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亚夫是大汉功臣,只是吃肉要双筷子,为啥就让汉景帝起了杀心?

作者:史晓生

提到周亚夫,熟悉汉朝历史的人都知道,他对汉景帝的意义就如同于“扶大厦于将倾”,当初“七国之乱”爆发后,正是周亚夫率兵将叛乱平定,这才得以让汉景帝继续稳坐皇位。

而按常理来说,像周亚夫这样有莫大功勋的重臣,理应仕途坦荡,深得皇帝信任才对,但实际上,仅仅是在吃肉时向汉景帝要了一双筷子,汉景帝就对周亚夫起了杀心,而最终,周亚夫也死的相当憋屈。

为何会如此?难道真的是因为一双筷子吗?当然不是,筷子只不过是诱因,导致周亚夫凄惨结局的,是他的“不识时务”。

周亚夫是大汉功臣,只是吃肉要双筷子,为啥就让汉景帝起了杀心?

一、

公元前143年的某天,汉景帝下诏,诏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传丞相周亚夫进宫,与皇帝同进晚餐。

既然是皇帝赐宴,臣子自然不可能拒绝,于是,周亚夫收拾衣冠便进了宫。

但在进宫之后,周亚夫却看到了一幕奇怪的场景,只见留给自己的桌子上摆着酒和肉,也有用餐的器皿,但唯独少了一样东西,什么呢?那就是筷子。

没有筷子,这饭还怎么吃?

而此时的汉景帝,并没有招呼一旁的侍者给周亚夫拿筷子,反而无动于衷,这就让周亚夫心里有些生气,难道我堂堂丞相,就不配用筷子吗?

随后,周亚夫做出了一个举动,他示意侍者给自己去拿双筷子,而他不知道的是,他这个看似正常举动,让汉景帝极为不满。

为什么汉景帝会因为一双小小的筷子而对周亚夫不满呢?这说起来,就得说一说周亚夫干的“蠢事”。

周亚夫是汉初名臣周勃的次子,而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原本周亚夫是没有资格继承爵位的,因此,最开始继承周勃爵位的,是周亚夫的哥哥周胜。

但在周胜继承爵位后没多久,就因为犯事导致爵位被废,并且人也被打入大牢,在这种情况下,汉景帝的父亲也就是汉文帝,考虑到周勃是大汉功臣,因此就下诏,从周氏子弟中挑出一位优秀的青年才俊,来继承爵位。

而周亚夫就这样得以子承父业,最终被封为条候。

当然,即使是被封为了条侯,周亚夫还不至于被朝廷重用,真正让他走进汉文帝视线的,是发生在公元前158年的一件事。

当年,匈奴大军进犯边境,而周亚夫在当时担任河内太守,按照朝廷诏令,他被派往细柳驻边,同时,另外还有两路军队,分别驻守在距离细柳不远的棘门和灞上。

汉军驻扎一段时间后,汉文帝决定鼓舞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因此便亲至前线,计划分别前往三路大军的军营里进行慰问和犒赏。

在来到棘门和灞上这两处军营时,汉文帝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毕竟他是皇帝嘛,但在来到细柳的军营时,汉文帝却意外的吃了个闭门羹。

史料记载,即便是汉文帝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但细柳营的士兵当时以“军中只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为由,坚决不放汉文帝进来。

最终还是周亚夫下达了手令才让汉文帝通了行,而在进入军营后,士兵们要求马车不能跑的太快,不得已,汉文帝的车夫只得放缓了速度,这还不算完,在终于见到周亚夫时,周亚夫居然以“介胄之士不拜”为由,一身戎装且手持兵器向汉文帝行礼。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这种做法,若是换成别的皇帝,怕是当场就爆发了,但一向以宽厚仁义著称的汉文帝却没有,反而大大赞扬了周亚夫“治军有方”。

周亚夫是大汉功臣,只是吃肉要双筷子,为啥就让汉景帝起了杀心?

