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這是君子以誠養心之法

文|顔小二述哲文

在人人對“榮譽”趨之若鹜的時代,道家老子“功成而弗居”的逆耳忠言似乎有些“煞風景”,甚至讓人“無法了解”,但是,隻要我們細細深究老子這一觀點中“養心養性”智慧,就會發現,老子此言,與儒家荀子所講的“君子以誠養心”有異曲同工之妙。

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這是君子以誠養心之法

或者這麼說,在顔小二看來,“功成而弗居”下落到人事上,是人在經曆世事沉浮之後,一定程度上看清人世之“道”的展現,畢竟,物質利益的争鬥之下,人獲得的許多時候不是我們想當然的身心和諧,反而是“惶惶不可終日”的心神難安。是以,我們需要“功成而弗居”的心境,來保有我們本真的“誠”,以此實作身心和諧的最終目标。

1、老子“功成而弗居”初看是荒唐,再看是智慧

“功成而弗居”,初看是“荒唐”,再看盡是“智慧”。我們來看看這句話在《老子》一書中的上下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這是在告訴我們,主流審美中,“美”出現的時候,與“美”相對應的“醜”就會出現。我們要明白“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的兩面性,以更理性的心境、更高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得失”。

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這是君子以誠養心之法

那麼如何做到“理性看得失”呢?具體到人事上,大抵就表現在“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上。

舉個例子,有在聚光燈下接受榮譽的人,就有聚光燈外鼓掌的人,兩者相鋪相成,缺一不可。我們應該做那個鼓掌人的時候,我們真心獻上自己的祝福為他人高光時刻喝彩也是一件美事;而順勢而為之下,當我們應該成為聚光燈下的領獎人時,此時,我們的成就更趨于是欣然前往下的水到渠成,這種時候,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榮譽,還有圓滿人生的成就感、滿足感,這與征服欲、好勝心下機關算計的“忐忑”和“瘋狂”有天壤之别。顔小二想,各位懂我的意思。

2、老子之“功成而弗居”與荀子的“誠”

關于道家老子“功成而弗居”的處世智慧,隻要我們細細咀爵,大抵就能看到其中“成全他人、成就自己”的哲理,而這種哲理的背後,許多時候,其實展現的是一個“誠”字。

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這是君子以誠養心之法

因為“誠”,我們才能“毫無怨言”、自然而然去做當為之事,順勢而為;也是因為這個“誠”,我們的作為之中不會肆意添加利己的傾向。于此,因擁有“江海甘于低谷”氣度,我們在争強好勇的時代,那份淡薄與超脫,反而會成就了我們“百川彙歸”之下衆望所歸的形勢,這就是道家“功成而弗居”之誠的妙用。

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這是君子以誠養心之法

無獨有偶,以“君子”為理想人格的儒家荀子,也曾議論過“誠”,他說:

“君子養心莫善于誠。緻誠則無它事矣,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

在顔小二看來,儒家之君子人格,放在道家思想裡面,可以比拟道家之接近“道”的聖人人格。儒家之君子、道家之聖人,都是擁有“功成而弗居”之超脫功利束縛的人,他們知道身心和諧的本質不在于物欲享受,于是,他們有“為應為之事”的氣度和心胸。也就是荀子所說提倡的君子之仁與義。

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這是君子以誠養心之法

或者這麼說,儒家荀子以“誠”為修心之法,而“誠”這一品格展現在人的身上,于道家範疇領域來說,大抵就是“功成而弗居”的典範了。各位可以體會一下。

3、待人以誠,是一種“成全他人、成就自己”的智慧

最後,顔小二在這裡簡單做一個總結。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在道家視域中,對于擁有理想人格之近乎“聖人”的人來說,他們為人處世往往“順其自然”、“順勢而為”。而他們之是以可以做到如此超脫,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明白兩面性,也明白正反兩面的不可或缺,于此,他們可以不帶“尊卑貴賤”的眼光去評判,即便身處低窪,亦能夠安然處之,并且在合适或者說必要的時候,樂意成為那個“成全他人”的人。

而“成全他人”,實際上,其實也是成就自己的展現。萬事萬物最美好、和諧的狀态在于“順道而為”,因為萬物可以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于是,他們順勢而為,但是作為之中不會肆意添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

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這是君子以誠養心之法

而正由于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因為無所謂失去,是以人可以常保和諧狀态。同時,也正是因為自己的為而不居、甘于處下,這種待人以誠的品格,反而可以收獲他人的尊重和認可,要知道曆史上衆望所歸的大人物,身上總是有一個亮晶晶的閃光點,即“誠”。

換句話說,從道家之“功成而弗居”的角度來看,許多時候,儒家君子修身之誠,亦可以看作是人抛卻物欲枷鎖、面對誘惑而不被物欲名利所惑之本真自我的狀态,這種狀态“自由”而“超脫”:“生于名利之間,卻不被名利“所惑”,将“順人而不失己”的狀态發揮到了極緻”。而要達到這種狀态,也是你我一生的功課。

好了,顔小二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本文的哲學體會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發。

【本文為顔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釋出,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這是君子以誠養心之法

繼續閱讀

  • 《荀子·臣道篇》

    13·1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難,百姓不親,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

    鑷子

    04-12

  • 《荀子·修身篇》

    【原文】。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②然必以自惡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賊也...

    鑷子

    04-12

  • 《荀子·君道篇》

    12·1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

    鑷子

    04-12

  • 荀子·榮辱篇

    【原文】憍洩①者,人之殃也;恭儉者,偋②五兵也。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故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鑷子

    04-13

  • 荀子·不苟篇

    3·1。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山淵平,天地比,齊、秦襲,入乎耳、出...

    鑷子

    04-13

  • 荀子·非相篇

    5.2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君...

    鑷子

    04-13

  • 荀子·仲尼篇

    7·1“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誠可羞稱也。齊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則殺兄而争國,内行...

    鑷子

    04-16

  • 荀子·儒效篇

    8·1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

    鑷子

    04-16

  • 跟着荀子學修身

    荀子真是儒家大師,第一篇學勸學,第二篇就學修身修身不僅是學習的過程,荀子還教會我們怎麼看人,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知人才...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不苟篇

    不苟,指不随便、不馬虎。君子以禮義治國,以誠信養心,以自律而求同志。極力表彰君子的種種可貴品格,揭露和批判了小人的不良行...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榮辱

    "榮"即光榮、榮譽,是指社會對個人履行社會義務之後所給予的褒揚與贊許,以及個人産生的自我肯定肯定心裡體驗。"辱"即恥辱,...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王制

    本文是荀子對政治的看法。荀子認為王者之政是一種用賢罷廢、誅惡化民的政治,賞罰分明,可以使人人歸于禮義。處理政事要用禮和法...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儒效

    這一篇除了論述大儒的作用外,還論述了聖人、君子、勁士、雅儒、小儒、俗儒、俗人、衆人、鄙夫幾類人的德行,并強調了學習與法度...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說仲尼

    《仲尼篇》用了文章開頭二字作為篇名,和内容并無關系。首二段是說霸者自然有其不滅亡之道,而不免會有用禮讓來裝飾自己的表現;...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非相

    這是荀子對面相學的否定面相學是中國五術中的一種學問,主要從人的面上或身上的特征、行為舉止等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和健康,進而...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非十二子

    這是一篇對先秦各學派代表人物它嚣、魏牟、陳仲、史魚酋、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鄧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作了批判,而...

    鑷子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