤,然後做一些與心理學相關的小調查,期望能夠把以前的工作基礎結合在現在的工作中。一天三餐一頓不落全部自己親自動手,剛開始糧食還算充足,什麼都有,有挂面,有米飯,再往後有些主食就得自己動手來做。

想吃面的時候,我們萌生了自己和面的想法,想起小時候暑假,在外婆家,外婆教我做面條。

封城記之外婆的回憶

耳邊響起外婆溫柔的話語:“和面要三光,盆光,手光,面光。”那時候我站在她身旁,一邊看着她,一邊給她倒水,她說倒水,我就一點點地倒水,等她把面揉光,就會讓我也試着揉一揉。

然後就是擀面了,每次擀面,外婆總會讓我試着來,然後看着她“離面”,這是陝西特有的一種做法,随着擀面杖在面上的滾動,用刀把擀好的面一點點切開,面條被刀切成幾乎相同的寬度,外婆這一手就連媽媽都沒有學到。

我帶着女兒和面,一邊和一邊給她講外婆帶着我的故事,小朋友在這些故事中找到了傳承,也聽到了媽媽的成長經曆,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已經很久沒有給她講過我小時候的故事了。

封城記之外婆的回憶

疫情期間第二次看《由内而外的教養》裡面的一段話這樣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講述自己的故事可以加深自我認識,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關系。連貫地,具有豐富情感的生活故事能幫助孩子明白當下的處境,加強他們對世界的了解。那些觸動内在心理感受的經曆能夠加深孩子對自我的認識,讓他們更加善于反思,富有洞察力。”

從小因為爸媽都是軍人,在外地當兵,我跟着外婆外公一起生活了2,3年,上學後,幾乎每年的暑假,我都是在外婆家度過的。

那時候會聽着老人給我講很多他們小時候的故事,聽着外公講以前家裡窮,他是如何一步步奮鬥考上大學的故事,對于外公的故事感同身受,聽外婆講她是怎麼在外公上大學的時候把媽媽姐弟三個拉扯大的,感慨那時候的生活條件下外婆的艱辛。

大概從那時起,我也慢慢有了很多的同理心。

每次回去都願意聽他們講那些講了很多遍的故事。聽着故事幫外婆剪剪指甲,洗個澡,跟外公聊聊天。外婆去世了十幾年,看着她的照片仍然不免眼睛濕潤。這次疫情帶着女兒做面,想起了小時候的場景。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我們很少有這樣的時間講述着小時候的故事,女兒用心的和面,傳承了手藝,也傳遞了親情。

從和面到做成面條,中間幾個小時,一次次地和,一次次地醒,隻有經曆這個過程,才能吃到勁道的面條。這裡面融入了外婆的愛,現在我将這份愛傳承給了女兒。

那幾天,總能想起外婆的笑容,小時候寒暑假,經常會在外婆家度過,收假媽媽去接我的時候我每次都會抱着她哭着不願意回家。

等我長大了,每次回去看外婆,外婆拉着我的手不讓我回家,那時候她腿腳不好,我走的時候她總是會拿着小馬紮把我送下樓,然後坐在院子門口,看着我不舍回家。

和面的過程中,我不但教會了女兒如何做好吃的扯面,也詳述了很多外婆與我的故事,一次次愛的傳遞,讓她也更加明白了親情的珍貴,孩子喜歡我們分享的故事,并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了很多說教所無法帶給她的真實感。

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社會裡,陪伴更應該是高品質的。這次疫情封閉在家,雖然每天會為疫情的進展而擔心,但是也讓我們有更有時間重新審視和觀察自己和家人,讓我們能夠有空回憶那些美好的故去的親人曾帶給我的美好回憶。

這裡是碩博心理,我是今天的語音分享人張欣,感謝大家的聆聽,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