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00後女生節食減肥餓出脂肪肝!饑餓減肥不可取,還有可能導緻精神疾病……

來源:微信公衆号“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微信公衆号“中國青年報”(ID:zqbcyol)、“瞭望智庫”(ID:zhczyj)、“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生命時報”(ID:LT0385)、“人民日報評論”(ID:rmrbpl)、“冰點周刊”(ID:bingdianweekly)、“丁香生活研究所”(ID:DingXiangLab)、微網誌@山海視訊、中國青年報用戶端、人民健康網、健康中國、人民網-科普中國

生活中,很多人為了瘦下來煞費苦心,但有些人非但沒減肥成功,反而減出一身病,這是怎麼回事?

00後女生節食減肥餓出脂肪肝

近日,山東濟南一家醫院接診到一位22歲女生,被送到醫院時,她面色蠟黃且需要坐輪椅。經檢查,該患者因長期節食減肥已患得脂肪肝。

對此,醫生表示過度減少食物攝入會影響肝髒的合成功能,脂肪代謝減緩并在肝髒中堆積,最終形成脂肪肝。

醫生建議大家,減肥需要通過規範合理的方式,飲食方面注重高蛋白、高纖維、低脂和低糖,配合每周300分鐘左右中等強度運動就能達到合适的體重管理。

節食減肥危害多

少吃,多動。說到減肥,大家可能都會想到這四個字。

但是,專家建議的少吃 = 均衡飲食的基礎上适當控制總量,少吃或者不吃精加工食品。

而很多人實際減肥過程中的少吃 = 不吃主食、不吃晚飯、不吃肉、用代餐代替正餐......這樣的節食行為往往帶來一系列對身體的傷害。

損傷腸胃健康,導緻營養不良

除了節食減肥容易損傷胃腸道、導緻營養不良、還會讓身體沒有精力和體力完成正常的工作生活,也降低了進行體育鍛煉的可能。

導緻粘膜腺體萎縮

長期饑餓缺乏食物會導緻胃酸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同時由于分泌胃酸的腺體使用較少,就會出現腺體萎縮的情況。

誘發膽結石

由于缺乏食物的刺激,膽汁長期滞留膽囊不排出,造成水分吸收增多,時間長了容易誘發膽結石。

導緻骨質疏松

因為脂肪組織是體内除卵巢以外制造雌激素的重要場所,而雌激素的缺少極易引發骨質疏松症和骨折。

營養不良、基礎代謝下降

長期節食會使身體缺乏營養,而為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身體内的新陳代謝速度會減慢,導緻肥胖體質,嚴重還會引發掉發、免疫力低下等。

專家表示,胃是一個容納器官,胃黏膜确實具有延展性,長期飽腹會增大胃容量,長期饑餓會使胃黏膜縮小,食量變小。不過,長期挨餓危害很多,比如會使胃腸功能節律紊亂,甚至造成低血糖。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銀行,當發現每天的收入——攝入的食物少了,就隻能減少支出,除了維持身體必須的功能運轉,其他業務能暫停就暫停——脫發、貧血、大姨媽離家出走、營養不良等,會接踵而來。

節食甚至可能導緻精神疾病

一位中學生女孩最瘦的時候,身高148厘米,體重24公斤,身體像根“火柴杆”,可她還是覺得自己不夠瘦,對進食這件事斤斤計較。

她需要在固定的時間進餐,一頓飯能吃一個小時;碗盤要按固定順序擺放;水果要切成指甲大小;米飯幾乎是一粒一粒咽下。家人給她的杯子裡加多了牛奶,也會導緻她的大喊大叫。就連在課堂上,她也常常為計算卡路裡而走神。

第二年,母親在社交網絡描述了她的情況,有人提醒要去就醫。她确診了“進食障礙”。

餓得時間太長,身體可能出現補償反應。在厭食路上,一部分人轉向了貪食——某一天突然把持不住,一口氣吃掉更多。由于那根對卡路裡敏感的神經還繃着,最終隻能選擇吐掉。

一位三十歲的女性,因為對食物的罪惡感選擇催吐。

催吐四五年後,她的身體形成了一些病态的反應機制:牙齒擋不住胃酸的反複侵蝕,她有四顆臼齒是嚴重蛀牙。胃液會突然反流,突來的惡心感把她從睡眠中揪醒,她隻能探頭吐在地闆上。她感覺自己被對食物的恐懼淹沒。每吐完一場,喉嚨裡連帶着整個食道充斥着燒灼感。

官方對這種症狀的定義是“進食障礙”:進食行為異常,對食物和體重、體型過度關注。這是精神疾病的一種。

進食障礙主要分為厭食症和貪食症。貪食症患者會出現反複發作、不可控制的暴食,并在暴食後采取誘導嘔吐等代償行為,避免體重增加。因為暴食,胃會被一點點撐大,胃壁也越來越薄。