随后,在匈奴被击退后,周亚夫被汉文帝升任为中尉,主管京城兵权,全面负责京师的安全工作,到了汉文帝临终时,他还特意对继位的汉景帝交代,“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大致意思是若有危急时刻,周亚夫是可以重用的。

表面上看,周亚夫得到了重用,但实际上,周亚夫的一系列举动,则是在“玩火”。

为什么汉文帝当时会对周亚夫大为赞赏,一来,是汉文帝确实是宽厚之人,但这并不是核心因素,更重要的,是与当时匈奴犯边的形势有关。

正是因为匈奴正在犯边,汉文帝自然就需要周亚夫这样的将才,所以,他才会不计较周亚夫种种行为。

但不管怎么说,周亚夫麾下的军队,不姓周而姓刘,他说破天也只是一个臣子,所以,说出“军中只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样的话,在古代来说,已经是极为严重的狂悖犯上。

只不过汉文帝没跟他秋后算账,而这就让周亚夫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印象,那就是皇帝总是会让着我,也总是会给我面子。

这种心理,为他将来的凄惨结局,埋下了隐患。

到了公元前154年,由于“七国之乱”的爆发,周亚夫被汉景帝任命为为太尉,并全权负责统兵平叛。

整个平叛过程相当成功,周亚夫也确实在军事上是个人才,他谋略频出,前后仅用三个月便击溃了叛军。

但在平叛的过程中,周亚夫却得罪了汉景帝的弟弟,也就是梁王刘武。

刘武是汉文帝的嫡次子,其与汉景帝一母同胞的亲哥俩,并且,他还深得窦太后的宠爱,窦太后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

而周亚夫之所以会得罪他,是因为在平叛时故意对他不救援。

在叛乱爆发后,叛军第一个攻击的就是刘武的封地梁国,这可把刘武给急坏了,当即向朝廷连连求援,但面对他的求援,周亚夫却并没有马上发兵。

至于原因,当然不是周亚夫对刘武有意见,而是他准备让梁国更多的吸引叛军火力,如此就可以从背后对叛军形成出其不意的打击。

当然,周亚夫的这个策略是好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策略,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却把刘武给害惨了。

刘武在当时,彻彻底底充当了一个肉盾角色,被叛军打得损失惨重,而在危在旦夕之际,他又多次求援周亚夫,但依旧被拒绝。

之后,近乎绝望的刘武又向哥哥汉景帝写信,请他下诏令让周亚夫来,但即使是汉景帝的诏令,也没让周亚夫改变主意。

虽说最后叛乱平定了,但刘武却彻底恨上了周亚夫,而一向疼爱刘武的窦太后,同样也对周亚夫极为不满。

当然,即使是窦太后和刘武都对周亚夫不满意,但单凭此也不至于让汉景帝对周亚夫起杀心,毕竟七国之乱是危及皇位的大事,如果有必要,汉景帝宁可牺牲掉刘武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仅凭借七国之乱时结下的“梁子”,是不足以让刘武和窦太后影响汉景帝对待周亚夫的态度的,但周亚夫在之后做的几件事,让他们看到了机会,旁敲侧击之下,彻底将周亚夫推进了深渊。

二、

周亚夫都干了什么呢?首先,是在关于汉景帝的大舅哥,也就是窦太后的哥哥王信封候一事上,他坚决不同意。

当时,窦太后是有意想封王信为候的,而汉景帝本人也有这个想法,可等到汉景帝找大臣商量时,周亚夫却站了出来,当场表示不可以。

为啥不可以?周亚夫就搬出了汉高祖刘邦留下的祖训,即“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能候”,并且重申了当年刘邦制定的若不遵守“天下共击之”这一原则。

既然周亚夫都这么说了,汉景帝自然也没办法坚持,毕竟确实是有祖训的,所以,此时便就此作罢。

但不用说,汉景帝心里肯定不痛快。

周亚夫是大汉功臣,只是吃肉要双筷子,为啥就让汉景帝起了杀心?

而另一件事,也是关于封侯,当时有个匈奴首领带着几个心腹归顺汉朝,汉景帝对此十分高兴,不仅举行了欢迎仪式,还有心想封这个匈奴首领为侯。

汉景帝这么做的目的,是想以这个匈奴首领为榜样和示范,让更多的匈奴人知道,跟着大汉混有前途,如此便能吸引更多的匈奴人归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但是,周亚夫又一次表示不同意。

他不同意的理由,是认为若是封这些投降的匈奴人为侯,那将来又该如何处治那些不守臣子之节的大臣?

