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油價3個月上漲23%,一年油費多出2千元?車主:但買了特斯拉也不舍得開

油價3個月上漲23%,一年油費多出2千元?車主:但買了特斯拉也不舍得開

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 | 李超仁 陳弗也

編輯 | 楊布丁

出品 | 棱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4月1日,國内油價再次上調,汽油和柴油每噸均提高110元,這讓等待提車的劉凱更加望眼欲穿。

3月16日,劉凱剛剛定了一輛Model Y。此前,特斯拉剛上調完一波價格,每輛平均貴了1萬元,同時,俄烏戰争也讓油價漲到飛起,讓本來一直在電車和油工廠中的房間拿不定主意的劉凱亂了陣腳。“趕緊下單,過兩天還要漲!”——特斯拉銷售的一番話成為壓垮劉凱“理性消費”的最後一稻草,終于,他大腿一拍心一橫,在這天交了1000元定金。

沒想到第二天,Model Y标準版就漲價1.5萬元,而半個月後,汽油迎來了今年以來的第六次調價,92号汽油逼近9元/升,感覺血賺的劉凱滿心歡喜,仿佛赢回了在股市裡的虧損。

更早前的3月10日和15日,特斯拉已經連續兩次上調售價,幅度達到3萬元左右,自此引發了一輪車企漲價潮。主要新能源車企中,小鵬和理想漲價幅度均超過萬元,比亞迪上調3000-6000元,哪吒汽車上調3000-5000元。而年初,由于補貼退坡,這些車企已經進行過一輪5000元左右的漲價。

在油價和車價輪番上漲下,像劉凱這樣紮堆購買新能源車的人不在少數。今年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共32.1萬輛,同比增長182.2%。但從長遠來看,各種因素疊加下的新能源車市場是否能夠延續超預期的火爆,卻是個問号。

“還是要看三四月份的銷量資料,實際上,車價上漲後市場回報并不是很好。”一位業内人士對作者表示,油價車價上漲和補貼退坡的“促銷”下,的确刺激了一波新能源車購車潮,但卻不代表對行業整體有質變影響,“相當于是把今年的訂單都提前消化了”。

蛋糕沒有變,分蛋糕變了。2月,在因補貼退坡帶來的首輪漲價潮和春節假期影響下,特斯拉和比亞迪銷量維持穩定,而主流新勢力車企和以吉利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則環比大幅下滑,市場佔有率向頭部車企集中,車企在品牌影響力和産品力上的競争更為慘烈。

對于司機們來說,在漲價的汽油和漲價的電車之間如何抉擇才能利益最大化,恐怕也是一筆糊塗賬。“我覺得還是坐地鐵最劃算。”等待電車傳遞和忍受油價飙升的過程中,劉凱似乎悟到了答案。

油價3個月上漲23%,一年油費多出2千元?車主:但買了特斯拉也不舍得開

3月31日油價上漲前夕,迎着夕陽排隊加油的人們。本文作者攝

油錢一年多出2000塊

盡管覺得趕在漲價前下單特斯拉撿了一個便宜,但對劉凱來說,Model Y兩三個月的傳遞期,也拉長了油價上漲對他的“煎熬”。

劉凱告訴作者,自己是對油價極度敏感的人,他目前駕駛的是一輛豐田雷淩轎車,雖然是省油的經濟車型,但自2017年購車以來,“每次看到新聞說油價要漲了,都會提前一天去把車裡的油加滿”。

這或許與通勤距離相關。每天從家中往返機關,劉凱需要駕駛60公裡,據他估算,今年油價上漲前,每天油費大概隻需20元,現在則需要30元。油價上漲又無法提電車的這段空檔期,他選擇了先把車開到地鐵站,然後坐地鐵上班,“10塊錢油費,10塊錢地鐵費”。

根據國海證券計算,以城市工況下平均油耗量9L/百公裡、一年使用1.5萬公裡計算,95号汽油車一年燃油成本較去年同期提升2174元,92号汽油車提升2039元。而國信證券則測算,在燃油車百公裡油耗9升、使用周期20萬公裡、同級别電動車漲價幅度在1.8萬元的情況下,汽油價格上漲2元/升對應的燃油車百公裡新增成本為18元,售價提升對應的電動車百公裡新增成本隻有9元。

油價3個月上漲23%,一年油費多出2千元?車主:但買了特斯拉也不舍得開

2022年以來油價走勢。資料來源:國海證券研報

毋庸置疑,油價上漲推高了燃油車用車成本,但是否真的刺激了新能源車消費,卻并沒有确鑿的量化資料去證明。

“與豬肉價格不同,豬周期是一個跨度更長、更具内在必然性的價格波動,油價和锂價的大幅波動是暫時和偶然的,不具有趨勢性。”一位車企人士對作者表示,其不認為油價或者車價上漲是新能源車增長的主要邏輯,如同之前幾年油價暴跌也沒直接導緻新能源車銷量下滑一樣。

