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在抑郁的孩子為啥那麼多?因為父母的養育方式已經變了

文|凝媽悟語

在我們上學的那個年代,沒有聽說過“抑郁”這個詞,也幾乎沒有聽說過有休學、離家出走、自殘之類的事情發生,頂多就是有些同學學習特别刻苦、自我加壓,導緻“神經衰弱”,調養一下也就好了。

現在則常常看到“孩子抑郁”的字眼,2011年開始教育部還将抑郁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重視程度非常高。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中指出,2020年,大陸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平均每5個孩子就有1個是抑郁,比例相當高。

現在抑郁的孩子為啥那麼多?因為父母的養育方式已經變了

為什麼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孩子們都被捧為掌上明珠,還會抑郁呢?讓我們這些過來人無法了解。

其實,還是因為現在父母的養育方式變了,看似是一切為了孩子好,卻恰恰傷害了孩子。

孩子的運動量不足

李玫瑾教授提到過,孩子缺少運動,神經就沒有興奮透,沒有興奮透心理就容易出現問題。到了青春期,青春期的内分泌也會影響神經系統,青春期的運動很重要。

運動可以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讓人快樂的物質,如果運動少,多巴胺分泌少,孩子就沒有一個“好心情”。

我們小時候雖然沒有高大上的運動場地、運動項目,但是運動一點不少。

上學的時候,課間10分鐘每次都運動得酣暢淋漓,踢鍵子、跳繩、跳房子、扔沙包等等,各種運動遊戲,玩得不亦樂乎。放學以後,各種瘋跑、做家務、幹農活,活動量很大。

現在抑郁的孩子為啥那麼多?因為父母的養育方式已經變了

很重要的一點是,進行這些運動的時候,我們是發自内心的喜歡,收獲了身心合一的快樂。

現在的孩子,運動量就少太多了。

上學的時候,體育課和大課間才會運動,平時的課間基本在教室裡活動。放學後,被父母接回家寫作業、看卡通片,或者遊走于各個興趣班之間。

父母也了解運動的重要性,給孩子報各種體育教育訓練班,足球、籃球、遊泳等等。但這些項目不是每天進行,一周一次,每次2小時左右。

而且也不一定是孩子真正喜歡的項目,而是家長感覺好、看着别的孩子都在學,替孩子做主報的名。

運動時長、孩子的心态,都不足以促進更多多巴胺的分泌,孩子的能量還是不能完全釋放。

現在抑郁的孩子為啥那麼多?因為父母的養育方式已經變了

孩子正在失去接觸大自然的機會

《超效自控:掌控情緒和心态的65堂課》中提到,大自然中的許多事物都對不良情緒有着極好的療愈效果。

心理學家斯蒂芬·開普勒曾做過一個實驗,安排兩組人員在不同環境中工作,窗外有草坪和大樹的一組人員工作更加熱情、工作效率更高,也很少出現焦躁、不耐煩的負面情緒。

我們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一株野花、一隻小鳥、一個小土堆都會讓孩子興奮異常、手舞足蹈。孩子在家裡玩一天玩具,眼裡就少了很多光芒,顯得很煩躁。

我們小時候,父母采用的是放養的方式,我們可以自由地置身在大自然中。玩泥巴、跳水坑、摘野花、抓知了、挖蕃薯,還會親身體驗播種、澆水、收割等植物生長過程,全身心都沉浸在自然中。

現在抑郁的孩子為啥那麼多?因為父母的養育方式已經變了

現在的孩子,這樣的機會很少,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以前的“瞎玩”沒用,不僅浪費時間,還會把身上弄髒,不如去畫畫、寫字、玩玩具,還有益智作用。

