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做一個有智慧的家長

育兒|好物 |親子活動|生活

做家長應有的智慧

以下内容摘自《好媽媽勝過過好老師》:

>> 我們的社會是否應該提倡由父母帶孩子呢?不要讓孩子遠離父母,隻有下一代更好,我們的社會,國家才會更好呀。

>> 我周圍不少人都把孩子送給住在外地的老人看,一個月或幾個月去看一次孩子。他們都說孩子小不懂事,哭上幾天就不想媽了,習慣了就好了。我不認為事情這麼簡單,這一點從圓圓當時突然看不到爸爸的惶惑上就能感覺到。

>> 多年來,“陳宇式”的撫養方式并未引起廣泛的質疑。把孩子委托給一個可靠的人,自己專心投入工作,這種“生”與“養”的分離不但沒有受到批評,反而成為一些人,特别是工作上取得成就的人得到贊美的事迹與證明。

>> 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推出去,這種教養方式對兒童的損害不會立即呈現,但孩子不會白白做出犧牲和讓步,任何不良的成長過程都會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為日後影響他生命品質的一個病竈,同時也給整個家庭帶來好多麻煩。

>>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因為最早一批留守兒童已經長大,他們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已顯露出來,而城市“寄養兒童”問題卻并未引起人們的關注。

>>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

>> 那些把幹事業和養育孩子對立起來的人,那些根本就不在乎和孩子相處時間及相處品質的人,那些不去細膩體悟孩子感受的人,不是他們不愛孩子,而是骨子裡不認為和孩子相處是件重要的事。

>>不要把孩子輕易送回老家,讓老人或親戚幫着帶。要盡量想辦法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最好能天天見到孩子。有實際困難,應該由家長去克服,不要讓孩子來扛。

>> 即使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要注意,不要心裡隻裝着工作和社交,僅僅拿出所剩無幾的精力和時間的邊角料來配置設定給孩子。不要對孩子的需求漫不經心,要認真對待和孩子相處這回事,不要讓你的孩子置身于精緻的房間,卻成為精神上的“留守兒童”。

>> 上帝造人,讓人天然地愛自己的孩子,就是為了使父母能夠用心地養育自己的孩子。“工作忙”等任何原因,都不應該成為你對孩子不用心的理由。

>> 我們努力工作原本是為了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最後卻在“祖國的未來”——兒童的教育上出了麻煩,于家于國,這樣幹“事業”的意義又是什麼?

>> 我們的争吵從來都是速戰速決,絕不拖到第二天,不讓壓抑的氣氛長時間地籠罩在我們的家庭裡

>> 然而,任何深入的研究都表明,對孩子來說,家庭中緊張和不愉快的氣氛,比公開的決裂更有害,因為後者至少教育孩子,人能夠靠勇敢的決斷,結束一種不可容忍的生活狀況。

>>隻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 從圓圓四歲起,我給她弄了一個小本,專門記她做的好事。小本不大,每頁隻記一件事,所記事情都很簡單,基本隻有幾個字,例如“收好玩具”“扔垃圾”“自己編故事”“晚上獨自去廚房開燈拿牙簽”“學會認鐘表”,等等,每頁都用紅筆畫一朵小紅花——這就是給她的獎勵。我們把小本叫做“記功簿”。我發現每次給圓圓“記功”時,她都非常高興。隔一段時間就會去數數自己得了多少朵小紅花。

>> 與此同時,家裡的“記功簿”還一直在增加内容,但沒有一次是記錄她考試成績好。我們一直認為國小期間最重要的是保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對考試分數的過分關注,對排名斤斤計較,其實都是對學習興趣的消解。當孩子被大人引導着去關心分數、關心排名時,他就不會對學習本身有興趣了。學校方面對成績已有足夠的渲染,如果家長再推波助瀾,非但對孩子将來的學習沒有促進,反而起了反作用。

>> 但她不是偏激地維護自己的觀點,而是能一邊辯論一邊思考,一旦認識到媽媽說得有道理,就停止辯駁,然後和媽媽一起理清思維。這是她的成熟,也是一種美德。

>> 我們從沒用錢獎勵過圓圓,來自父母的獎勵就是這個小本中的一朵朵小紅花,它無法用金錢計算價值,卻無比珍貴,協助我們培養了孩子許多好品質。

>> 兒童和成人一樣,都喜歡受到肯定,受到激勵。在肯定和激勵的環境中,他們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進步。許多家長的錯誤就在于總喜歡用物質的東西獎勵孩子,這說明他們并不了解孩子——對于今天并沒有物質短缺體驗的孩子,物質獎勵作用不大,可能帶來一時的滿足,但不會持久;隻有精神上的愉悅和成就感,才可以帶來真正的幸福感和動力。