3月31日傍晚下班高峰,油價即将再度上漲前夕,作者來到位于北京五環一間上下班通勤路線上的加油站,前往加油的車輛相較以往明顯增加,但并未出現排長隊的場面。加油站從業人員告訴作者,油價上漲以來,前往加油的車輛整體數量的确有所減少,“但也不至于斷崖下跌”,而本次漲價影響應該不大,“一升油才漲1毛多錢,一箱油才幾塊錢”。

一位蔚來車主告訴作者,除去油和電外,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保養費用省了。因為需要添加機油等工序,其之前的油車大衆高爾夫每年保養費用要上千元,而“電動車構造簡單,隻需要定期換換空氣濾芯之類,200塊就能搞定”。

油價3個月上漲23%,一年油費多出2千元?車主:但買了特斯拉也不舍得開

2022年4月1日,廣州天河一處加油站,油價。來源:視覺中國

劉凱照例計劃趕在漲價前把油箱加滿,但他也不認為油價上漲是自己購買新能源車的主要誘因:“為了每個月省一百塊油錢,去花30萬買輛電動車,邏輯不通。”實際上,這段乘坐地鐵上下班的日子,讓他最感快樂的是停車成本,把車停到機關樓下48元,停到離家最近的地鐵站隻要25元。

“即便到時候提了Model Y,可能也舍不得開車去公司,主要是停車費太貴了。”劉凱說。

比亞迪成漲價最大赢家

孫智也趕在三月份的漲價潮前購買了電車,他的原因很簡單:自己的北京新能源車牌名額快要過期了。

作為一名2006年便取得駕照的“老司機”,孫智開車的次數用10根手指頭可以數出來。買車前,他特意找了陪練,2000元15個小時,而他選車的标準同樣簡單:首先是不要太貴,預算20萬以内,撞了不心疼;其次是大品牌,有保障省心。于是,有兩款車型進入了眼簾:比亞迪宋和廣汽埃安。

“其實我什麼都不懂,咨詢了一個去年買了比亞迪宋的朋友,他告訴我感覺不錯,駕駛體驗比他之前開的奧迪還要爽。”孫智告訴作者,考慮到比亞迪是老品牌,也有自己的電池廠,就正好趕在漲價前把車買了:“17.1萬元比亞迪宋提的現車,銷售說北京這邊都會在号牌名額臨近發放和到期時囤一大批現車。”

比亞迪是此輪油價和車價暴漲中的“大赢家”。根據乘聯會資料,受到年初補貼退坡漲價及春節假期影響,2月份國内新能源乘用車銷量31.7萬輛,環比下降了24%,而比亞迪新能源車當月銷量8.8萬輛,環比僅下降了6%,占當月市場總銷量的25%。

油價3個月上漲23%,一年油費多出2千元?車主:但買了特斯拉也不舍得開

新能源廠家銷量走勢。來源:乘聯會

“相比年初因為補貼退坡漲價,3月份這次因為原材料漲價的影響更小,漲價後這些天的銷量跟漲價前相比下滑不大,目前看,透支後面訂單的可能性不大。”一位新能源車銷量排名前列的車企人士對作者表示,1月份提價後銷量的确有很明顯下滑,不過2月份就已經恢複正常,而3月份的這次提價幾乎沒有影響。但他也承認,不同車企的銷量存在分化。由于存在競争關系,該人士并未點名具體車企。

國海證券認為,漲價對各主機廠包括品牌營銷、成本控制、産品力等在内的綜合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實力強者能夠更好消化漲價影響,繼續保持銷量的快速增長;實力弱者則會在銷量上受到較大沖擊。漲價潮将是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次洗牌,市場佔有率将向優質品牌進一步集中。

例如傳遞時間。作為購車體驗和品牌感覺的重要一環,今年2月,小鵬汽車傳遞量僅為6000多輛,環比下降52%,高于蔚來和理想的-36%和-31%,并且被7000多輛的哪吒汽車超越。3月15日,百名小鵬準車主聯名向何小鵬發出公開信,質疑自己在去年10月起陸續訂購的P5 460版本車型一再延期傳遞,至今沒有下文。

對于傳遞量下滑,小鵬汽車表示,肇慶工廠改造是傳遞難的主要原因。在3月25日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論壇上,何小鵬表示,電池供應緊張導緻價格上漲,随後導緻銷量階段下降,從中期來看或許是好事情。他認為包括晶片和電池短缺問題在年中和明年二三季度會得到改善。

