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余生,请多指教》林之校为什么不叫“爸爸”,而直呼“林老师”?

《余生,请多指教》林之校为什么不叫“爸爸”,而直呼“林老师”?

行走的圆柱体

发布时间:2022-03-1804:27

关注

《余生,请多指教》林之校为什么不叫“爸爸”,而直呼“林老师”?

《余生,请多指教》于千呼万唤中,终于来了。杨紫和肖战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很期待剧情的发展。

现在只播放了四集。除了年轻人的爱情,我看剧中的亲情,林之校和林老师的相处,特别真实,很典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

“中国式”的父爱,含蓄、深沉,很少语言,我们看见的大多是宽厚的脊背,如山。

多的是《人世间》中周志刚那样的父亲。小儿子努力生活工作,也很难得到父亲一句肯定。周志刚呢,脾气上来就是踹、揍。挨揍的周秉昆怎么说的:“都当爸了,还有爸揍你,那不就是幸福嘛”。

也有像《人世间》中孙赶超那样的父亲。患病了,为了给家里省钱,用自杀来换来妻儿的未来,换儿子能上大学的成才路。带着这样浓重决然的父爱,妻子和儿子又怎么舍得让他失望,不努力好好生活呢。

毕竟,如杨绛父亲杨荫杭那样,有才学讲道理、注重素质教育的父亲,是少数。

《余生,请多指教》林之校为什么不叫“爸爸”,而直呼“林老师”?

那我们回到剧中林之校和林老师的父女关系上,看一看是怎么样的传统父爱模式。

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子女每个人都有梦想。

当孩子的梦想和父母给你设定好的轨道不同的时候,冲突就发生了。

林老师让林之校考研,林之校只想当大提琴手,以要举办自己的个人独奏音乐会。

这就是代沟,父母的自以为是里,孩子是不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的。孩子太幼稚,不知道社会险恶、现实残酷,他们是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避免他们未来撞地头破血流。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受挫也是一种人生经历。

我女儿曾经说:我以后工作一定不入你们这个行业,最好走的远远的,不然这个是爸爸的朋友,那个也是爸爸的关系,我不要总是在你们的羽翼下。

过度的保护,其实孩子是抵触的。就像林之校问她父亲:“你有尊重过我吗,有问我的想法吗?”

每个孩子,不过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父母能倾听他们的梦想和喜怒哀乐罢了。

父爱无言

《我是演说家》中马丁有一场题为《父与子的战争》精彩讲述,他说父亲:“他努力的想夸自己的孩子,但话从嘴里出来的都是责骂”。

是不是特别能和我们共情

林老师将林之校从酒吧揪回来了,一通埋怨,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着,还说:你呢,还有一年就大学毕业找工作了,还游手好闲、一事无成,你再这样下去,要成为社会渣滓了。”

话有多伤人,身为教导主任的林老师不知道吗?在父亲的爱之深责之切之下,孩子的情绪和情感需求显得并不重要。但是就是在常年累月这样苛刻的话里,孩子的心却已伤透了。

其实,不是不爱。背地里,林老师和老朋友钓鱼的时候还得瑟吹嘘,“我们家校校是要开独奏音乐会的”。

其实,是深爱。在得知林之校阑尾炎发作,明知有假的情况下,也不敢有万一,急急地自投罗网了。

我的父亲,只有我和妹妹两个。参过军的父亲对我们一向不苟言笑,我小时候很是文静乖巧,妹妹顽皮大大咧咧。所以自小父亲对妹妹会更加严厉一些,妹妹就有些忿忿,以为父亲总不若爱我般不爱她。

妹妹大学毕业第二年,忽然发病,是我和父亲送她去的医院。我办理好入院手续出来,在拐角处看见父亲在默默抹眼泪,那一刻,我震惊极了,父亲的情绪从不外露过。

后来,我告诉妹妹,父亲爱她,一样很爱。妹妹一下子红了眼睛。

父亲的爱,一直不缺失,只是他们从来不善于表达而已。

父亲也有软弱的时候

身而为人,总会有疲累的时候,害怕的时候,软弱的时候。只是一般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林老师以为他只是胃溃疡,轻描淡写。他为什么会拒绝再检查呢?还是因为对病情未知的恐惧。

李女士的演技虽然浮夸,却也把林老师降服了,林老师答应住院。没想到出租车到了医院,母女俩被林老师玩了一把暗度陈仓,车子带着林老师扬长而去。

后来,林之校将他骗来医院,林老师还是不肯再拍片确认病情。那些严重的症状出现时,他甚至在妻女劝说再检查发了脾气。这个时候,他的惶惶不安,暴露了他的害怕。

在疾病面前,男人的坚强很难维系,有时候,会显得更加脆弱。

听说女儿在门外流泪,他舍不得让妻女在悔恨中度过余生,才答应了拍片复诊。

薄荷糖、香烟,这些原本被医生禁止的东西,林老师将他们偷偷藏在飞行棋盒子里,这个时候,林老师就像个可怜巴巴的孩子。

有时候,只有在一些突发事件、灾难事件来临时,猝不及防之下,我们才会撕下所有的伪装,露出我们的真性情来,爱,关心,牵挂。

不知道林之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叫爸爸妈妈,而直接“林老师”、“李女士”的称呼,却少了些亲昵。

在我开始置疑他们之间的父女情时,林老师的病一下子将他们之间,来自血缘天性之间的亲情和爱,自然流露出来。

父女亲情割舍不了,也做不得伪。

不过,我还是希望,今天的父亲们,能给孩子多一些交流,多一些陪伴;父亲对爱的表达能直接而随意。

爱,需要传递,也需要接收。

《余生,请多指教》林之校为什么不叫“爸爸”,而直呼“林老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