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餘生,請多指教》林之校為什麼不叫“爸爸”,而直呼“林老師”?

《餘生,請多指教》林之校為什麼不叫“爸爸”,而直呼“林老師”?

行走的圓柱體

釋出時間:2022-03-1804:27

關注

《餘生,請多指教》林之校為什麼不叫“爸爸”,而直呼“林老師”?

《餘生,請多指教》于千呼萬喚中,終于來了。楊紫和肖戰都是我比較喜歡的演員,很期待劇情的發展。

現在隻播放了四集。除了年輕人的愛情,我看劇中的親情,林之校和林老師的相處,特别真實,很典型的“中國式”親子關系。

“中國式”的父愛,含蓄、深沉,很少語言,我們看見的大多是寬厚的脊背,如山。

多的是《人世間》中周志剛那樣的父親。小兒子努力生活工作,也很難得到父親一句肯定。周志剛呢,脾氣上來就是踹、揍。挨揍的周秉昆怎麼說的:“都當爸了,還有爸揍你,那不就是幸福嘛”。

也有像《人世間》中孫趕超那樣的父親。患病了,為了給家裡省錢,用自殺來換來妻兒的未來,換兒子能上大學的成才路。帶着這樣濃重決然的父愛,妻子和兒子又怎麼舍得讓他失望,不努力好好生活呢。

畢竟,如楊绛父親楊蔭杭那樣,有才學講道理、注重素質教育的父親,是少數。

《餘生,請多指教》林之校為什麼不叫“爸爸”,而直呼“林老師”?

那我們回到劇中林之校和林老師的父女關系上,看一看是怎麼樣的傳統父愛模式。

将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子女每個人都有夢想。

當孩子的夢想和父母給你設定好的軌道不同的時候,沖突就發生了。

林老師讓林之校考研,林之校隻想當大提琴手,以要舉辦自己的個人獨奏音樂會。

這就是代溝,父母的自以為是裡,孩子是不需要有自己的獨立意識的。孩子太幼稚,不知道社會險惡、現實殘酷,他們是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避免他們未來撞地頭破血流。可是,他們沒有想到,受挫也是一種人生經曆。

我女兒曾經說:我以後工作一定不入你們這個行業,最好走的遠遠的,不然這個是爸爸的朋友,那個也是爸爸的關系,我不要總是在你們的羽翼下。

過度的保護,其實孩子是抵觸的。就像林之校問她父親:“你有尊重過我嗎,有問我的想法嗎?”

每個孩子,不過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父母能傾聽他們的夢想和喜怒哀樂罷了。

父愛無言

《我是演說家》中馬丁有一場題為《父與子的戰争》精彩講述,他說父親:“他努力的想誇自己的孩子,但話從嘴裡出來的都是責罵”。

是不是特别能和我們共情

林老師将林之校從酒吧揪回來了,一通埋怨,和别人家的孩子對比着,還說:你呢,還有一年就大學畢業找工作了,還遊手好閑、一事無成,你再這樣下去,要成為社會渣滓了。”

話有多傷人,身為教導主任的林老師不知道嗎?在父親的愛之深責之切之下,孩子的情緒和情感需求顯得并不重要。但是就是在常年累月這樣苛刻的話裡,孩子的心卻已傷透了。

其實,不是不愛。背地裡,林老師和老朋友釣魚的時候還得瑟吹噓,“我們家校校是要開獨奏音樂會的”。

其實,是深愛。在得知林之校闌尾炎發作,明知有假的情況下,也不敢有萬一,急急地自投羅網了。

我的父親,隻有我和妹妹兩個。參過軍的父親對我們一向不苟言笑,我小時候很是文靜乖巧,妹妹頑皮大大咧咧。是以自小父親對妹妹會更加嚴厲一些,妹妹就有些忿忿,以為父親總不若愛我般不愛她。

妹妹大學畢業第二年,忽然發病,是我和父親送她去的醫院。我辦理好入院手續出來,在拐角處看見父親在默默抹眼淚,那一刻,我震驚極了,父親的情緒從不外露過。

後來,我告訴妹妹,父親愛她,一樣很愛。妹妹一下子紅了眼睛。

父親的愛,一直不缺失,隻是他們從來不善于表達而已。

父親也有軟弱的時候

身而為人,總會有疲累的時候,害怕的時候,軟弱的時候。隻是一般藏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林老師以為他隻是胃潰瘍,輕描淡寫。他為什麼會拒絕再檢查呢?還是因為對病情未知的恐懼。

李女士的演技雖然浮誇,卻也把林老師降服了,林老師答應住院。沒想到計程車到了醫院,母女倆被林老師玩了一把暗度陳倉,車子帶着林老師揚長而去。

後來,林之校将他騙來醫院,林老師還是不肯再拍片确認病情。那些嚴重的症狀出現時,他甚至在妻女勸說再檢查發了脾氣。這個時候,他的惶惶不安,暴露了他的害怕。

在疾病面前,男人的堅強很難維系,有時候,會顯得更加脆弱。

聽說女兒在門外流淚,他舍不得讓妻女在悔恨中度過餘生,才答應了拍片複診。

薄荷糖、香煙,這些原本被醫生禁止的東西,林老師将他們偷偷藏在飛行棋盒子裡,這個時候,林老師就像個可憐巴巴的孩子。

有時候,隻有在一些突發事件、災難事件來臨時,猝不及防之下,我們才會撕下所有的僞裝,露出我們的真性情來,愛,關心,牽挂。

不知道林之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叫爸爸媽媽,而直接“林老師”、“李女士”的稱呼,卻少了些親昵。

在我開始置疑他們之間的父女情時,林老師的病一下子将他們之間,來自血緣天性之間的親情和愛,自然流露出來。

父女親情割舍不了,也做不得僞。

不過,我還是希望,今天的父親們,能給孩子多一些交流,多一些陪伴;父親對愛的表達能直接而随意。

愛,需要傳遞,也需要接收。

《餘生,請多指教》林之校為什麼不叫“爸爸”,而直呼“林老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