>> 有的家長在孩子的優缺點問題上,好的方面會表揚,壞的方面也會及時指出。這從道理上講是沒錯的,但如果操作方式不當,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 設立“記功簿”是為了達到催化作用,使孩子從偶爾的良好表現中獲得自信和快樂,使這偶然行為最後成為孩子的一種穩定行為。同理,把孩子缺點也白紙黑字地寫出來貼到牆上,不斷地提示,也可以使這些行為穩定下來——本來想抛棄的壞東西,在這種刺激下很容易讓孩子給自己定性,以為那些壞習慣是自己必然的行為。最後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為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為總也改不掉的缺點。

>> ,孩子有很多壞毛病想讓她改,那怎麼辦,難道這樣寫下來給她提個醒不好嗎?我說,當然可以提醒,但要換種說法,要把孩子所有的“過”變成“功”來說,即首先從家長的意識中就要“隻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比如孩子不好好練琴,總要家長提醒才去練,不可以記下“練琴不自覺”,而要看到孩子至少天天去練了,就記下“能堅持每天練琴”。

>> 接下來她還是偷懶,不想練夠一個小時,不可以記下“沒彈夠一小時”,而要記下“雖然隻練了四十分鐘,但彈得很有進步”。她發現彈四十分鐘你也接受了,接下來一段時間就每天隻彈四十分

>> 就是說,從孩子的不是中,總能找到值得表揚的地方,總給孩子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

>> 事實是,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上進是他的天性,隻要不被扭曲,就一定會正常生長。對于孩子身上的某個缺點,可以适當提醒,一旦發現這個缺點反複出現時,就應該考慮用正面鼓勵的方式,不動聲色地去幫助孩子克服,而不要反複地直接地批評,不要說“我都給你說過多少遍了,你就是不改”之類的話。反複的批評就如同貼到牆上的“記過簿”,會把孩子的缺點固化下來,使孩子難以和那個缺點剝離開來。

>> 你可以鄭重友好地跟孩子談一次話,告訴她從明天開始,早晨自己掌握上學時間。然後從第二天開始,你真的能做到不催促。你隻是完成你自己該做的事,如準備好早飯,或把自己收拾停當,準備去送孩子。至于孩子,她的時間自己安排,你心平氣和地等她磨蹭。

>> 無論是以實物形式還是在自己的内心,父母都要為孩子設立一個小本子。隻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珍惜孩子的榮譽感,避免懲罰性記錄。兒童沒有過錯,隻有不成熟,而不成熟才意味着有生長空間和成長可能

>>“不管”是最好的“管”

>> 所有對權威的服從都伴随着壓抑和不快,都會形成内心的沖突——孩子當然不會對這個問題有這麼清楚的認識,他隻是經常感到不舒服,覺得做什麼事都不自由,常不能令大人滿意,這讓他感覺很煩。于是他慢慢變得不聽話,沒有自控力,不自信,笨拙而苦悶。是以,家長一定要對“過猶不及”這回事有所警覺,不要在孩子面前充當權威(盡管是以溫和的愛的形式出現)。一個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會逐漸從權威家長手下的“聽差”,變成自身壞習慣的“奴隸”。他的壞習慣正是束縛他的、讓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裡不想擺脫,是他沒有能力擺脫。我們成人不也經常有這種感覺嗎?

>>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父親訓兒子說:“我小時候家裡孩子多,你爺爺奶奶忙,誰管我啊,我能走到今天,不就是靠自覺嗎?我和你媽媽對你多關心,每天花那麼多時間陪你學習,你卻一點不懂得努力,你怎麼就那麼不自覺呢?”

>> 對一個孩子來說,馬上要有重要的考試,卻還不去認真學習,這确實是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但這“不自覺”隻是表象,這背後反映的是一系列問題,比如理性不足、厭倦感、自制力差、價值觀不成熟、缺少自尊、自卑等。說實在的,這一系列的問題和家長一直以來不合适的教育方式一定有因果關系。如果家長想管,就一定要改變一下方法,用以前的方法肯定是行不通,因為他目前的狀态就是長期以來你所實施的“管”的一個結果。

思考:

回頭來整理筆記的時候,又重新思考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任重而道遠:

父母盡量自己帶孩子,不要交給老人

花時間去陪伴孩子

為孩子設立“記功簿”

不要用錢、用物質去作為獎勵

當孩子不學習時,去深入了解,不要隻看表 象

#從容不迫# 陪娃成長

内容為我閱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讀書筆記

記錄并思考,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學習

所有的教育理念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孩子

取其精華,保持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