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非“人皆自為”何意?有層次的人,會區分開“自為”和“自私”

文|顔小二述哲文

“人皆以己為是而以人為非”這句話,韓非點出了人具有排他的利己本性,下文我們稱這種“本性”為“自為”。至于韓非對人性的看法為什麼是這樣?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韓非的影響力,再根據其師從何處、身處何時說說原因。

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關于後人對韓非的評價,《史記》曾說:“斯自以為不如非”。這裡的“斯”是誰呢?也是法家另一位代表人物,亦被稱為千古一相,他就是幫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風雲謀士“李斯”。讓李斯都自愧不如此,足見韓非理論之過人。

韓非“人皆自為”何意?有層次的人,會區分開“自為”和“自私”

值得注意的是,李斯與韓非師出同門,也就是儒家的大先賢荀子,而二人都在法家思想上有所造詣,其實,這之中也隐藏着韓非為何認為“人皆以己為是而以人為非”的原因。

我們知道,荀子之“性惡論”以“維系禮法”為出發點,點出了“人生來為己”的本性,而韓非對荀子的思想加以發揮,結合韓非當時那個“競于力氣”的時代特色,由此韓非以“人皆以己為是而以人為非”點明人的“自為本性”,就不奇怪了。

韓非“人皆自為”何意?有層次的人,會區分開“自為”和“自私”

一言以概之,韓非認為人的身上有“帶着排他性的自為特色”在顔小二看來,一來與他師傅荀子的“性惡論”有很大關系,二來也與韓非所在的那個“競于力氣”時代有很大關系。

1、荀子“性惡論”,與韓非的“人皆自為”

對儒家有些了解的朋友應該有所耳聞,荀子雖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因為其提出“性惡論”,而備受争議,比如曆史上就曾出現過荀子神位被移出孔廟的情況。

事實上,體會荀子的“性惡論”,不帶着“道德評價色彩”會更好一些,以“理性中正"的态度品味“性惡論”的内涵,這種時候,我們或許可以看到更廣闊的别有洞天。

言歸正傳,回到本文主題,在顔小二看來,韓非的“人皆自為”這一理論的形成,與荀子的“性惡論”有很大的關系。

關于性惡論,荀子是這麼說的: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

荀子一句話雖短,但是犀利點出一個事實,即人生來就有耳目之欲,喜歡聽好聽的、看好看的,吃好吃的,并指出這是正常現象。

韓非“人皆自為”何意?有層次的人,會區分開“自為”和“自私”

但是正常一旦“過度”,就不正常。于此,對于我們生來趨于自我滿足的感官需求,是不能過度去發展的。為了将自己的欲望限制在合理的範圍内,荀子便指出,我們需要接受“教化”,以此遵守“禮法”。

也就是說,荀子點出“性惡”,是為了強調教化和禮法。怎奈何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後人喜歡在“性惡”上大做文章,對于“荀子說性惡的初衷”卻能輕易忽略,也是可惜。

而韓非的“人皆自為”,很顯然是承接了荀子之“性惡論”中對人“耳目之欲”的直白揭露。

關于“自為”,韓非曾說:

“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非輿人仁而匠人賊也,人不貴則輿不售,人不死則棺不買,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韓非此處以“造車的人”和“買棺材的人”為例子,指出,買棺材的人希望有人死去,造車的人希望人都富貴,不是因為“仁”與“不仁”的區分,而是因為他們的“謀生指向”不同,也就是“利之所在”不同。

韓非“人皆自為”何意?有層次的人,會區分開“自為”和“自私”

三百六十行,每種行當對應每種需求,每種需求背後都有“利之所在”,對于這種“謀生”的利之所在進行“道德評價”,許多時候是不穩妥的。以上這些便是後話了,但顔小二想指出的是,韓非的例子雖然有些極端,但是确實也客觀用“利之所在”降低了“道德評價”對人之“為己欲望”的感性偏見。

就韓非對“為己”的客觀看待,因為可以客觀了解“人性”,自然在“管人”上就顯得得心應手。于此法家能一躍成為戰國時期的熱門學說,也是可以預見的。

韓非“人皆自為”何意?有層次的人,會區分開“自為”和“自私”

2、促成韓非指出“人皆自為”的另一原因:競于力氣的時代

随着時代整體對“物質”的渴求,人的欲望似乎也在不斷膨脹。而韓非提出“人皆自為”的原因,在顔小二看來,除了受到老師荀子的影響外,還有當時那個“競于力氣”的時代影響。

在《禮記》中曾有這麼一段話: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說法呢?抛開門第階級成見,我們客觀分析其中緣由,便能窺見一兩分這個特性于當時那個時代的合理性。

這句話點出了西周封建社會兩條辦事原則:一個是用“禮”,也就是用不成文的法典,以此褒貶、控制“君子”也就是貴族的行為;一個是用“刑”來治理“庶人”或“平民”。

孔子以前,“學在官府”的限制讓底層平民幾乎很難接觸到“教育”。因為缺少文化的熏陶,是以獲得“君子之德”确實難上加難。而在西周那個時代,能成為貴族的,大抵都是祖上在周王朝建立或發展中有所貢獻的,屬于當時那個時代人群中“見識”、“謀略”都更勝一籌的人,于此,相較而言,他們或許比被自己“庇佑”的百姓更有資格獲得“貴族”或“君子”這一稱呼,無論是在客觀貢獻上,還是在本真内在上。

