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亞夫是大漢功臣,隻是吃肉要雙筷子,為啥就讓漢景帝起了殺心?

作者:史曉生

提到周亞夫,熟悉漢朝曆史的人都知道,他對漢景帝的意義就如同于“扶大廈于将傾”,當初“七國之亂”爆發後,正是周亞夫率兵将叛亂平定,這才得以讓漢景帝繼續穩坐皇位。

而按常理來說,像周亞夫這樣有莫大功勳的重臣,理應仕途坦蕩,深得皇帝信任才對,但實際上,僅僅是在吃肉時向漢景帝要了一雙筷子,漢景帝就對周亞夫起了殺心,而最終,周亞夫也死的相當憋屈。

為何會如此?難道真的是因為一雙筷子嗎?當然不是,筷子隻不過是誘因,導緻周亞夫凄慘結局的,是他的“不識時務”。

周亞夫是大漢功臣,隻是吃肉要雙筷子,為啥就讓漢景帝起了殺心?

一、

公元前143年的某天,漢景帝下诏,诏書的内容很簡單,就是傳丞相周亞夫進宮,與皇帝同進晚餐。

既然是皇帝賜宴,臣子自然不可能拒絕,于是,周亞夫收拾衣冠便進了宮。

但在進宮之後,周亞夫卻看到了一幕奇怪的場景,隻見留給自己的桌子上擺着酒和肉,也有用餐的器皿,但唯獨少了一樣東西,什麼呢?那就是筷子。

沒有筷子,這飯還怎麼吃?

而此時的漢景帝,并沒有招呼一旁的侍者給周亞夫拿筷子,反而無動于衷,這就讓周亞夫心裡有些生氣,難道我堂堂丞相,就不配用筷子嗎?

随後,周亞夫做出了一個舉動,他示意侍者給自己去拿雙筷子,而他不知道的是,他這個看似正常舉動,讓漢景帝極為不滿。

為什麼漢景帝會因為一雙小小的筷子而對周亞夫不滿呢?這說起來,就得說一說周亞夫幹的“蠢事”。

周亞夫是漢初名臣周勃的次子,而按照古代嫡長子繼承制,原本周亞夫是沒有資格繼承爵位的,是以,最開始繼承周勃爵位的,是周亞夫的哥哥周勝。

但在周勝繼承爵位後沒多久,就因為犯事導緻爵位被廢,并且人也被打入大牢,在這種情況下,漢景帝的父親也就是漢文帝,考慮到周勃是大漢功臣,是以就下诏,從周氏子弟中挑出一位優秀的青年才俊,來繼承爵位。

而周亞夫就這樣得以子承父業,最終被封為條候。

當然,即使是被封為了條侯,周亞夫還不至于被朝廷重用,真正讓他走進漢文帝視線的,是發生在公元前158年的一件事。

當年,匈奴大軍進犯邊境,而周亞夫在當時擔任河内太守,按照朝廷诏令,他被派往細柳駐邊,同時,另外還有兩路軍隊,分别駐守在距離細柳不遠的棘門和灞上。

漢軍駐紮一段時間後,漢文帝決定鼓舞鼓舞将士們的士氣,是以便親至前線,計劃分别前往三路大軍的軍營裡進行慰問和犒賞。

在來到棘門和灞上這兩處軍營時,漢文帝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畢竟他是皇帝嘛,但在來到細柳的軍營時,漢文帝卻意外的吃了個閉門羹。

史料記載,即便是漢文帝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但細柳營的士兵當時以“軍中隻聞将軍令,不聞天子之诏”為由,堅決不放漢文帝進來。

最終還是周亞夫下達了手令才讓漢文帝通了行,而在進入軍營後,士兵們要求馬車不能跑的太快,不得已,漢文帝的車夫隻得放緩了速度,這還不算完,在終于見到周亞夫時,周亞夫居然以“介胄之士不拜”為由,一身戎裝且手持兵器向漢文帝行禮。

至營,将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這種做法,若是換成别的皇帝,怕是當場就爆發了,但一向以寬厚仁義著稱的漢文帝卻沒有,反而大大贊揚了周亞夫“治軍有方”。

周亞夫是大漢功臣,隻是吃肉要雙筷子,為啥就讓漢景帝起了殺心?