“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史记》

其实周亚夫这种担心,属实是有些多余,毕竟这是两码事嘛,该封的封,该罚的罚,完全没啥冲突,但周亚夫就是想不通,因此就坚决不同意汉景帝这么做。

但这一次,汉景帝没听他的,最终还是坚持封了那个匈奴首领。

此事之后,汉景帝倒是没啥,可周亚夫却觉得十分不高兴,他认为,自己立有大功,皇帝就应该听他的,而这次既然没听,那必须得表达一下心中的不满。

于是,周亚夫向汉景帝提出了辞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周亚夫这种辞官行为,已经是具有一定的威胁意味了,他认为汉景帝必然还会给自己面子,从而收回封侯的诏命,以便挽留自己。

但结果,汉景帝压根就没挽留,直接同意了周亚夫的申请。

这下,周亚夫傻眼了,他着实没想到会这样,实际上,汉景帝忍周亚夫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初在立储一事上,周亚夫就公开和汉景帝唱反调,坚决不同意改立刘彻(即后来的汉武帝)。

本身在古代,立储就是一件十分敏感的事情,而在汉景帝已经打定主意要立刘彻时,周亚夫却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公开反对,这已经不仅仅是唱反调了,毫不夸张的说,他这就是在挑战汉景帝的权威。

所以,汉景帝就开始有意识的疏远周亚夫,而在这种情况下,周亚夫的罪过的刘武,又连同窦太后在汉景帝面前煽风点火,自然就让汉景帝对周亚夫印象更差。

当然,印象差归印象差,汉景帝也不是那种暴虐之君,考虑到周亚夫确实有功劳,所以,他还是想给周亚夫一个机会的。

而这个机会,便是前文提到的宫中赐宴。

汉景帝想通过这个赐宴,考验一下周亚夫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周亚夫的表现,却相当的糟糕。

既然是汉景帝赐宴,那么是个人都知道,有没有筷子肯定是汉景帝安排的,因此,若是周亚夫有自知之明,那么就该想想皇帝为什么这么安排。

但他没有,不仅没有,还把汉景帝当做了空气,居然自己招呼侍从去给他拿一双筷子。

而这还仅仅是开始,接下来,汉景帝指着周亚夫面前的一盘子肉就说,“此非不足君所乎?”。

啥意思呢》就是说,眼前的这一切,你难道还不知足?

话说到这份上,再笨的人也都明白了是啥意思,周亚夫自然也是如此,因此,他跪下来向汉景帝谢罪。

若是事情到此为止,那么周亚夫就算是躲过了一劫,可他接下来的一个动作,彻底惹怒了汉景帝。

在汉景帝刚说了一个“起”的时候,周亚夫快速起身,然后,转身就掉头走了。

上曰起,条侯因趋出。---《史记》

周亚夫这么做,自然是觉得心里不舒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耍脾气”,但他忘了他面对的是皇帝,而不是寻常人。

所以他这一负气而走,不仅是把汉景帝晾在身后,同时,也让汉景帝彻底对他失去了所有耐心和希望,最终,汉景帝长叹一声说:“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意思是这样的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而这句话,宣布了周亚夫的死刑。

周亚夫是大汉功臣,只是吃肉要双筷子,为啥就让汉景帝起了杀心?

不久之后,周亚夫因为儿子私买殉葬用的甲胄被冠以“谋反”之罪,当然,在被抓入大牢后,周亚夫也强烈申辩了自己没有谋反的想法,但审讯他的狱卒一句话让他彻底无话可说。

“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史记》

啥意思呢?就是说你(指周亚夫)就算是没想过活着的时候谋反,但死后怕是也会在地下谋反。

总之就是,你肯定要谋反。

狱卒的这句话,让周亚夫顿觉羞辱,他以绝食表达抗议,而在绝食五天后,吐血身亡。

一双小小的筷子,导致周亚夫凄惨而死,而筷子只不过是试探,汉景帝要的是周亚夫的态度,只可惜,周亚夫给了最糟糕的答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