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部委将飛行汽車寫入規劃綱要,玩家搶先布局,“空中交通時代”還有多遠?

每經記者:孫磊 每經編輯:裴健如

常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飛行汽車,正在逐漸走入現實。

近日,交通運輸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了《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确了未來十五年大陸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标和主要任務。其中,明确将飛行汽車寫進規劃綱要,将部署飛行汽車研發,突破飛行器與汽車融合、飛行與地面行駛自由切換等技術。

有飛行汽車企業員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飛行汽車是相對新興的領域,在核心技術、供應鍊、運用場景、适航法規等方面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參考。而《綱要》中對于飛行汽車的戰略部署是非常利好的消息,一方面指明了飛行汽車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政策的支援也會助力飛行汽車實作産業化發展。”

萬億美元市場引企業争相布局

事實上,飛行汽車此前就已成為相關企業及資本市場競相争奪的“新寵”,争奪背後瞄準的正是飛行汽車巨大的商業價值。

“到2030年,飛行汽車行業将創造3000億美元市場規模,最初會轉化部分地面交通、飛機和公共交通的市場佔有率,而伴随技術發展最終會開啟多個全新的商業領域,2040年可發展至1.5萬億美元市場。”摩根士丹利在相關研究報告中表示。

另一方面,消費端也對飛行汽車作為新的出行方式充滿了向往。《每日經濟新聞》與騰訊汽車聯合推出的“2021城市交通出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35.8%的受訪者期待空陸兩栖的飛行汽車可以加入到共享出行領域。

在威爾森進階分析師徐宏看來,日益擁堵的城市道路和時長混亂的交通情況,讓汽車的通行效率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地面交通從路面向上和向下進行延伸輻射,将成為發展趨勢,向下就是地鐵,向上則是飛行汽車。”徐宏說。

兩部委将飛行汽車寫入規劃綱要,玩家搶先布局,“空中交通時代”還有多遠?

圖檔來源:每經記者 黃辛旭 攝(資料圖)

據了解,目前無論是科技公司還是汽車企業都在飛行汽車領域争相布局。截至目前,入局飛行汽車領域的科技企業有谷歌、Uber、英特爾等,入局的汽車企業則有小鵬汽車、本田、戴姆勒、豐田、現代、通用、吉利、鈴木、Stellantis集團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企業在打造飛行汽車的過程中會使用到電動汽車方面的技術。小鵬汽車相關負責人曾告訴記者,小鵬彙天的産品引入了小鵬汽車在高等級智能駕駛等方面的相關技術,小鵬彙天第6代飛行汽車在起飛、降落及飛行時,自動駕駛系統和飛行控制系統将根據駕駛意圖及環境周邊環境評估情況,輔助駕駛員安全起降及空中避障。

“突出飛行模式優勢、具有垂直起降功能的電動飛行汽車,已成為當今國内外飛行汽車研發的主流。而電動汽車的發展,為電動航空奠定了較好的技術與産業基礎。”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張揚軍表示。

物流或為目前示範應用的最佳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政策方面給飛行汽車亮了“綠燈”,但飛行汽車行業本身的發展仍面臨着電池技術、商業化等層面的考驗,距離“空中交通時代”的目标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首先,目前電池技術或仍是飛行汽車實作商業化營運的最大掣肘。有分析認為,由于飛行汽車采用電力驅動,而動力電池自重較大,其機關品質下所能提供的能量有限。另一方面,航空業所需電池還需有更高效的充電效率以及更好的低溫工況表現。

“飛行汽車的電池需要非常高的能量密度,以便能在空中停留。而且它們在起飛和降落時也需要非常高的功率,需要大量的動力來垂直上升和下降。”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師王超洋曾表示。

兩部委将飛行汽車寫入規劃綱要,玩家搶先布局,“空中交通時代”還有多遠?

圖檔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在商業化層面,飛行汽車同樣面臨挑戰。“飛行汽車第一股”億航智能(EH.US)釋出的2020年财報顯示,其全年總營收為1.8億元,但應收賬款高達1.79億元。資料背後,是其産品并不熱銷,隻能以超長的信用賬期來換取收入增長的窘境。

在此背景下,億航智能已宣布二次轉型,由飛行汽車“制造商”轉向“營運服務商”,重新定位為“空中Uber”。不過,有分析認為,作為飛行汽車商業化落地的主要模式,“空中計程車”的投入營運也面臨着諸多難題。

據了解,大陸民營飛行器申請适航許可,正常情況下是以“空載—載物—載人”的順序推進。在載人階段需取得适航證,以獲得運作許可,而後續的商業化,還需取得經營許可。但就現階段的飛行汽車産品而言,能否在滿足國内适航管理規定下得到認證,仍是未知數。

“總體來說,飛行汽車的發展,目前還處于從研究探索走向商業化應用的早期階段。”張揚軍認為,物流是飛行汽車目前示範應用的最佳場景,既可以實作大規模應用,同時對安全性等的要求相對較低。在目前還面臨規則等諸多瓶頸的情況下,飛行汽車的應用應該先載物後載人。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