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木
你聽過好萊塢,你知道寶萊塢,但是你知道“喜萊塢”嗎?
近日,國内知名内容平台喜馬拉雅與多個合作方共同發起“喜萊塢計劃”,正式進軍短劇開發賽道。作為國内最大的線上音頻平台,喜馬拉雅此前已經多次布局微短劇賽道,此次“喜萊塢計劃”又将會有哪些新亮點呢?

在這次計劃中,喜馬拉雅不僅開放IP版權池,關聯多方資源規模化打造爆款短劇,而且還将圍繞原創IP展開全鍊條、多樣性開發。
初出茅廬的喜馬拉雅在微短劇領域,能夠站住腳跟?全新入局的音頻平台,又将如何玩出新花樣?
開放IP版權池
喜馬拉雅有多少IP?
在去年年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了《關于推動短劇創作繁榮發展的意見》通知,提出“建構現代短劇傳播格局和市場體系”。當微短劇在内容市場得到廣泛認可後,微短劇這種形式也瞬間全面席卷大小熒屏,不僅有短視訊平台和長視訊平台的參與,流媒體音頻平台也有所試水。
這其中,喜馬拉雅便首當其沖,背後最大的支撐便是喜馬拉雅自身所具備的IP資源。
從2018年起,自奇迹作品上線以來,一直與喜馬拉雅FM保持深度友好合作,而背後,奇迹文學更是直接隸屬于喜馬拉雅。2021年,喜馬拉雅奇迹文學發起“奇迹計劃”,面向全網作者及版權方推出“1億創作金,尋找最佳創作者”活動。
與當期各大平台的微短劇創作者招募計劃如出一轍,“奇迹計劃”主要将目光鎖定在扶持網文内容創作者,鼓勵作者創作出更多适合有聲改編的原創内容,并且通過全方位服務,加快助力創作者内容變現。
而根據最新的資料顯示,喜馬拉雅旗下原創文學站奇迹文學現擁有3000多部原創優質全版權網文IP。
衆多IP已成功實作由網文到有聲劇、漫畫、遊戲、短劇、劇本殺、網絡大電影、出版、有聲漫劇等形式的全面衍生開發。
面對這麼多的網文IP,喜馬拉雅在這次的“喜萊塢計劃”中選擇開放IP版權池,那這種開放又究竟開放到什麼程度呢?
據喜馬拉雅内部人士透露,這次喜馬拉雅進軍短劇賽道,采用的是創新和合作共赢的模式。用他們的話來說,這是一種輕資産模式,通過開放一些自己的IP資源,采用版權入股分賬的模式。
簡單來說,這種開放其實并不是放棄版權,從某種意義上,是喜馬拉雅拿出自身的版權優勢來尋找更多的合作方。
多方助力微短劇
喜馬拉雅有多少“合夥人”?
除了有喜馬拉雅旗下奇迹文學的版權支援外,本次的“喜萊塢計劃”還有好幾位“合夥人”。
據了解,本次“喜萊塢計劃”所采用的是多方合作的模式,除了喜馬拉雅,還有旸萱普門影業有限公司、江蘇華萊塢文化集團有限公司、金百臨(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等共同發起,活動将結合各方專業能力,整合多方資源,投資、制作和發行一批優秀的短劇作品。
在這四家“合夥人”中,每個公司的分工也各有不同,基本上也分擔了微短劇制作的各個環節,成為其微短劇生産鍊中的“一環”。
其一,資金支援。本次“喜萊塢計劃”将會設立影視專項基金,以短劇為切口,逐漸實作同一IP的網絡大電影、網劇、動漫等影視項目的開發。而合作夥伴中的無錫靈山基金會和晹萱普門影業等負責牽頭提供部分資金支援。
其二,制作支援。本次“喜萊塢計劃”将會在拍攝地、演員、拍攝、制作、送審等各環節提供支援,資源一站式配齊,并深度參與短劇作品制作環節,以確定短劇創作的品質。這其中,無錫華萊塢影視産業園區提供短劇拍攝場地、拍攝服務及後期制作等方面的支援。
其三,宣發支援。本次“喜萊塢計劃”中,喜馬拉雅則是在版權支援之外,還将會給予宣推資源支援,在短劇上線時,實作音頻、視訊平台“影音文海陸空”齊發的有效關聯。
除了這幾位“合夥人”之外,喜馬拉雅近幾年來的微短劇生産,已經同步和多家長視訊平台合作。光是在2022年,喜馬拉雅就與騰訊視訊、芒果TV、快手、優酷、愛奇藝等達成合作。由此可見,喜馬拉雅在微短劇領域的入局,并非是單槍匹馬,而是選擇了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
搶占微短劇市場
喜馬拉雅有多少優勢?
從去年開始,喜馬拉雅便已經下海微短劇,在經曆過一段時間的試水之後,作為線上音頻平台的喜馬拉雅究竟與微短劇能否達成高度适配?自身的優勢又在什麼地方呢?
與其他平台播出微短劇相比,喜馬拉雅的微短劇戰略整體會更全面些。以去年喜馬拉雅與芒果TV合作開發的短劇《傳聞中的陸神醫》為例,這部短劇在雙平台同步播出,這也使得這部劇成為了國内首次在音頻、視訊雙平台同步聯播的短劇。
這部短劇改編自喜馬拉雅奇迹文學原創IP《陸醫生,你家夫人又上熱搜了》,在播出時,喜馬拉雅分别以“有聲劇”和“視訊短劇”兩種形式向使用者呈現,使用者可以在喜馬拉雅平台内體驗“看劇聽書追文”三合一的功能。
從優勢上來看,平台充分利用了網文IP資源,通過影視、出版、劇本殺、動漫等開發形式實作“一魚多吃”,最大限度上增強内容傳播聲量和傳播範圍。
同時,喜馬拉雅擅長于利用其他平台來發展自身的IP,并且進行商業化的發展。此前,喜馬拉雅站内在播出微短劇時采用了“限時免費”的模式,初步預計限免時長為1個月,後續将會采用付費模式。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微短劇商業轉化形式。
在今年3月,改編自喜馬拉雅原創網文IP《戰王寵妃之傾世小狂醫》的短劇《傾世小狂醫》在騰訊視訊熱播,開播當天即位居騰訊視訊短劇熱度榜第一,上線首月累計分賬近400萬元。
從劣勢上來看,目前微短劇的形式與線上音頻本身的有聲書模式重合,在内容改編上會造成平台内部的同質化現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有聲書内容都适用于影視化改編,尤其對于部分作品來說,影視化其實是對文字内容的“閹割”。
同時,在音頻平台領域中,廣播劇面臨着内容轉化的問題,文本内容發展成音視訊,會需要進行内容的二次加工,且編輯會對原生内容有所影響。與影視劇改編而成廣播劇相同,微短劇的有聲化也面臨着同樣的困境,如何在文字與視訊的侵蝕之下,找到音頻的立身根本。
最後綜合來看,線上音頻平台的微短劇最大的問題就是在于使用者觀看及消費習慣的養成。從讀網文、到看視訊、再到聽廣播,整個發展過程還需要更長時間的培養,未來,喜馬拉雅需要走的路還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