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文 | 米粒媽

前些天網上流傳着一份流調,一個東城确診的國小生所在班級,所有孩子周末一共上了23個課外班。一個班上23個,這真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平均一個孩子還不到一個。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我見過一個6歲小男孩,自己就能扛起這個班的“半壁江山”,他一周11個課外班,應該說,不是在學校,就是在課外班,要麼就在學校去課外班的路上。

老粉們可能都知道,米粒小時候學過擊劍,後來沒有繼續學,主要是進入中高年級,時間有限,我跟他商量,在足球和擊劍中二選一,他選擇了足球。

好吧,雖然老母親更傾向擊劍,但是上課、訓練的是米粒,選什麼最後還是得他本人說了才算。

前段時間米粒突然心血來潮,想再去擊劍館玩玩,本來我還要寫稿,但架不住他軟磨硬泡,最後還是換了衣服帶他去了。

在擊劍館門口, 我和一群等着娃下課的老母親一樣,望眼欲穿。旁邊一個媽媽看米粒是大孩子了,主動過來跟我聊天。

她家娃不到7歲,學了大半年擊劍了,問我,米粒學了多久,現在都上什麼課後班。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看到年紀比米粒小的娃,我總是會天然打開話匣子,我覺得把米粒帶這麼大,多少有點經驗教訓,可以跟媽媽們唠唠,免得大家走彎路。(就像我在公号裡總跟你們叨叨一樣)

不唠不知道,一唠吓一跳,這孩子居然同時在上的有11個課外班,除了英語以外,其它10個都屬于非學科類興趣班。

小男孩上一年級,屬于生日比較小,8月底,擦邊上學的那種。

每天一放學,媽媽就把他接走了。

周一籃球,周二美術,周三跆拳道,周四圍棋,周五遊泳;

周二周四晚上在家還有線上英語課(說是之前買的大課包還沒上完);

周一上完籃球課,周五上完遊泳課,這兩天後面還接了個鋼琴課,在晚飯後;

周末兩天是擊劍、戲劇表演、唱歌和機器人。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我心說,這可是真·時間管理達人啊!一環扣一環,時間拿捏得死死的,要是孩子生個病,除了跟學校老師請假之外,還得跟另外11個課外班老師請假,想想我都頭大

其實有些孩子就是天生精力旺盛、喜歡各種嘗試,什麼班兒都想上,不過我身邊這樣的孩子都是小女孩,像這種年紀在班裡偏小又是小男孩的,能hold住這麼多課外班,還真是少見。

不過跟這個媽媽聊了一會兒,我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大部分課,都是趕鴨子上架,媽媽直呼“心累”。

我問,有沒有孩子自己喜歡上的課?美術、圍棋和機器人。

那哪些課孩子上得最勉強呢?籃球、跆拳道、擊劍、戲劇表演和唱歌。

英語、遊泳和鋼琴屬于中間地帶,上也行,但并沒有很喜歡。

我其實挺好奇,孩子同時要上11門課,而一半兒課程都是媽媽逼着上的,那為什麼還非要堅持呢?

籃球、跆拳道、擊劍、戲劇表演、唱歌,又不是語數英,要中考聯考,這些都是錦上添花的,上不上真沒什麼大不了,何況孩子還不喜歡,甚至排斥。

小男孩的媽媽歎了口氣,說,你不知道,我家孩子從小就膽子小,性格内向,不愛說話,害怕跟别人發生沖突,我也是沒辦法,隻能給他創造機會多鍛煉鍛煉。

她這麼一說,米粒媽算是徹底明白了。

籃球、跆拳道、擊劍都屬于對抗類的運動,他媽媽其實是想通過這些運動讓孩子變得更“勇”更“闖”一些。

而戲劇表演和唱歌都屬于開口表達類,最終要在舞台上展示,讓孩子能更自信地打開自己、釋放自己。

不得不說,這個媽媽真的是煞費苦心。我能了解,但我并不認同。

這樣逼着孩子去做不喜歡,甚至抵觸的事情,并不能帶來她想要的“鍛煉”的結果。

恰恰相反,浪費了大人和孩子的時間,消耗了寶貴的親子關系,也讓孩子幾乎沒有機會去發現自己真正閃光的一面。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小男孩的媽媽說:這孩子特别佛,從來不喜歡跟别人争啊搶啊,沒有好勝心,打籃球主要靠撿漏,合唱自動往後躲,戲劇表演專挑“龍套”。