進食障礙本身并不緻死,但過度消瘦會引起心律失常、器官衰竭,進而導緻壽命縮短。通常情況下,患者會産生抑郁情緒。有人死于自殺。

因為進食障礙,有的病人命懸一線,住進了重症監護病房。有的病人經過治療,剛恢複規律飲食,但身體機能突然崩塌,轉到綜合醫院搶救了一個多月。

據介紹,按照醫學論文公開報道的情況,進食障礙群體有個“四分之一”定律:不幹預的話,1/4的人可以自行痊愈;1/4的人會好轉,帶着症狀正常生活;1/4的人患病慢性化,生活受到影響;1/4可能會死掉。

不當的減肥方法不僅損害身體健康,還會損害精神健康,“進食障礙”對患者的生活産生了極大的影響。

應該正視減肥

你真的應該減肥了嗎?

近年來,極端的減肥、瘦身行為頻頻發生,不僅給自身造成傷害,也形成非常不好的社會示範,追根究底,還是畸形的審美取向在作祟。

長期以來,“以瘦為美”的審美偏好,讓A4腰、筷子腿等成為許多人競相追逐的目标;營銷手段、消費主義的推波助瀾,更讓“顔值歧視”“身材焦慮”大行其道。許多人為了瘦铤而走險、為了美不惜犧牲健康。當這樣的風氣侵蝕青少年成長的土壤,更顯示及時糾錯扭正的緊迫性。

對于體重,我們可以通過體重指數(BMI)來自我測量,這是目前醫學界普遍使用的體型判斷名額,進由此判定自己的體重是否健康,是否需要進行減肥。體重指數并不能反映脂肪分布。同時應該注意,有的人體重指數正常,但腹部脂肪堆積不少,患慢性病風險很高,是以,體重指數要結合腰圍判斷是否要減脂。

體重指數=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一個身高1.6米,體重60公斤的女性,體重指數是:60÷1.6÷1.6=23.4。

數值在18.5~23.9之間,屬于正常。

如果高于23.9,就需要減重。

低于18.5屬于消瘦,應加強營養。

減肥沒有捷徑可言

通過少吃、甚至不吃來減肥,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陳偉對此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細胞就像花朵,所謂“饑餓療法”是指把整個細胞裡的水全部都抽出,花朵重量很快、很容易就下去了。等水分減完後,哪天回來再吸收,花又都張開,很快又會反彈回去。它其實是一個體液的變化,并不是真正的減肥。

那究竟什麼是科學減重?我們吃多少算多,吃多少算少呢?

陳偉表示,飲食能夠達到營養平衡,又确實比你的身體最低需要量稍微低一點,實作能量負平衡,這才叫科學減重。

陳偉提倡的減重方式其一是高蛋白飲食。這種過程中,每天隻攝入一千大卡左右的能量,比正常人攝入量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你不會感到饑餓,因為蛋白質會帶來很高的飽腹感。

第二種方法是輕斷食——一個禮拜隻有兩天少吃。這兩天,要比你平常吃得少三分之二,其餘五天基本正常吃。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和饑餓做鬥争,這種方法讓大腦感覺不太餓。這樣做的好處是,持續的時間長,反彈的機率低。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也向大家推薦了一些科學的減肥方法:

減少熱量攝入

如果将每天的熱量攝入減少100千卡,那就可能在大約5個星期後減肥4千克。

改變食物結構

不減少飲食量,而相應改變食物的結構。用各種水果、蔬菜和谷物取代高脂食物。

吃流質食品

用流質食品代替日常膳食,但要注意選擇的食品應充分提供你所需的營養。不喝太多冷飲,用水代替飲料。

運動

步行:每周至少5天,每天步行鍛煉45分鐘,行程約5公裡(保持一定的速度)。

戶外運動:每周3—5次,是種消耗體内脂肪、提高活力的好方法,但每次時間在30分鐘以上。

舉重運動:靠力量鍛煉也能幫你減肥,因為舉重能增加肌肉,肌肉越發達,人體新陳代謝就越快,為避免受傷,最好請專業健身教練。

減少脂肪和熱量攝入的同時,進行運動,這是最佳減肥方法,在減輕體重的同時增強肌力,還能促進心血管健康。

大量事實表明,減肥沒有捷徑可走,需要長期堅持,無法一蹴而就。努力改變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現在,很多人加入減肥隊伍,為了瘦而美下狠心減肥,但減肥的最終目的是健康,有健康才能美,絕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行動起來,堅持控制體重、科學減肥,我們才能遠離多餘脂肪的困擾,擁有健康的體魄。

何以為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顯然不該是标準單一的狹隘之美,更不該是有害健康的病态之美。不以貌取人,不因身材自卑,在全社會培養建立健康的審美觀,需要政府、社會、個人同向發力、共同糾偏。

制圖:楊明

編  輯丨李思睿

校  對丨李之媛

校  審丨肖 健

值班編委丨鐘亞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