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晨寶馬打響合資股比開放“第一槍”,寶馬股權增至75%

華晨寶馬打響合資股比開放“第一槍”,寶馬股權增至75%

近年來,随着大陸深入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汽車業内的外資股比限制成了不斷議論的話題。

日前,寶馬集團釋出公告,自2022年2月11日起,寶馬集團在中國的合資企業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的新合資合同正式生效。由此,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所持股份正式變更為75%,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晨汽車”)間接持有剩餘25%股份,雙方的合作有效期則延長至2040年。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股比變更标志着寶馬集團在中國投資的重要一步,我們将繼續強化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延續業務發展。”

寶馬加速産品規劃

事實上,早在2018年,寶馬集團就和華晨汽車聯合宣布,股東雙方将延長華晨寶馬的合資協定至2040年(從2018年至2040年)。同時,寶馬集團宣布,拟用36億歐元的價格收購華晨寶馬25%股份,這也使得寶馬集團成為首個宣布增持股比的外資車企。不過,按照當時國家産業政策規定,寶馬控股華晨将在2022年後生效。為此,寶馬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政策。2021年,寶馬宣布以16.33億元收購中華工廠,彼時有業内人士分析稱寶馬集團或許會參與到華晨汽車的破産重組當中,近而擷取股權。但此後又有消息稱寶馬集團收購中華工廠受阻。這也使得業内對股權變更一事多加猜測,不過,在多方努力下,新合資合同終于順利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寶馬能夠成為第一家乘用車合資股比開放的受益者,與華晨汽車的經營情況密切相關。自合資以來,華晨汽車就對寶馬有着極強的依賴性。資料顯示,華晨寶馬是沈陽最大的納稅企業,僅2020年納稅額就達到了380億人民币。在寶馬增持股比後,寶馬集團的利潤也會大幅增加。對此,華晨寶馬表示,寶馬增持股比後,華晨寶馬将被完全并入寶馬集團的集團财務報表中,預計此舉将為寶馬的汽車部門财務資料帶來70億-80億歐元(約合人民币507億-578億元)。而在銷量方面,根據寶馬集團公布的2021年銷量資料來看,寶馬在大陸年銷量達846237輛,同比增長8.9%,奪得了國内豪華品牌銷量榜第一名。

在銷量持續增長的同時,華晨寶馬也将再次提升産能。據了解,華晨寶馬位于沈陽大東區的工廠目前正在進行全面擴建,而位于鐵西區的全新工廠也正在建設之中。在産能的不斷提升下,寶馬集團也将引入更多的純電動車型進行國産。

按照寶馬此前的規劃,2022年,BMW品牌将有5款純電動車将國産化,包括創新BMW iX、創新BMW i4以及在沈陽生産的純電動BMW 3系。此外,首款純電動豪華期間轎車BMW i7将在明年年内亮相。到2023年底,寶馬集團将在中國市場提供約13款純電動産品。到2025年,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銷量的四分之一将是純電動車。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表示:“在寶馬集團面向電動化、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轉型過程中,中國作為這些方面的引領者,是我們的最佳選擇與最優夥伴。寶馬集團将繼續以中國為家,與中國同行,與合資夥伴們在未來将持續投入,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做出長期的貢獻。”

多家車企躍躍欲試

有觀點認為,在合資股比開放後,寶馬集團開創了先例,後續應該會有其他車企跟進。這也意味着大陸的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到一個自主調節的階段。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從長安鈴木退出中國市場開始,再到東風雷諾、一汽馬自達等,還有現在的東風悅達起亞,諸多案例都反映出這樣一個現象:合資車企享受中國汽車市場紅利期已過。随着品牌分化加劇,不少企業正在洗牌和淘汰的邊緣徘徊。它們追求股權變更更有可能是為了活下去。”

事實上,早在2018年就有消息稱戴姆勒有意增持北京奔馳,将所占股比從49%升至65%。而在2019年,又有消息稱,戴姆勒有望将所持北京奔馳的股權提升至75%。

無獨有偶,Stellantis集團近日也在官網釋出消息稱,計劃将其在合資企業廣汽菲克中所持有的股份占比從50%提升至75%。并表示,廣汽集團已經同意交易,但需要監管部門準許。不過,廣汽集團随即發表聲明稱,股權調整事宜未經廣汽方面認可,且目前雙方尚未簽署廣汽菲克股權調整的正式協定。

雖然廣汽集團否認了廣汽菲克的股權調整,但Stellantis集團的目的也算是公布于衆了,或許隻是在股權轉讓事宜上沒有達成一緻,變更隻是時間問題。與此同時,有媒體報道稱,Stellantis集團将會對神龍汽車公司的内部架構進行調整。而根據披露出的消息顯示,神龍汽車依然會作為生産基地得到保留,且股比保持不變,不過未來東風标緻将由法方主導,而東風雪鐵龍則交由中方主導。

此外,現代汽車也被爆出計劃提升北京現代的股權,起亞則已經重新和悅達集團建立了合營關系,隻不過股比還未對外公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股比全面放開後,國内汽車市場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但最終還是要看中外雙方在合資公司裡的貢獻與能力比較。一方面,近年來中國車企成長迅速,已經擁有了相當的底氣和實力;另一方面,外資公司想要增持其在華合資公司的股份,無論是從資金來說,還是考慮到本土化發展,難度與挑戰都不算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