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集微咨詢:可穿戴市場潛力股——AR頭顯裝置市場趨勢簡析

集微咨詢(JW Insights)認為:未來幾年,由于VR産業鍊和應用都相對成熟,短期内的增長速度會大于AR裝置,但長期來看AR裝置将會基于更豐富的場景實作更大規模增長。對于AR裝置來說,企業級應用是衡量相關技術發展高度的一項重要标準,而消費級産品規模增長與否則是能夠決定裝置普及率高低的重點。

2022年,AR/VR産業發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從産品層面看,得益于國際巨頭及其産業鍊企業長久以來的投入和開發,相比最早期的産品,現階段頭戴裝置已經在使用者佩戴舒适度和應用上有了明顯進步;另外再從市場角度來看,以先進國家和地區使用者對電子産品的消費觀念也有了大的更新,從滿足剛需上升到娛樂層面,也是以對穿戴裝置産生更強的購買欲望。

未來幾年在以AR/VR為主的頭戴式裝置整體會出現大幅增長,不過除了上述提到的市場和産品面的驅動外,市場規模基數較小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集微咨詢(JW Insights)認為,在短期内,産品和應用成熟度更高的VR産品會先于AR進入增長期,出貨量會有較為明顯的提升。相較之下,AR類的技術發展和産業鍊完善程度上都稍遜一籌,但得益于AR技術的應用其實更加多元化,覆寫領域也非常廣泛,以長期來看,我們認為這類産品才是頭戴式裝置市場未來主要的增長來源。是以,本文主要針對AR裝置的情況進行介紹。

一、企業級AR為目前主流

差別于VR的全虛拟環境,AR是将數字對象和資訊疊加在現實世界之上的技術。針對各式各樣的應用,目前市面上出現的AR裝置類型繁多。大緻可以分為單/雙目式、插入式、隐形眼鏡式、靜态全息顯示器、車載AR六大類,這些産品面向的應用領域又可以分為消費級和企業級。就現階段而言,AR産品主要需求還是來源于企業級應用。

Strategy Analytics 釋出的 2020 年資料顯示,AR頭顯裝置市場的全球出貨量不到11.5萬台, 總收入為 1.66 億美元。其中81% 的頭顯出貨量是面向企業的。

集微咨詢:可穿戴市場潛力股——AR頭顯裝置市場趨勢簡析

集微咨詢(JW Insights)認為,擁有豐富的企業級應用是推動AR頭顯裝置市場規模增長的一大因素。目前在企業級應用領域,AR技術已經被用于倉庫撿貨、企業技術人員進行遠端輔助、消防人員導航甚至是輔助手術等場景。企業級AR應用朝着更尖端、更高難度的方向發展,同時也在向“一款裝置賦能多個行業”的目标靠近。不過由于前沿的企業級AR裝置過于專業化,一款裝置覆寫多個領域的難度也進一步加大。

集微咨詢(JW Insights)還指出,越是能夠實作複雜功能的裝置,體積和成本也大幅增加;目前專業AR裝置普遍存在體積過大、造價過高的問題,而這兩方面因素也極大程度的限制了市場發展,也讓許多裝置無法适用于更多的行業和領域。

Strategy Analytics報告中也指出,由于部件數量衆多,一台完全獨立運作、功能完備的 AR 裝置可能非常昂貴,還會十分笨重,電池續航方面也可能遇到瓶頸。

集微咨詢:可穿戴市場潛力股——AR頭顯裝置市場趨勢簡析

二、消費級AR起量帶動價格下降

反觀消費市場,目前對于絕大多數的使用者來說,最直接接觸到AR技術其實是通過智能手機端,現階段許多手機也通過融入AR技術進行一些功能更新。例如:AR拍照。

集微咨詢(JW Insights)認為,随着手機品牌在該領域的布局愈發深入,AR技術與智能手機之間的綁定關系也會越來越強。如:AR眼鏡,這類将頭顯裝置與手機融合的方式将成為AR技術主流的消費級應用之一。其優勢主要展現在二者能夠共用一部分零部件,進而同時達到減少體積重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我們認為,由于上述提到的這種形态面向的具體場景包括:社交、通信、導航、遊戲、運動健康等幾個大類,已經覆寫了耳機、手表手環、PS遊戲機等許多消費電子産品的使用者群,龐大的潛在客戶數量能快速拉動市場規模擴大,而出貨量增長也将在未來幾年内帶動AR裝置價格的下降,進而實作更大規模的普及。

據了解,2020年AR頭顯裝置的平均價格在800美元左右;通過與智能手機共用部分功能子產品(廣域網連結、GPS等)實作降本的目的,未來幾年這個數字将出現明顯下降。Strategy Analytics預測,2026年的AR裝置平均價格有望降低到 500 美元以下,随着這類入門級的産品滲透率持續提升,500美元以下的AR裝置将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集微咨詢:可穿戴市場潛力股——AR頭顯裝置市場趨勢簡析

Strategy Analytics資料顯示,随着AR頭顯向大衆市場普及,預計到2026年,500美元以下的産品将占據主導地位,這一市場将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時消費級AR頭顯出貨量将超過5,300萬台,總收入将超過300億美元。

三、行業巨頭引領産業鍊布局

由上可知,當AR市場進入高速增長階段時,對産品外觀、性能以及價格上都有着有較高的要求,一些“蹭熱度”的跟風産品在本質上并沒有明顯競争力。目前在着重布局AR領域的企業幾乎都是國際一線大廠,如:蘋果、谷歌、微軟、華為等。

上述四家企業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中信建投指出:蘋果除了開發頭顯裝置,還通過收購NextVR布局内容領域,以及對Lidar、可調節透鏡、AR波導顯示系統等零部件環節申請了多項專利;微軟則繼續打磨HoloLens,目前HoloLens 2工業版已推出;谷歌方面,長久以來持續完善消費級AR産品與生态;華為更側重于底層布局,從海思XR晶片,AR眼鏡、AR地圖以及内容開發工具等多個次元發力。

集微咨詢(JW Insights)認為,雖然“元宇宙”的概念讓AR/VR市場翻紅,在熱度驅使下湧入了更多的競争者,但作為元宇宙世界的“敲門磚”,這類新一代科技硬體的産業門檻也有所提升。而一線巨頭對該領域的投入和布局由來已久,在多個面向都占據有利地位。

單從支出層面來看,一台功能完備的AR裝置與移動網絡、雲計算、邊緣計算等環節息息相關,企業在底層技術建設、互動終端、内容平台搭建、應用等方面的開發上需要長期投入巨額資金,且因回報周期較長,無法在短期内實作盈利。僅這一條,在産業進入景氣上行期之前就能夠篩選掉一大批競争者。

(校對/薩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