體驗植物生長更是奢侈的活動,有的是因為沒有條件,有的是有條件也不讓孩子參與,孩子失去了寶貴的體驗機會。

還有上面提到的運動項目,讓孩子禁锢在用燈光照明的有限場地中,不能和大自然接觸,不能呼吸新鮮空氣、不能看藍天白雲、不能聽大自然的聲音,也限制了孩子釋放更多情緒。

現在抑郁的孩子為啥那麼多?因為父母的養育方式已經變了

孩子吃的苦頭太少

有一個概念叫“脫敏”,就是讓孩子接觸一些不好的事情,慢慢适應,再遇到同類問題的時候,就不會被打倒。

如果孩子在小時候吃過一些苦頭,經曆過一些挫折,扛過去了,長大一些,遇到一些困難,也會想辦法解決,相信希望在前方,不會積郁成疾、自暴自棄。

我們小時候,生活條件比較差。冬天沒有暖氣,夏天沒有空調。上學沒有人接送,都是自己步行或者騎自行車,不管是幾裡路,還是幾十公裡路,都是如此。對比現在的生活,深知舒适安逸來之不易,特别珍惜。

我們也會經曆挫折,但是一般都會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父母大多也不會主動提供幫助。我記得每次特别沮喪的時候,都會用這句話安慰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現在抑郁的孩子為啥那麼多?因為父母的養育方式已經變了

雖然也沒做出什麼大事,但是是以熬過一次次的挫折,增強了心理韌勁,現在即使被很多事情折磨,也感覺隻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

現在的孩子卻不同了,從出生就享受着各種豐富的物質條件,一旦有一點點削弱,就感覺無法忍受。比如沒吃到好吃的,集體宿舍各種設施不如家裡友善等等。沒有吃過苦,就不知道日子有多好,不懂珍惜。

父母吃過很多苦,就不想讓孩子吃苦,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想自己解決問題,父母也會搶先一步幫孩子擺平。

久而久之,孩子就感覺自己力量弱小,沒有對抗挫折的能力,變得依賴父母。一旦脫離父母的懷抱,或者遇到的難題超出父母的能力範圍,孩子就會手足無措,無法承受壓力之重,導緻心理失衡。

現在抑郁的孩子為啥那麼多?因為父母的養育方式已經變了

孩子學習壓力太大

2011年,有記者走訪了廣州各大醫院的精神門診,了解到抑郁的青少年比例比較高,這些孩子多數是由于學習壓力大、親子關系緊張出現的抑郁情緒。

大家都不明白,現在的成人也都經曆過學校生活,也有過學習壓力,為什麼就沒有抑郁,現在的孩子就那麼容易抑郁呢?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大不同。

我們小時候,有學習壓力,是來自自己、還有老師的期待、和同學的比較,很少來自父母。

父母對我們的期待就是聽老師的話、别惹事,想學就供你上學,不想學就趁早下學。如果在學校得獎了、被表揚了,不管是你是第幾名,父母都能誇好久。從來不會要求考多少分、考前幾名。至于考大學,父母更是沒概念,隻知道能到城市去就很了不起。

現在抑郁的孩子為啥那麼多?因為父母的養育方式已經變了

回家沒人逼着寫作業,禁止看“閑書”,倒是催着快點幹家務、幹農活。沒有父母的唠叨,壓力無形中就會少太多。

現在的孩子承受的壓力比我們大,父母要求太高。

從小要學各種才藝,還要有拿得出手的特長,供父母顯擺炫耀。上學還要追求重點國小、重點中學、重點大學。作業寫不好,還要受父母訓斥。除了老師的作業,還要做家長額外布置的作業。學習要名列前茅,考試成績差了還要看父母臉色。很多孩子在家裡都感覺很壓抑,無法呼吸。

父母和孩子的沖突因為學習這件事變得非常尖銳,難以調和。孩子天天生活在緊張的氣氛中,心裡就像崩了一根弦,随時有斷的風險。能不抑郁嗎?

現在抑郁的孩子為啥那麼多?因為父母的養育方式已經變了

結語

作為父母,回想一下我們的童年,雖然生活艱苦一些,是不是有很多值得回憶的趣事呢?現在的孩子回憶的可能是各種興趣班、各種作業和考試吧?生活看似豐富多彩,實在異常單調。

孩子本該釋放天性的時候,卻受到禁锢,負面的情緒無法釋放,一點點累積起來,時間久了就會爆發,我們都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