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这是君子以诚养心之法

文|颜小二述哲文

在人人对“荣誉”趋之若鹜的时代,道家老子“功成而弗居”的逆耳忠言似乎有些“煞风景”,甚至让人“无法理解”,但是,只要我们细细深究老子这一观点中“养心养性”智慧,就会发现,老子此言,与儒家荀子所讲的“君子以诚养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这是君子以诚养心之法

或者这么说,在颜小二看来,“功成而弗居”下落到人事上,是人在经历世事沉浮之后,一定程度上看清人世之“道”的体现,毕竟,物质利益的争斗之下,人获得的许多时候不是我们想当然的身心和谐,反而是“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神难安。因此,我们需要“功成而弗居”的心境,来保有我们本真的“诚”,以此实现身心和谐的最终目标。

1、老子“功成而弗居”初看是荒唐,再看是智慧

“功成而弗居”,初看是“荒唐”,再看尽是“智慧”。我们来看看这句话在《老子》一书中的上下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这是在告诉我们,主流审美中,“美”出现的时候,与“美”相对应的“丑”就会出现。我们要明白“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两面性,以更理性的心境、更高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得失”。

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这是君子以诚养心之法

那么如何做到“理性看得失”呢?具体到人事上,大抵就表现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上。

举个例子,有在聚光灯下接受荣誉的人,就有聚光灯外鼓掌的人,两者相铺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做那个鼓掌人的时候,我们真心献上自己的祝福为他人高光时刻喝彩也是一件美事;而顺势而为之下,当我们应该成为聚光灯下的领奖人时,此时,我们的成就更趋于是欣然前往下的水到渠成,这种时候,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圆满人生的成就感、满足感,这与征服欲、好胜心下机关算计的“忐忑”和“疯狂”有天壤之别。颜小二想,各位懂我的意思。

2、老子之“功成而弗居”与荀子的“诚”

关于道家老子“功成而弗居”的处世智慧,只要我们细细咀爵,大抵就能看到其中“成全他人、成就自己”的哲理,而这种哲理的背后,许多时候,其实体现的是一个“诚”字。

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这是君子以诚养心之法

因为“诚”,我们才能“毫无怨言”、自然而然去做当为之事,顺势而为;也是因为这个“诚”,我们的作为之中不会肆意添加利己的倾向。于此,因拥有“江海甘于低谷”气度,我们在争强好勇的时代,那份淡薄与超脱,反而会成就了我们“百川汇归”之下众望所归的形势,这就是道家“功成而弗居”之诚的妙用。

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这是君子以诚养心之法

无独有偶,以“君子”为理想人格的儒家荀子,也曾议论过“诚”,他说: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在颜小二看来,儒家之君子人格,放在道家思想里面,可以比拟道家之接近“道”的圣人人格。儒家之君子、道家之圣人,都是拥有“功成而弗居”之超脱功利束缚的人,他们知道身心和谐的本质不在于物欲享受,于是,他们有“为应为之事”的气度和心胸。也就是荀子所说提倡的君子之仁与义。

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这是君子以诚养心之法

或者这么说,儒家荀子以“诚”为修心之法,而“诚”这一品格体现在人的身上,于道家范畴领域来说,大抵就是“功成而弗居”的典范了。各位可以体会一下。

3、待人以诚,是一种“成全他人、成就自己”的智慧

最后,颜小二在这里简单做一个总结。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道家视域中,对于拥有理想人格之近乎“圣人”的人来说,他们为人处世往往“顺其自然”、“顺势而为”。而他们之所以可以做到如此超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明白两面性,也明白正反两面的不可或缺,于此,他们可以不带“尊卑贵贱”的眼光去评判,即便身处低洼,亦能够安然处之,并且在合适或者说必要的时候,乐意成为那个“成全他人”的人。

而“成全他人”,实际上,其实也是成就自己的体现。万事万物最美好、和谐的状态在于“顺道而为”,因为万物可以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于是,他们顺势而为,但是作为之中不会肆意添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这是君子以诚养心之法

而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因为无所谓失去,所以人可以常保和谐状态。同时,也正是因为自己的为而不居、甘于处下,这种待人以诚的品格,反而可以收获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要知道历史上众望所归的大人物,身上总是有一个亮晶晶的闪光点,即“诚”。

换句话说,从道家之“功成而弗居”的角度来看,许多时候,儒家君子修身之诚,亦可以看作是人抛却物欲枷锁、面对诱惑而不被物欲名利所惑之本真自我的状态,这种状态“自由”而“超脱”:“生于名利之间,却不被名利“所惑”,将“顺人而不失己”的状态发挥到了极致”。而要达到这种状态,也是你我一生的功课。

好了,颜小二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本文的哲学体会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为何老子提倡“功成而弗居”?荀子:这是君子以诚养心之法

继续阅读

  • 《荀子·臣道篇》

    13·1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

    镊子

    04-12

  • 《荀子·修身篇》

    【原文】。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②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镊子

    04-12

  • 《荀子·君道篇》

    12·1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

    镊子

    04-12

  • 荀子·荣辱篇

    【原文】憍泄①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②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镊子

    04-13

  • 荀子·不苟篇

    3·1。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

    镊子

    04-13

  • 荀子·非相篇

    5.2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

    镊子

    04-13

  • 荀子·仲尼篇

    7·1“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也。齐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

    镊子

    04-16

  • 荀子·儒效篇

    8·1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

    镊子

    04-16

  • 跟着荀子学修身

    荀子真是儒家大师,第一篇学劝学,第二篇就学修身修身不仅是学习的过程,荀子还教会我们怎么看人,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知人才...

    镊子

    04-18

  • 跟着荀子学不苟篇

    不苟,指不随便、不马虎。君子以礼义治国,以诚信养心,以自律而求同志。极力表彰君子的种种可贵品格,揭露和批判了小人的不良行...

    镊子

    04-18

  • 跟着荀子学荣辱

    "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肯定心里体验。"辱"即耻辱,...

    镊子

    04-18

  • 跟着荀子学王制

    本文是荀子对政治的看法。荀子认为王者之政是一种用贤罢废、诛恶化民的政治,赏罚分明,可以使人人归于礼义。处理政事要用礼和法...

    镊子

    04-19

  • 跟着荀子学儒效

    这一篇除了论述大儒的作用外,还论述了圣人、君子、劲士、雅儒、小儒、俗儒、俗人、众人、鄙夫几类人的德行,并强调了学习与法度...

    镊子

    04-19

  • 跟着荀子说仲尼

    《仲尼篇》用了文章开头二字作为篇名,和内容并无关系。首二段是说霸者自然有其不灭亡之道,而不免会有用礼让来装饰自己的表现;...

    镊子

    04-19

  • 跟着荀子学非相

    这是荀子对面相学的否定面相学是中国五术中的一种学问,主要从人的面上或身上的特征、行为举止等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健康,从而...

    镊子

    04-19

  • 跟着荀子学非十二子

    这是一篇对先秦各学派代表人物它嚣、魏牟、陈仲、史鱼酋、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作了批判,而...

    镊子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