随後,在匈奴被擊退後,周亞夫被漢文帝升任為中尉,主管京城兵權,全面負責京師的安全工作,到了漢文帝臨終時,他還特意對繼位的漢景帝交代,“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将兵”,大緻意思是若有危急時刻,周亞夫是可以重用的。

表面上看,周亞夫得到了重用,但實際上,周亞夫的一系列舉動,則是在“玩火”。

為什麼漢文帝當時會對周亞夫大為贊賞,一來,是漢文帝确實是寬厚之人,但這并不是核心因素,更重要的,是與當時匈奴犯邊的形勢有關。

正是因為匈奴正在犯邊,漢文帝自然就需要周亞夫這樣的将才,是以,他才會不計較周亞夫種種行為。

但不管怎麼說,周亞夫麾下的軍隊,不姓周而姓劉,他說破天也隻是一個臣子,是以,說出“軍中隻聞将軍令,不聞天子之诏”這樣的話,在古代來說,已經是極為嚴重的狂悖犯上。

隻不過漢文帝沒跟他秋後算賬,而這就讓周亞夫産生了一種錯誤的印象,那就是皇帝總是會讓着我,也總是會給我面子。

這種心理,為他将來的凄慘結局,埋下了隐患。

到了公元前154年,由于“七國之亂”的爆發,周亞夫被漢景帝任命為為太尉,并全權負責統兵平叛。

整個平叛過程相當成功,周亞夫也确實在軍事上是個人才,他謀略頻出,前後僅用三個月便擊潰了叛軍。

但在平叛的過程中,周亞夫卻得罪了漢景帝的弟弟,也就是梁王劉武。

劉武是漢文帝的嫡次子,其與漢景帝一母同胞的親哥倆,并且,他還深得窦太後的寵愛,窦太後對他幾乎是有求必應。

而周亞夫之是以會得罪他,是因為在平叛時故意對他不救援。

在叛亂爆發後,叛軍第一個攻擊的就是劉武的封地梁國,這可把劉武給急壞了,當即向朝廷連連求援,但面對他的求援,周亞夫卻并沒有馬上發兵。

至于原因,當然不是周亞夫對劉武有意見,而是他準備讓梁國更多的吸引叛軍火力,如此就可以從背後對叛軍形成出其不意的打擊。

當然,周亞夫的這個政策是好的,也正是因為這個政策,他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卻把劉武給害慘了。

劉武在當時,徹徹底底充當了一個肉盾角色,被叛軍打得損失慘重,而在危在旦夕之際,他又多次求援周亞夫,但依舊被拒絕。

之後,近乎絕望的劉武又向哥哥漢景帝寫信,請他下诏令讓周亞夫來,但即使是漢景帝的诏令,也沒讓周亞夫改變主意。

雖說最後叛亂平定了,但劉武卻徹底恨上了周亞夫,而一向疼愛劉武的窦太後,同樣也對周亞夫極為不滿。

當然,即使是窦太後和劉武都對周亞夫不滿意,但單憑此也不至于讓漢景帝對周亞夫起殺心,畢竟七國之亂是危及皇位的大事,如果有必要,漢景帝甯可犧牲掉劉武也不是不可以。

是以,僅憑借七國之亂時結下的“梁子”,是不足以讓劉武和窦太後影響漢景帝對待周亞夫的态度的,但周亞夫在之後做的幾件事,讓他們看到了機會,旁敲側擊之下,徹底将周亞夫推進了深淵。

二、

周亞夫都幹了什麼呢?首先,是在關于漢景帝的大舅哥,也就是窦太後的哥哥王信封候一事上,他堅決不同意。

當時,窦太後是有意想封王信為候的,而漢景帝本人也有這個想法,可等到漢景帝找大臣商量時,周亞夫卻站了出來,當場表示不可以。

為啥不可以?周亞夫就搬出了漢高祖劉邦留下的祖訓,即“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能候”,并且重申了當年劉邦制定的若不遵守“天下共擊之”這一原則。

既然周亞夫都這麼說了,漢景帝自然也沒辦法堅持,畢竟确實是有祖訓的,是以,此時便就此作罷。

但不用說,漢景帝心裡肯定不痛快。

周亞夫是大漢功臣,隻是吃肉要雙筷子,為啥就讓漢景帝起了殺心?

而另一件事,也是關于封侯,當時有個匈奴首領帶着幾個心腹歸順漢朝,漢景帝對此十分高興,不僅舉行了歡迎儀式,還有心想封這個匈奴首領為侯。

漢景帝這麼做的目的,是想以這個匈奴首領為榜樣和示範,讓更多的匈奴人知道,跟着大漢混有前途,如此便能吸引更多的匈奴人歸順,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但是,周亞夫又一次表示不同意。

他不同意的理由,是認為若是封這些投降的匈奴人為侯,那将來又該如何處治那些不守臣子之節的大臣?

