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市場都傳聞蘋果在憋一款“大招”:這款産品能夠接棒iPhone,成為智能手機之後下一代計算平台,也将是蘋果乃至科技行業的未來,它就是MR(Mixed Reality,混合現實)眼鏡。
所謂MR,既包括增強現實和增強虛拟,指的是合并現實和虛拟世界而産生的新的可視化環境。在新的可視化環境裡實體和數字對象共存,并實時互動。一般認為,MR指混合現實,即AR增強現實和VR虛拟現實的結合。
近期,彭博社和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先後爆出,蘋果首款MR混合現實眼鏡将會在今年3月釋出。産品的命名可能為Reality One或者Reality Pro,價格将會在3000美元左右,初期主要面向開發者和高端使用者。
硬體方面,蘋果的MR眼鏡将會搭載迄今為止MR眼鏡領域的最強配置:使用自行研發,由台積電代工的二代5nm工藝晶片,搭載高重新整理率8K顯示屏,并配備12-15枚攝像頭以捕捉使用者面目表情和動作細節。根據郭明錤的說法,這些硬體需要大量的電力,以至于需要配備96W的電源擴充卡。重量方面,郭明錤稱蘋果MR眼鏡将控制在300-400克,後續将有更輕的版本。
以上的一切,讓關于蘋果MR眼鏡原本模糊的形象,逐漸變得清晰。蘋果MR眼鏡将會大幅提升現有MR眼鏡算力以及最終所呈現出來的顯示效果。但是在智能手機再難出現突破性創新的當下,這款眼鏡能否取代前者,成為下一代終端計算平台,還仍有諸多需要回答的問題。
MR眼鏡,為何難落地
蘋果MR眼鏡網絡預測渲染圖
業界對于蘋果正在研發MR眼鏡早已不感到驚奇。
2017年,蘋果就釋出了針對AR的開發工具ARkit。庫克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AR/MR将和智能手機一樣,成為革命性的産品。那既然是如此“爆炸“的産品,蘋果為什麼要拖到2023年才釋出呢?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在于MR眼鏡實作技術落地的難度較大。
相比于消費電子行業公認難度最高的産品是——智能手機,MR眼鏡的硬體配置需求更高。比如,4K、8K級别的分辨率在主流還在1080P,高端2K的智能手機看來,還是不切實際的規格,但對于MR眼鏡卻并不過分。同時,MR眼鏡的産品空間更小,能夠搭載的硬體數量和重量也被極大限制。
如何以更小的産品空間實作超過智能手機的性能,是擺在所有廠商面前的一座大山。
基于此,業界的主流方案是從晶片入手,因為足夠先進的晶片本身能夠在更小的空間和重量下,實作更強的算力和更低的能耗。但在智能眼鏡的晶片領域,供應商的表現顯然沒有達到外界的預期。
自2019年以來,高通骁龍XR2一直是基于安卓系統的一體式頭顯的晶片通用标準。如今最為主流的頭顯裝置中,Meta Quest 2、Vive Focus 3、和Pico 4均采用該晶片。但由于釋出時間過早,且高通骁龍XR2是由智能手機晶片骁龍865改進而來的産品,産品的算力、功耗表現有着明顯的上限。
比如,位元組跳動最新的Pico 4,雖然顯示分辨率達到了4320×2160,符合外界對于4K+顯示的要求,但是最高重新整理率隻能達到90Hz,并未達到外屆預期的120Hz的高重新整理率标準,而更早的Meta Quest 2、Vive Focus 3的重新整理率分别為90Hz和75Hz。而沒有達到顯示領域通行的120Hz高重新整理率标準,總會給人不夠流暢的感覺,沉浸感有所欠缺,也無法展示使用120高幀率拍攝的電影所帶來的視覺效果,
對此業内人士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高通XR2的晶片算力無法同時滿足高分辨率和高重新整理率的要求而導緻的。
而在功耗方面,目前采用骁龍XR2平台的頭顯眼鏡類産品,普遍還需要風扇進行主動散熱,而電池續航表現上,Meta Quest Pro、HTC VIVE Focus 3、Pico 4都在2小時左右。也就是說,對使用者使用頭顯眼鏡看一場VR足球比賽而言,雙方進入加時,也許就要面對裝置沒電的窘境。對于大多數使用者而言,續航表現仍然是頭顯産品的痛點。
2022年10月12日,高通釋出了全新的XR2+晶片,但新品更加強調功耗和散熱性能的提升,本質上是XR2小改版,很難對目前的AR/VR硬體環境造成較大的改變。
這也就意味着,由于沒有自主晶片的原因,AR/VR廠商目前還很難實作更好的顯示效果,和更低功耗帶來的突破現有的硬體格局,進而也無法開發出超越目前體驗的殺手級應用。
除此之外,廠商對于現有産品也普遍存有一種等待的心态。
钛媒體此前與多家AR/VR廠商交流中得知,AR/VR廠商對于蘋果MR眼鏡的态度抱有期待:一方面蘋果在産品的思路和細節上一直是行業的領頭羊,有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另一方面,其它廠商也希望蘋果能夠幫助它們,完成對市場和使用者的教育工作,建立使用者對于這一類産品的基礎認知。
蘋果的機會幾何?
