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保障|冬奧服務保障車配上檢修“方艙”

冬奧保障|冬奧服務保障車配上檢修“方艙”

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冬奧會服務保障車輛一旦突發故障,将送進“方艙醫院”進行“治療”。為了在車輛檢修維護的同時做好防疫工作,北汽集團專門在靠近場館的區域設定汽車“方艙”,為330輛保障冬奧會的EU7純電動車提供檢修服務。

1月21日,奧運車道正式啟用,服務保障車輛就此上路,其中就包括由北汽集團提供的330輛北京EU7純電動車。疫情給服務保障工作增加了新的挑戰。冬奧會期間,如果車輛出現問題,就需要一個同時滿足維修條件和防疫要求的空間。保障團隊參考“方艙醫院”的形式,決定給服務車輛配備一個檢修“方艙”。

三個多月前,北汽藍谷營銷公司的技術支援人員王勁鋒就踏上了尋找“方艙”之路。

冬奧保障|冬奧服務保障車配上檢修“方艙”

“這些地方我都實地去考察過了,當年買房都沒這麼上心!” 王勁鋒在北京市地圖上畫了一個大圈,“方艙”是從全市既有的60多處4S店中挑出來的,他每天逛場地就得走兩萬多步。

他解釋,“方艙”除了要距離場館近,場地大小、設施、人員、維修能力都得滿足一定條件。如果保障用車出現問題,基本可以在兩個小時内送到方艙接受“治療”。

場地有了,如何滿足防疫條件?根據此前就設計好的方案,一旦車輛出現問題,需要進行三次消殺,其中包括将車輛開入烤漆房内進行60攝氏度的一小時高溫烘烤。維修期間,所有的維修作業人員穿全套防護服,使用專門的工具及配件。考慮到疫情風險,檢修師傅們吃、住都在“方艙”,全程不與外界接觸,一直堅守到3月下旬。

冬奧會期間,北汽集團組成了一支囊括研發、品質、咨詢等環節200多人的服務保障團隊,提供産品、技術與服務支援。服務保障人員24小時值守,在服務站點附近統一租住,保證工作與生活兩點一線,不接觸其他社會人員。

作為車輛技術工程師,邢龍龍的工作堪稱是為冬奧用車“保駕護航”。這330輛電動車運抵北京傳遞前,他已經檢查了三輪;傳遞後又查了三輪。330輛電動車雖然行駛在外,但保障團隊全天線上。大資料平台每兩個小時就會彙總一次這些車輛的監測資料,邢龍龍會根據車輛動力電池狀态等資料判斷是否需要協助和幹預。他的手機裡也存着十幾位駕駛員隊長的電話,駕駛員有了問題會第一時間找他,他也逐一進行溝通和解釋。

“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大家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冬奧會是國家的大事,是咱北京的大事,我能貢獻一份力,這是我的驕傲!”邢龍龍說。

更多内容盡請關注冬奧會刊。

用戶端 冬奧會刊 | 記者 曹政

編輯 康典

流程編輯 吳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