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隻A股被實施風險警示,投資者該如何避雷?
郭施亮
2024-05-31 08:55釋出于廣東财經評論員,财經專欄作家

還不到6個月的時間,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經有100隻上市公司被實施風險警示。随着退市制度的持續發力,今年被實施風險警示的上市公司數量是明顯增加的。截至今年4月30日,A股市場已經有24家公司鎖定了退市,9家公司已經完成了退市。
退市情況幾乎每年都有,但今年的退市節奏明顯加快了。随着100隻上市公司被實施風險警示,意味着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陷入退市的命運。
為何不到半年時間卻有100隻上市公司被實施風險警示?
從直接原因分析,退市制度的不斷完善,在加強版退市規則的影響下,包括财務類退市、規範類退市的情況會增多。此外,面值退市數量依然占比不小,在相對低迷的市場環境下,卻有更多的上市公司觸發面值退市的風險。
從100隻被實施風險警示的上市公司分析,主要觸發财務名額問題而遭到風險警示的處理。具體來說,包括期末淨資産為負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為負值和營收低于1億元等。财務名額不達标,反映出上市公司的财務狀況在惡化,這也是導緻部分上市公司被實施風險警示的主要原因。
從最近的退市新規内容分析,新增的退市情形值得大家去關注。
例如,新增資金占用大的,也會觸發規範類退市的情形。具體而言,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以及其關聯人非經營性占用資金,餘額達到2億元以上或者超過淨資産30%,而且6個月内未歸還的,将會觸發規範類退市的情形。
此外,内控非标審計意見不達标、控制權長期無序争奪的上市公司,也會觸發規範類的退市情形。
是以,對上市公司來說,未來A股市場退市情形會進一步完善,未來可能觸發退市的機率也會提升。在實際操作中,包括财務類、交易類、規範類等退市情形的不斷完善,将可能會增加一些上市公司的退市壓力,未來投資者不僅需要觀察上市公司會否觸發面值退市,而且還需要觀察上市公司的财務名額是否符合退市的條件,另外還需要觀察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資金占用情況、上市公司内控非标審計等問題,稍有不慎,則容易踩中投資雷區。
可以預期,未來A股市場的退市率會進一步提升,但相應的配套措施也需要跟進到位,特别是投資者索賠,未來可能會存在比較大的市場需求。
從投資者的角度考慮,面對各種退市情形,他們未必會記得很清楚。但是,對他們來說,未來可能需要盡可能縮小自己投資的股票數量,并從中逐一排查掉上市公司的投資風險,盡可能降低自己投資踩雷的機率。除此以外,最簡單的方式是直接投資指數型基金,可以避開大多數的投資陷阱。
實際上,從過去退市的公司分析,退市的主要原因集中在面值退市和财務退市。前者,當上市公司收盤價格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每股面值,将會觸發面值退市。後者,如果上市公司出現期末淨資産為負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為負值和營收低于1億元等情形,将會觸發财務名額不達标的退市規則。是以,對投資者來說,可以把精力放在上述兩類的退市情形身上,隻要排除了這兩類退市風險,那麼基本上避開了90%以上的退市雷區了。
檢視原圖 99K
-
100隻A股被實施風險警示,投資者該如何避雷?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