業界之是以如此期待蘋果眼鏡,是因為廠商們認為蘋果在晶片領域,有可能改變行業現狀。
首先,iPhone産品一直在使用A系列晶片,由于出色的晶片設計和采用了最先進的制造技術,算力和功耗控制一直是手機行業的領先水準。遊戲穩定流暢,系統長時間不卡,幾乎是所有人對于iPhone的印象。
2020年,蘋果釋出M系列電腦晶片後,蘋果的晶片實力進一步被外屆所認知。M系列晶片采用了ARM架構,ARM過去被認知為低功耗但是算力不行,隻适合移動端的智能手機、平闆電腦使用。而在蘋果釋出M系列晶片之後,人們發現ARM系列晶片用于高負載運算并非不可行,且相比傳統PC一直以來以來的X86架構晶片,能夠保持以往低功耗的優勢。
根據Macworld的測試,在2021款高配M1 Max晶片MacBook Pro上進行ProRes視訊導出測試,速度比2019款采用28核Intel至強W處理器Mac Pro快三倍。在日常使用上,使用M系列晶片的MacBook幾乎沒有發熱,散熱風扇葉基本不會啟動,但仍能保持穩定流暢,同時續航比此前使用intel晶片的MacBook更長。
銷量方面,根據Mercury Research的資料,2022年一季度ARM架構的PC份額約為11.3%,比一年前的5.9%翻了一番。Mercury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師Dea McCarron證明,ARM的PC市場佔有率增長主要得益于蘋果Mac電腦的強勢銷售。
目前,蘋果已經基本完成了全線産品換裝自研晶片的動作,從iPhone到iPad再到Mac,主力産品從軟體到核心硬體,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樣也就自然能夠掌握自身的産品節奏,不受晶片供應商的掣肘。
目前外界普遍認為,在即将釋出的MR眼鏡上,蘋果将會采用1-2枚自研晶片作為核心算力的支撐。具體晶片原型可能為基于目前MacBook筆記本所采用的M系列晶片,但會是針對MR應用場景,優化得到的全新晶片系列。
2023年1月17日,蘋果推出新一代 M2 Pro 和 M2 Max 晶片,有業内人士認為,這有可能就會是此次蘋果MR眼鏡晶片的同系列産品。在經曆了2年多的市場檢驗、産線磨合、産能提升之後,自研晶片已經趨近于成熟,這時候拿出MR眼鏡,這也許本就在蘋果的計劃之内。
除了晶片之外,MR眼鏡的軟體開發環境同樣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準備。
在此之前,iOS或者macOS由于是封閉的體系,開發者不需要周旋于各個應用商店,也就省去了很多營運的成本。同時,蘋果iOS體系之下的開發者,也比其他平台更容易賺到錢,因為iPhone使用者遠高于安卓使用者的消費能力和軟體付費意願,是支撐開發者的最大動力。王者榮耀就曾透露,其iOS平台的收入約占總收入的6-7成。
目前,蘋果内部也在積極調配開發方面的資源。據彭博社消息,蘋果工程師團隊的重心偏移到了針對MR眼鏡搭建xrOS系統上,導緻内部代号為“Dawn”的iOS 17更新規模“要比預期的小很多”。
綜合來看,蘋果的MR眼鏡之是以姗姗來遲,主要是因為此前的晶片未能達到蘋果的嚴苛要求,其次可能也是在為開發和内容環境建設争取時間。
根據IDC資料,受嚴峻經濟環境和廠商提價影響,将2022年AR/VR頭顯全球出貨量下修至970萬台,較早前預測1107萬台的總量降低12.3%,如果蘋果能夠如外界預測在3月釋出MR眼鏡産品,或許能夠讓整個市場有所改善。
在上下遊産業鍊上,由于在晶片、螢幕、電源等諸多領域,AR/VR産業與手機、PC産業具有高度相關性,晶片子產品本身具有高度通用性。是以蘋果的MR眼鏡相關供應商大機率也會集中在中國。而相關的友商,也很有可能像現在整個智能手機産業一樣,吃到蘋果供應鍊的紅利。
(作者 | 吳泓磊,編輯 | 饒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