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敢愛卻不敢恨?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敢愛卻不敢恨?

以前有個詞,叫敢愛敢恨。

現在這個詞不怎麼提了,因為現在這個社會,不鼓勵人們去恨。

現在這個世道,那些洪亮的,充滿磁性的聲音教人們去包容痛苦,包容挫折,讓人們去表達善良,然後告訴人們,善良可以讓你獲得很多很多,可以讓你的人生變得很美好,很平和。

現在這個社會,宣傳愛,褒獎愛,但你會發現,其實很多人都很缺愛,因為他們感受不到愛的存在,所謂的愛,更像是一種要求,一種強迫你接受的要求。

那麼,恨呢?

恨,成了一種諷刺。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敢愛卻不敢恨?

打開手機,你會看到很多宣揚愛的短視訊,盡管這些短視訊被包裝的五花八門,最終你所真正感受到的,正是那些洋洋得意的網紅們用教育你的口吻告訴你,恨會讓你堕落,會讓你失去方向,在他們眼裡,恨仿佛就是一種罪惡,恨如同是一種報應的存在。

這聽起來很荒唐,有人做錯了事,傷害了你,你不應該恨他,你隻能去包容他,去了解他為什麼傷害你,你如果不這樣做,就會被人認為小氣,會讓人覺得,是你不夠大度,

是啊,恨一個人,會傷害自己,會讓自己的情緒陷入極端狀态,會激動,會傷害自己的心腦血管,但是這一切,難道用包容和善良就會徹底解決了嗎?

事實上,不會,不僅不會,還會導緻反效果。

人們的包容,成為了對一些社會醜陋行為的縱容,那些低素質的行為會大行其道,因為當低素質的行為沒有受到懲罰時,人們就會關注這種行為究竟帶來了什麼樣的好處,這個時候,就沒有人關心那些低素質行為之是以得利,是因為他們破壞了,竊取了他人的利益,

沒有懲罰,沒有指責,隻有包容,隻有縱容,低素質的行為,就會被描述成了一種“懂生活,懂人性”的得利榜樣。

人們總是試圖從善良中追尋到人生的真谛,這就如同考試時隻有這樣一個标準答案,其他的答案都是錯的,因為隻有這個答案,“老師”才會給“學生”相應的分數。

人生這張答卷,“學生”得多少分,全看“老師”去判斷“對與錯”。

是以,為了追求善良,為了追求所謂的愛,為了宣揚愛所标榜的道德正确和行為正确,即使在面對傷害,面對诽謗,面對不公正甚至是被刻意攻擊的時候,為了讓自己活得正确,活得符合這種規定好的,正确的價值觀,去強行接受那些原本應該發起對抗,産生沖突,通過力量和真正的正義去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善良成了一種被裹脅的力量,不屈服,就是不善良,不善良,就是“不懂人生”、“不懂生活”的異己。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敢愛卻不敢恨?

一提到恨,談恨色變,好像恨一個人,對方沒錯,恨的人反而錯了。

恨就像是一種自我摧殘的存在一樣,那些做錯事,傷害你的人,和那些譴責不應有恨的人站在一起,共同批判着你,批判着你的恨,

他們嘲笑着你的妥協,諷刺着你的人生,隻要你敢反抗,他們就會煽動更多的人去攻擊你,

扭曲的價值觀滋生出更加扭曲的人性,

颠倒黑白的故事,

一直在發生:

“那些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究竟有多冤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