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峽大壩投入了大約2500多億,運作了将近有20年,錢掙回來沒有?

作者:六六大學堂

在悠遠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我們時刻銘記,孕育了中華民族的長江母親河,不僅賦予了生命的命脈,同時也在某些時候成為人類的巨大災難與挑戰。

自古代以來,每當夏天暴雨降臨之際,驟然而來的旋風大雨便瘋狂地吹打着江面,江水泛濫成災,滾滾洪流無情地吞噬着所有的生機,無數的生命是以陷入了生死邊緣。

三峽大壩投入了大約2500多億,運作了将近有20年,錢掙回來沒有?

面對這滔天的巨浪,人們心中充滿了敬畏,他們在漫長的歲月裡,不得不将對江水的恐懼深深烙印在骨髓之中。一代又一代的祖先們,都在這場永無止境的戰鬥中拼盡全力,然而卻始終無法戰勝自然,最後隻能無奈地向大自然屈服。

直至1988年,一場罕見的特大洪災再度席卷了長江中下遊地區。狂風暴雨肆意橫行,江水波濤洶湧,在它們的蹂躏之下,60餘座繁華都市瞬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當洪水逐漸消退,留下的卻是一片滿目瘡痍的家園,4000多條鮮活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更為悲痛的是,整個災區承受了高達數千億元的巨大經濟損失。

面對如此沉重的打擊,人們深刻反思,在吸取了曆史的經驗教訓後,終于下定決心,堅定了一個信念:我們必須建設一座宏偉壯觀的工程,以徹底消除這場危害國家人民的水患威脅,確定人民的生命财産安全得到保障。

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

回顧上個世紀初期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那是一個危機四伏的時期。清朝政府腐敗至極,國家貧窮,百姓困苦,社會秩序混亂不堪,統治階級昏聩無能,人心惶惶。

三峽大壩投入了大約2500多億,運作了将近有20年,錢掙回來沒有?

在這個國家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有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愛國領袖挺身而出,他便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先生以超脫時空的眼光,洞察到治理水患問題對于國家長久穩定發展的至關重要性。身為一名深具愛國情懷的知識分子,他心中燃起救國救民的熾熱火焰,在《建國方略》中專門闡述了建設三峽工程的遠見卓識,期待借助此舉能夠從根源上消除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無盡苦難的水患,捍衛百姓的生命與财産安全。

然而遺憾的是,因為當時國家經濟實力微薄,政治環境動蕩不安,加之統治階層缺乏對這一問題的深刻認識和堅定決心,孫中山先生的宏偉藍圖隻能暫時被束之高閣。

就這樣,三峽工程的偉大構想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始終未能付諸實踐。

三峽大壩投入了大約2500多億,運作了将近有20年,錢掙回來沒有?

直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随着新中國的繁榮昌盛,綜合國力日益強大,人民生活水準逐漸提高,這個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再次引起世人關注。

于是,衆多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術專家齊心協力,為了實作三峽工程的啟動而勇往直前,不懼艱險。

曆經12載的精心籌備和嚴謹施工,飽含着廣大勞動者辛勤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在2003年,這座氣勢恢宏的三峽工程終于傲然屹立在長江之濱,莊重地守護着長江流域人民的生命與财富。

凝視那聳立在長江之上的壯美身姿,三峽大壩的磅礴氣勢實在令人震撼不已。它全長超過2000米,猶如一條巨龍永久匍匐在江面之上,憑借其堅韌有力的身軀,牢牢把控着祖國的重要航道。

三峽大壩投入了大約2500多億,運作了将近有20年,錢掙回來沒有?

而其近200米的高度,更是直沖雲霄,讓人肅然起敬。

每當洪峰來臨,暴雨傾盆,江水猛漲之際,三峽大壩的腹地便可容納高達393億立方米的巨大水量。這個數字實在是令人驚歎,充分彰顯出三峽大壩的非凡氣度。

鑒于其龐大的規模和全方位的功能,國際社會無不為之贊譽有加,尊稱其為“世界第一大壩”。

實際上,三峽大壩所承擔的責任同樣是空前絕後的重大。其最為核心的使命便是守護長江中下遊地區,保障沿江數億群眾的生命财産安全,防止他們遭受洪水的再次侵襲。

三峽大壩投入了大約2500多億,運作了将近有20年,錢掙回來沒有?

作為一項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除了其主要職能——防洪之外,它更承載着航運及發電的重任。尤其是其發電功率,年度發電量竟高達8000億千瓦時!這份實力無疑為滿足沿江各個城市的電力需求、有力支撐大陸能源供應格局貢獻了無與倫比的重要性。

不僅如此,三峽大壩的建設成果亦助力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大幅度降低了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排放,為環保事業獻上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毫無疑問,三峽大壩堪稱一座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偉大工程。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三峽大壩已屹立在長江之上整整20個春秋。在這20載的運作曆程中,三峽大壩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也收獲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三峽大壩投入了大約2500多億,運作了将近有20年,錢掙回來沒有?

據相關部門釋出的權威資料顯示,截止至今日,三峽大壩的總收益已高達4130億元人民币。這些收益主要來源于兩大領域:一是發電收入,二是旅遊門票收入。

三峽大壩憑借其強大的發電能力享譽全球。資料揭示,每年它均能提供高達8000億千瓦時的電力,這無疑是一個令人驚歎的天文數字般的産能。

盡管上網電價相對較低,但依托如此龐大的發電量,每年都能為國家創造出極為可觀的發電收入。

與此同時,三峽大壩因其雄奇壯美的景色,吸引了衆多國内外遊客紛至沓來,已然成為國内重要的旅遊勝地。大量遊客的湧入自然也為三峽大壩帶來了可觀的門票收入,每年亦達數億元之巨。

三峽大壩投入了大約2500多億,運作了将近有20年,錢掙回來沒有?

然而,僅從經濟收益的角度去評價三峽大壩的價值,顯然過于膚淺和片面。我們絕不能忽視一個更為關鍵的事實,即三峽大壩的建成,成功避免了長江中下遊地區再度遭受災難性巨大損失。

回溯到1988年的那場慘痛的特大洪災,給國家帶來了近乎萬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更不必提那些失去的無數條寶貴生命。

倘若沒有那座堅不可摧的三峽大壩做我們的堅強後盾,每次來勢洶湧的洪峰肆虐時,整條奔騰不息的長江及其所處的廣大區域将會淪陷于洪災的無情之手,那種後果簡直令人無法想象!

當三峽大壩橫空出世之後,數以億計的長江中下遊群眾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在這片曆史悠久、充滿活力的土地上,自古以來,祖祖輩輩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患的陰霾之下,每年炎炎夏日,無不彌漫着恐懼與憂慮的氣息。

三峽大壩投入了大約2500多億,運作了将近有20年,錢掙回來沒有?

然而,自三峽大壩巍然屹立的那一刻起,這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它猶如一尊威嚴而堅定的守望者,永遠挺立在長江之上,時刻捍衛着兩岸人民的生命财産安全。

從此以後,再也看不到洪水泛濫時的波瀾壯闊,再也聽不到家園被摧毀時的悲痛哭泣,三峽大壩已然成為人們心中永恒的避風港灣。

除此之外,三峽大壩的落成不僅成功抵禦了水患,更為大陸的能源結構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與優化。它每年能産生巨量的清潔電能,大大降低了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進而從源頭上減少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為保護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更為關鍵的是,三峽大壩見證并彰顯了大陸綜合國力的日益壯大。作為全球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的建成彙聚了無數科研工作者的智慧與辛勞,充分展示了大陸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大型工程領域的卓越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