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胖”點兒挺好!科學家發現了“脂肪”抗感染機制

很多人把脂肪和“不健康”聯系起來,油膩的肥肉、臃腫的身材,及高血壓、脂肪肝等慢性病,但其實脂肪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營養素之一,身體少了它就可能無法正常運作。

“胖”點兒挺好!科學家發現了“脂肪”抗感染機制

近日一項研究發現,脂肪還能幫助身體對抗細菌造成的感染。《生命時報》(微信内搜尋“LT0385”即可關注)采訪專家,解讀脂肪存在意義,并教你健康囤脂肪。

受訪專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 唐墨蓮

北京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營養科主任 方 玉

中國營養學會前理事長 程義勇

脂肪能幫身體對抗感染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研究指出,脂肪可以幫助身體對抗感染侵襲。

“胖”點兒挺好!科學家發現了“脂肪”抗感染機制

研究小組研究了沙門氏菌,這是一種導緻腹瀉、嘔吐、腹痛、發燒和膿毒症的細菌。他們跟蹤了活幹細胞中脂肪酸的運動和消耗,并通過肝髒損傷情況來分析沙門氏菌細菌感染的免疫反應,揭示了造血幹細胞如何通過從體内儲存的脂肪中擷取高能脂肪酸來應對感染。

研究人員表示,對抗感染,需要大量能量,而脂肪儲存是巨大的能量沉積物,為造血幹細胞提供燃料以增強免疫反應。

脂肪這樣維持身體健康

脂肪對生命和健康至關重要,成年人的體脂率正常範圍是女性20%~25%、男性15%~18%。

供給能量,貯存能量

當機體需要時,脂肪分解釋放出甘油和脂肪酸進入血液循環,釋放出能量以滿足機體需要。

“胖”點兒挺好!科學家發現了“脂肪”抗感染機制

保護機體、維持體溫

器官周圍的脂肪組織對器官有支撐和襯墊作用,保護器官免受外力損傷;脂肪不易散熱,故能很好地維持體溫恒定,抵禦寒冷。

節約蛋白質

充足的脂肪可以保護體内蛋白質不被用來作為能源物質消耗,進而使蛋白質有效地發揮其重要生理作用。

促進食欲、增加飽腹感

脂肪特殊的香味可促進食欲;食物脂肪由胃進入十二指腸時可刺激産生腸抑胃素,使腸蠕動受到抑制,導緻食物由胃進入十二指腸的速度相對緩慢,延長胃内停留時間,增加飽腹感。

“胖”點兒挺好!科學家發現了“脂肪”抗感染機制

提供脂溶性維生素

脂肪含有維A、維D、維E、維K等脂溶性維生素,能為機體提供營養,脂肪還能促進這部分維生素的吸收。

内分泌作用

由脂肪分泌的細胞因子如瘦素、白介素、惡性良性腫瘤壞死因子等參與機體多種代謝、免疫、生長發育等生理過程。

一份聰明囤脂肪法則

如何發揮脂肪的健康益處,同時控制它的負面影響呢?營養專家給出了一份科學攝入脂肪建議:

控制體重,不盲目減肥

國際上推薦用“體質指數”(BMI)衡量一個人的體重是否健康,算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正常範圍是18.5~23.9,超重為24~27,肥胖為28~32,高于32即為非常肥胖。

體重超标的人:管住嘴、邁開腿,在膳食平衡、營養全面的前提下,控制總熱量,吃肉時優先選擇低脂肪高蛋白的蝦仁、去皮禽肉等,注意控制肥肉、食用油等高脂食物的攝入。

“胖”點兒挺好!科學家發現了“脂肪”抗感染機制

提醒:體重不超标,有些人的體脂率也很高,甚至存在脂肪肝等問題,需引起重視。

體重和體脂率正常的人:不要盲目減肥,過度減肥可能造成女性月經失調、皮膚黯淡、頭發枯黃。

把握總量,差別吃脂肪

脂肪分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不宜過量攝入

豬油、黃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中飽和脂肪占比較高,其耐熱性較好,常被用來加工面點、煎炸食品,打造酥脆口感,但所含膽固醇較多,過多食用不利于心腦血管健康。

“胖”點兒挺好!科學家發現了“脂肪”抗感染機制

單不飽和脂肪酸适量攝入

單不飽和脂肪酸是橄榄油、茶籽油的主要成分,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也含一些,适量攝入這類脂肪利于降血脂、抗血凝、延緩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

多不飽和脂肪酸要補充

亞油酸、EPA、DHA是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典型代表,需刻意補充。亞油酸利于降低血液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研究發現,膽固醇必須與亞油酸結合後,才能在體内進行正常運轉和代謝。但亞油酸人體自身無法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須從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等食物中獲得。

“胖”點兒挺好!科學家發現了“脂肪”抗感染機制

EPA和DHA對生理功能也很重要,一般食物含量較少,需通過适量多吃肉質較肥的魚類來補充。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一些食用油存在健康益處,仍要控制總攝入量,每日在25~30克之間。▲

本期編輯:鄧玉

等等,右下角點個在看

“胖”點兒挺好!科學家發現了“脂肪”抗感染機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