為了鍛煉孩子的膽量和毅力,媽媽還經常帶他去攀岩,冬天去滑雪,每年都報名參加斯巴達勇士兒童賽。

現在,米粒已經是大孩子了,回過頭去看,我其實也感受過類似的焦慮,而且我身邊大部分家長,或多或少都陷入過這樣的誤區。

我們到底應該傾其所有去補齊孩子的短闆,還是用力托舉拉高孩子的長闆?

這是個問題。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興趣點不同,天賦不同,但是我們很多家長習慣性地看到孩子的短闆,而選擇性忽視孩子更有爆發力的那一面。

跟你們說說我們家

米粒爸是那種身體平衡性特别差的人,就算走大馬路上,都會絆到馬路牙子上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我也好不到哪去。

小時候學花樣滑冰,我真是下了特别大的功夫,花了特别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我太喜歡了,覺得穿着冰鞋旋轉跳躍簡直太帥了。

然而,别的(可能遠沒有我努力的)小朋友已經可以空中轉體了,我才隻能正滑和顫顫巍巍的倒滑。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我重心不穩,每次滑冰都弄得腳上血迹斑斑

不光是滑冰,像騎車、輪滑、滑雪這種對平衡感有一定要求的運動,我都經曆過無數次嘗試,又無數次敗下陣來。

就算是現在的我,站着換條褲子,都得蹦來蹦去,完全立不住

米粒小時候,我有意識地去鍛煉他的平衡感,但是基因這個東西真的很奇妙,看他滑滑闆車和騎平衡車,我就死了一半兒心了

包括米粒體測敗在了坐位體前屈上,其實說起來也是有淵源的:我的柔韌性,從小到大都為負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不過,雖然平衡感、柔韌性不行,但我擅長畫畫,從小到大拿過好多獎,作品被各種選到區裡、市裡參展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我想說什麼呢?天賦這個東西,該正視還是得正視,咱們回避不了。

别總想着讓孩子“逆天改命”,又不是什麼生死攸關的事兒,如果孩子實在沒這個天賦,就算拼盡全力,也最多把他的“短闆”拉到平均線上。

而你花費同樣的時間、金錢、精力,去培養優勢項目,很可能已經出成績了,就算沒有特别傲人的成就,至少孩子是自信的。

就像米粒,雖然我不确定他踢足球能踢出什麼名堂,換句話說,他雖然有天賦但又沒有足夠的天賦,但至少他在球場上是快樂的、充滿熱情的。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如果米粒這麼多年,把時間耗在跟滑冰、滑雪、冰球、沖浪死磕上,肯定搞不出名堂不說,我們所有人都會焦頭爛額。

我有一個好朋友,國小的時候,她們學校想選個吹圓号的學生,需要孩子的下嘴唇長得是平的,上嘴唇是八字狀的,看了全班孩子的嘴後,就她最符合要求。

借着先天優勢,她吹着圓号一路“吹”進了海澱六小強之一的101,又“吹”進了清華(北大和清華為了搶她都直降60分,她自己選了清華)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米粒媽這個朋友本身也是個超級學霸,隻用了清華降的60分其中的8分。