但是因為世襲,首代貴族之後人的德行變化不可控,于此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對于所謂“貴族”,以“不成文”的禮法去限制他們,說得更直接點,就是讓他們遵守禮法“全靠自覺”,這種時候,“虛僞”之下,“禮法”就顯得太蒼白無力了,甚至會十分“諷刺”,也難怪孔子長歎“禮崩樂壞”。

基于“禮崩樂壞”的客觀事實,韓非子雖然是儒家荀子的弟子,但是他明白像孔孟那樣“周遊列國”宣揚儒之“禮法”,是不适合那個時代的;同時,他也知道,在這個“群龍無首”的時代,隻要“首”一天沒有出現,那麼諸侯國之間的競争就會加劇、諸侯國内的人和人之間的競争也會加劇。

韓非“人皆自為”何意?有層次的人,會區分開“自為”和“自私”

于此,韓非犀利點出:

“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競于氣力”。

建立在逐于智謀之後、競于氣力之上的時代,“人皆自為”不過是這個時代中的人性縮影罷了。

3、思考決定人的層次:為己和自私即便隻隔一層窗戶紙,也不要混淆它們

下面說說顔小二自己的想法吧。其實看了這麼多百家學說,我曾将利己與自私混為一談,直到我對道家之“道”有了一定了解後再讀韓非,才開始正視人的“為己”之欲。

人生來就有耳目口舌之欲,這很正常,不要去否認它,否認它才不正常。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隻要不帶着“排他”的惡意,而是進行合理的“自我捍衛”,把握度的“自為本性”又何需接受無謂的“評頭論足”?當出于“正義”的道德評價變成“綁架”,這才可悲。

如果韓非當年帶着自己的“個人成見”去看待“人皆自為”,那麼他内心大抵會天然抵觸“自衛之下,人對利之所在”的“渴求”,因為将其定義為“惡”,是以會唾棄、逃避這一客觀事實,如果不逃避,那麼自己就會成為主流價值觀下“惡”與“貪”的存在。很顯然,從“法術勢”這樣的經典觀點出世來看,韓非沒有帶着偏見去看待“自為本性”。而顔小二可以再次驕傲地說,這正是他的理性與高度,一定程度助推了秦始皇統一天下這一偉業。

事實上,視角有多客觀,視野下的世界就有多大。而成功區分“為己”和“自私”,許多時候就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人思維的理性。這是一種層次的展現。

韓非“人皆自為”何意?有層次的人,會區分開“自為”和“自私”

也就是說,所謂“自為”,是人生來就有的本性;而所謂“自私”,則是人于後天過度發揮自己的“利己之欲”。自私和自為雖然隻是隔着一層窗戶紙,但在顔小二看來有“天差地别”。

以上韓非讓我看懂的道理,顔小二這裡将這個道理也分享給大家。如果您有所觸動,可以将文章分享給您珍視的人,傳遞先哲智慧。

【本文為顔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釋出,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韓非“人皆自為”何意?有層次的人,會區分開“自為”和“自私”

繼續閱讀

  • 《荀子·臣道篇》

    13·1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難,百姓不親,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

    鑷子

    04-12

  • 《荀子·修身篇》

    【原文】。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②然必以自惡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賊也...

    鑷子

    04-12

  • 《荀子·君道篇》

    12·1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

    鑷子

    04-12

  • 荀子·榮辱篇

    【原文】憍洩①者,人之殃也;恭儉者,偋②五兵也。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故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鑷子

    04-13

  • 荀子·不苟篇

    3·1。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山淵平,天地比,齊、秦襲,入乎耳、出...

    鑷子

    04-13

  • 荀子·非相篇

    5.2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君...

    鑷子

    04-13

  • 荀子·仲尼篇

    7·1“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誠可羞稱也。齊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則殺兄而争國,内行...

    鑷子

    04-16

  • 荀子·儒效篇

    8·1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

    鑷子

    04-16

  • 跟着荀子學修身

    荀子真是儒家大師,第一篇學勸學,第二篇就學修身修身不僅是學習的過程,荀子還教會我們怎麼看人,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知人才...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不苟篇

    不苟,指不随便、不馬虎。君子以禮義治國,以誠信養心,以自律而求同志。極力表彰君子的種種可貴品格,揭露和批判了小人的不良行...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榮辱

    "榮"即光榮、榮譽,是指社會對個人履行社會義務之後所給予的褒揚與贊許,以及個人産生的自我肯定肯定心裡體驗。"辱"即恥辱,...

    鑷子

    04-18

  • 跟着荀子學王制

    本文是荀子對政治的看法。荀子認為王者之政是一種用賢罷廢、誅惡化民的政治,賞罰分明,可以使人人歸于禮義。處理政事要用禮和法...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儒效

    這一篇除了論述大儒的作用外,還論述了聖人、君子、勁士、雅儒、小儒、俗儒、俗人、衆人、鄙夫幾類人的德行,并強調了學習與法度...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說仲尼

    《仲尼篇》用了文章開頭二字作為篇名,和内容并無關系。首二段是說霸者自然有其不滅亡之道,而不免會有用禮讓來裝飾自己的表現;...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非相

    這是荀子對面相學的否定面相學是中國五術中的一種學問,主要從人的面上或身上的特征、行為舉止等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和健康,進而...

    鑷子

    04-19

  • 跟着荀子學非十二子

    這是一篇對先秦各學派代表人物它嚣、魏牟、陳仲、史魚酋、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鄧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作了批判,而...

    鑷子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