漲價空間有限的中低端車型和仍在油轉電中掙紮的車企,或許會率先“陣亡”。

2月份,長城汽車暫時停止了旗下10萬元左右車型歐拉黑貓和白貓的銷售;而吉利汽車則在漲價潮中異常平靜,除幾何和極星外,旗下新能源品牌均提價。在3月23日的财報業績會上,集團CEO淦家閱将原因歸結為供應鍊和成本把控問題。但另一組資料是,吉利數十個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在2月總銷量不足2萬輛。

政策和市場紅利消退後,隻有足夠優秀的車企,才能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跟着特斯拉走

特斯拉也是本輪車企漲價潮中的“王者”:年初至今三次提價,總幅度在2.5萬元左右,但2月銷量仍達到5.65萬輛,月環比也僅下降了6%。不過,令劉凱不爽的是,花了更多錢卻買回了更差的服務。

“最早看車時,銷售小姑娘又禮貌又客氣,漲價後她的态度反而強硬了起來。我開玩笑說漲價成了特斯拉的營銷手段,她怼回來說特斯拉從來不缺客戶也不需要任何營銷手段,漲價更能展現特斯拉的身份。”劉凱告訴作者,在另一家特斯拉店,和銷售談崩後,對方直接對自己說“讓你下單是為你好,不下單就算了”,然後“将滑鼠往桌子上一甩就走了”。銷售甚至将特斯拉比作成了茅台一樣的投資品。

作為“落地打8折”的典型消耗品,汽車真能持續漲價?上述車企人士認為,車價會随着原材料的降低而恢複正常,同時,為了争奪市場佔有率,車企之間還會重新打起價格戰。實際上,出于成本波動和争奪下沉市場的需求,Model 3和Model Y在去年都曾出現過降價。

即便是這輪漲價潮背後,也彌漫着價格戰的硝煙。上述銷量排名靠前的車企人士表示,去年開始,各種原材料就開始上漲,但大家為了以價換量,很多成本都由車企承擔;今年原料漲幅超過預期,大家扛不住了,一邊觀望一邊跟着特斯拉這樣的一線車企集體漲價,“漲價大都跟着成本走,并沒有增加利潤”。

在3月份調價的高端車型中,搭載76.8度三元電池的特斯拉Model Y雙電機全輪驅動長續航版總共漲價2.8萬元,搭載80度三元電池的小鵬P7漲幅主要在1萬元出頭,搭載70度左右三元電池的小鵬P5漲幅在1.4萬元左右,而搭載40.5度三元電池的理想ONE漲幅在1.18萬元。

不難發現,如果按照電池容量計算,理想ONE緊跟特斯拉漲價步伐,小鵬漲價溫和。而中低端的二線車企漲價更加保守,其中二線新勢力車企哪吒V和U系列分别搭載了38、54度和68度電池,漲幅在3000-5000元。

在漲價這條道路上,除傲慢的特斯拉外,尚未坐穩的車企們都不敢冒進。

蔚來更是一股清流,其是唯一宣布不漲價的主流新能源車企。在3月底的财報業績會上,李斌重申了蔚來沒有漲價計劃,随後蔚來官方聲明表示,近期車企漲價潮,源于電池為主的原材料戲劇性上漲、晶片短缺和整個供應鍊成本增加,其尚未決定是否漲價,将根據情勢發展動态決策。

有網友調侃道:蔚來不漲價是因為本來就賣得貴。實際上,成本和盈利壓力下,其也在變相提價。

上述蔚來車主表示,去年蔚來将原本三元電池中加入磷酸鐵锂,後來标榜服務概念中的換電次數由最早的無限制減少到現在的每月6次,其實都有漲價的味道。而更多人相信,蔚來對漲價遮遮掩掩的态度,來自于對品牌認可度和銷量的擔心——過去一年在傳遞量上,其不僅被小鵬和理想反超,更被哪吒等追趕。

油價3個月上漲23%,一年油費多出2千元?車主:但買了特斯拉也不舍得開

一位蔚來車主:車是買服務送的,作者攝

風水輪流轉,這輪成本引發的價格大戰中,作為傳統車企的比亞迪終于比新勢力笑得更開心。比亞迪漲價幅度在3000-6000元,尤其是支撐起銷量猛增的超級混動DM-I系列,漲幅在3000元。對于比亞迪的爆發,上述業内人士分析認為,一方面來自于其全産業鍊的支撐,能夠更好的控制電池成本;另一方面,是将從本田引入的插電混動車型成功改造,而這種車型較小的電池容量(10-20度左右)需求對于原料成本的敏感度更小。

開上新車一個多禮拜,孫智剮蹭了兩次,一次是出車位拐彎時蹭到了旁車,一次追尾了成功加塞的前車,但他對自己那款比亞迪宋還是十分滿意,“方向盤輕盈有力,除了座椅皮革有些異味,内飾滿滿的塑膠感”。

(文中劉凱、孫智均為化名)

騰訊新聞出品内容,未經授權,不得複制和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