朋友曾經跟我說過,她的老師問過她想不想走專業道路,去音樂學院,進樂團,因為她在學校裡一直是樂團首席,拿過很多大獎,要走音樂這條路也完全沒問題。

她很認真地思考過,她說自己不是個在音樂上天賦異禀的人,這一點她很清楚,她隻是生生用自己的努力走到了這樣的高度。再往上走,其實很吃天分了。

是以她選擇了清華一個理工專業,她說世界上還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去嘗試。音樂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但不是唯一。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人大附小金帆管樂團

不得不佩服朋友的“清醒”,她當年為了樂團訓練,經常吃飯都是邊走邊吃的,别人在休息,她拿着琴邊吃燒餅邊趕去訓練,别人在上課、在複習,她在出國演出間隙刷題。國中放棄了奧數(雖然她奧數學得相當好),放棄了其它各種可能……

米粒媽這個朋友,不能說沒有音樂天賦,畢竟人家嘴型都是老天給的,但她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她的天賦是有上限的,是以她努力到了自己的天花闆,享受到了樂器帶給自己的“聯考紅利”,就放手了。不再糾結。

任何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強項,當然也會有很多弱項。

在弱項上不停地追趕,我們的孩子至多成為一個拼命努力的普通人。

但如果在強項上發力,他們的未來會有無限可能。

我們做父母的認知是有限的,孩子在十幾二十年以後能達到的,或許是我們永遠想象不到的一個邊際。

米粒媽在《谷愛淩的出身到底刺激了誰?雞娃天花闆真不在海澱!》裡也寫過,像谷愛淩、蘇翊鳴這樣的孩子,正因為抓住天賦,順勢而為,用力托舉,才成就了最耀眼的冠軍。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但如果在他們小時候,父母隻看到了他們的缺點、弱項,花大量的時間去補短闆,那一定沒有今天的谷愛淩、蘇翊鳴。

米粒媽知道,我們大部分孩子就算有長項,有優勢,可能也不足以讓他們成為這一領域的“天選之子”,但哪怕是在很小範圍内取得一點點成績,對于孩子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

孩子的自信真的太重要了,專注于長項,正說明我們作為父母,看到并認可了他們的優點。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比如米粒媽碰到的那個6歲小男孩,他自己喜歡的美術、圍棋、機器人,對專注力的要求非常高,換句話說,這孩子是坐得住的孩子。

你讓他去舞台上蹦蹦跳跳,去球場上跟别人推推撞撞,他自己會很别扭,他沒有辦法自信起來。

而且在媽媽用力過猛的時候,他也能感受到自己是不被認可,不被接納的。

反過來,花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去畫畫、去下圍棋,哪怕沒有成為畫家,沒有成為圍棋大師,至少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是主動探索,不是被動接納,這樣他才能學得更專注,更有熱情。

他媽媽說,這孩子沒有好勝心,我并不覺得。或許他在球場上,在戲劇舞台上沒有企圖心,但說不定在圍棋、機器人方面,他有更強的好勝心。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孩子性格内向、外向其實本沒有優劣之分,隻不過很多家長依據自己的成長經曆和生活經驗來判斷,覺得外向的人在工作中更容易被看見、更吃香。

但内向有内向的優勢,也是外向孩子不具備的,我們其實應該最大化内向帶來的優勢,而不是硬生生把内向的孩子掰成外向的人。

反過來也一樣。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太貪玩,坐不住,特地把孩子送去學圍棋、學書法。

孩子不喜歡,每次上課椅子上都跟長刺兒了似的,專注力沒培養好,課也沒上明白,還白白浪費了時間。

如果孩子不喜歡對抗類的運動,可以遊泳、跑步、爬山,這些一樣可以強身健體。

如果孩子不能靜下來下棋寫字,可以打乒乓球、擊劍,這些運動一樣需要超強的專注力。

我們都不是隻有一條路可走啊!

作為家長,隻有從内心接納孩子的弱點,幫助他們把自己的優勢壯大到可以對抗弱點時,我們的孩子才會獲得真正的自信和成長。

一周11個課外班,在這個6歲娃身上,我看到了這屆家長最真實的樣子……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當當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于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