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氏縣唐代《封龍山神碑》考

作者:甯晉大陸澤文化
元氏縣唐代《封龍山神碑》考

元氏縣曾有唐代《封龍山神碑》,(明)趙均撰《金石林時地考》卷上:“唐,封龍山神碑(李公緒記),元氏縣。”

元氏縣唐代《封龍山神碑》考
元氏縣唐代《封龍山神碑》考

(明)孫克弘撰《古今石刻碑帖目》也有記載:“封龍山神碑:在元氏縣。”上述記載,為我們查考元氏縣唐代《封龍山神碑》具有重要價值。

元氏縣唐代《封龍山神碑》碑文内容

唐《封龍山神碑(李公緒記)》,李公緒,字穆叔,南北朝時期的趙郡柏人(今河北省隆堯縣)人。約北齊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後在世。他是北魏到北齊時期的大臣,北魏趙郡太守李均的玄孫,始豐侯李璨曾孫,幽州刺史李宣茂孫子,司徒谘議參軍、太中大夫李籍之之子,北齊尚書左丞李徹之弟。李公緒聰明機敏,博通經籍,門蔭入仕。東魏武定末年,擔任冀州司馬,因疾去官。北齊天保初年,拒絕出任侍禦史,隐居于贊皇山中,著書立說,安心終老。

唐《封龍山神碑(李公緒記)》碑文記載了哪些内容?李公緒撰《趙記》封龍山條可資參考。

元氏縣唐代《封龍山神碑》考

北宋樂史撰《太平寰宇記》卷六十一:“《趙記》雲:每歲疾風電雹,雨東南而行,俗傳,此山神女為東海神兒妻,故歲一往來。今祠林盡壞,而三石人猶存,衣冠全具。其北即張耳故墟耳。” 

元氏縣唐代《封龍山神碑》考

北宋李昉撰《太平禦覽》卷四十五:“《趙記》雲,每歲有疾風雹雨,東南而行。俗傳,此山神女為東海婦,三石人猶存,衣冠俱全具。其北即張耳故墟耳。”

元氏縣唐代《封龍山神碑》今何在

民國時期《平漢鐵路帶,本路帶各地概略》,載于《平漢鐵路公報》1931年第13、14期,為查考該碑提供了一個線索:

開化寺,在(元氏)縣城内西南隅,建于隋開皇年間。寺内舊有塔二座,曰雙塔,歲久僅存其一,後殿有唐碑。寺旁有薛文清書院,建于明代,院内有唐碑記甚多,均系由封龍山移來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