“丞相亞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史記》

其實周亞夫這種擔心,屬實是有些多餘,畢竟這是兩碼事嘛,該封的封,該罰的罰,完全沒啥沖突,但周亞夫就是想不通,是以就堅決不同意漢景帝這麼做。

但這一次,漢景帝沒聽他的,最終還是堅持封了那個匈奴首領。

此事之後,漢景帝倒是沒啥,可周亞夫卻覺得十分不高興,他認為,自己立有大功,皇帝就應該聽他的,而這次既然沒聽,那必須得表達一下心中的不滿。

于是,周亞夫向漢景帝提出了辭官。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周亞夫這種辭官行為,已經是具有一定的威脅意味了,他認為漢景帝必然還會給自己面子,進而收回封侯的诏命,以便挽留自己。

但結果,漢景帝壓根就沒挽留,直接同意了周亞夫的申請。

這下,周亞夫傻眼了,他着實沒想到會這樣,實際上,漢景帝忍周亞夫不是一天兩天了,當初在立儲一事上,周亞夫就公開和漢景帝唱反調,堅決不同意改立劉徹(即後來的漢武帝)。

本身在古代,立儲就是一件十分敏感的事情,而在漢景帝已經打定主意要立劉徹時,周亞夫卻仗着自己位高權重公開反對,這已經不僅僅是唱反調了,毫不誇張的說,他這就是在挑戰漢景帝的權威。

是以,漢景帝就開始有意識的疏遠周亞夫,而在這種情況下,周亞夫的罪過的劉武,又連同窦太後在漢景帝面前煽風點火,自然就讓漢景帝對周亞夫印象更差。

當然,印象差歸印象差,漢景帝也不是那種暴虐之君,考慮到周亞夫确實有功勞,是以,他還是想給周亞夫一個機會的。

而這個機會,便是前文提到的宮中賜宴。

漢景帝想通過這個賜宴,考驗一下周亞夫到底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但周亞夫的表現,卻相當的糟糕。

既然是漢景帝賜宴,那麼是個人都知道,有沒有筷子肯定是漢景帝安排的,是以,若是周亞夫有自知之明,那麼就該想想皇帝為什麼這麼安排。

但他沒有,不僅沒有,還把漢景帝當做了空氣,居然自己招呼侍從去給他拿一雙筷子。

而這還僅僅是開始,接下來,漢景帝指着周亞夫面前的一盤子肉就說,“此非不足君所乎?”。

啥意思呢》就是說,眼前的這一切,你難道還不知足?

話說到這份上,再笨的人也都明白了是啥意思,周亞夫自然也是如此,是以,他跪下來向漢景帝謝罪。

若是事情到此為止,那麼周亞夫就算是躲過了一劫,可他接下來的一個動作,徹底惹怒了漢景帝。

在漢景帝剛說了一個“起”的時候,周亞夫快速起身,然後,轉身就掉頭走了。

上曰起,條侯因趨出。---《史記》

周亞夫這麼做,自然是覺得心裡不舒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耍脾氣”,但他忘了他面對的是皇帝,而不是尋常人。

是以他這一負氣而走,不僅是把漢景帝晾在身後,同時,也讓漢景帝徹底對他失去了所有耐心和希望,最終,漢景帝長歎一聲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意思是這樣的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

而這句話,宣布了周亞夫的死刑。

周亞夫是大漢功臣,隻是吃肉要雙筷子,為啥就讓漢景帝起了殺心?

不久之後,周亞夫因為兒子私買殉葬用的甲胄被冠以“謀反”之罪,當然,在被抓入大牢後,周亞夫也強烈申辯了自己沒有謀反的想法,但審訊他的獄卒一句話讓他徹底無話可說。

“尉責曰:“君侯欲反邪?”,亞夫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邪?”,吏曰:“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史記》

啥意思呢?就是說你(指周亞夫)就算是沒想過活着的時候謀反,但死後怕是也會在地下謀反。

總之就是,你肯定要謀反。

獄卒的這句話,讓周亞夫頓覺羞辱,他以絕食表達抗議,而在絕食五天後,吐血身亡。

一雙小小的筷子,導緻周亞夫凄慘而死,而筷子隻不過是試探,漢景帝要的是周亞夫的态度,隻可惜,周亞夫給了最糟糕的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