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磨蹭的孩子,骨子裡其實是“潛力股”,關鍵看父母會不會處理

大家好,我是布谷媽~

每一種技藝都需要傳承。咱們的孩子可能深谙此道,是以他們會把一種技藝磨得爐火純青——磨蹭。

别看那些人類幼崽可可愛愛,他們人畜無害的背後,可都練就了一身精湛的磨蹭技術。

不信?

看看這張圖:

愛磨蹭的孩子,骨子裡其實是“潛力股”,關鍵看父母會不會處理

更重要的是,“磨蹭”這一門絕學,完全沒有人教。而孩子們卻能做到無師自通,并且全國統一。

再急的父母,也能被他們磨蹭到完全沒了脾氣,隻能像上圖中那位老父親一樣,在心中默默歎一口氣:在下服氣!

一:孩子愛磨蹭

孩子們可能深得秘訣要領——“天下武功,唯磨蹭不破”。是以,他們在生活中,會将磨蹭發揮得淋漓盡緻。

●寫作業

我在家住的那一陣子,我哥便把輔導作業這一“重任”交給了我。在接過任務的第一天,我就發現一個事實:孩子人回家了,但腦子還沒回。

“作業有哪些?”

“姑姑,我跟你說,奧特曼會好多招式,可厲害了。”

“好的,我知道了。把作業拿出來吧,先做哪一科啊?”

“咦,我的作業本呢?作業本不見了。姑姑借我手機,我問一下我同學。”

在漫長的等待中,他終于結束了和同學天南地北的閑扯。然後在我的注視下,緩緩拿出作業本。

你以為這就能開始做作業了嗎?那可就太天真了!

“姑姑,我要削一下鉛筆。”時間仿佛過了一百年。

“姑姑,我先去趟廁所。”時間仿佛又過了一百年。

“姑姑,我餓了,先吃點東西墊下肚子。”我一邊捧着《百年孤獨》,一邊發現,我真的很孤獨。

眼看我馬上要發作了,他終于坐在凳子上,拿起他削好的鉛筆,攤開他找了好一會的作業本,開始答題。

你終于要松一口氣,馬上!他又停了下來!

又怎麼了?

“姑姑,我感覺癢,你幫我撓一下,就是這裡。”

孩子做作業,他哪裡都在動,就是作業不動。

愛磨蹭的孩子,骨子裡其實是“潛力股”,關鍵看父母會不會處理

●睡覺

布妞自從會說話後,她就學會了一個新本領——睡覺磨蹭。

大家都躺好了,她在黑暗中唱起了歌,唱完還要抱着你的頭就是一陣劇烈搖晃:“媽媽,鼓掌啊!”

等你鼓完掌,她又開始:“爸爸,我渴了,要喝水。”爸爸哀歎一聲,起床倒水。

喝完水:“媽媽,我要上廁所,快點快點憋不住了!”好家夥,感情一天的屎尿屁都留在了睡覺前。

折騰了一番,終于又躺下了。

“媽媽,我不想睡。”

“媽媽,為什麼要睡覺啊?”

“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

......

終于安靜了下來。你按耐住心中的狂喜,緩緩轉過頭去,卻在黑暗中看見娃瞪着那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朝你嘿嘿地笑。

蒼天啊!

愛磨蹭的孩子,骨子裡其實是“潛力股”,關鍵看父母會不會處理

除此之外,孩子還會起床磨蹭、出門磨蹭、吃飯磨蹭、穿衣磨蹭、洗臉刷牙磨蹭。總之,你已經火燒眉毛,娃依然心靜如水。

二:為啥要磨蹭?

一群寶媽在談論娃的磨蹭時,她們百思不得其解:“為啥孩子們要這麼磨蹭?”

孩子愛磨蹭,可以說是共性,他們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認知差異

在我們的認知裡,效率比較重要。比如我們做一件事,講究的是效率,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是以,我們會有較強的時間觀念,在什麼時段内,完成什麼樣的事情。

而在孩子的認知裡,好奇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路邊的花草蟲鳥,絕對比目的地更有吸引力。學穿衣服的孩子,研究有哪些穿法,絕對比如何快速穿上更有吸引力。

這就是孩子與我們的不同。我們對一件事情存在認知差異,行為上也就會表現不同。

愛磨蹭的孩子,骨子裡其實是“潛力股”,關鍵看父母會不會處理

無言的抗争

孩子還有一種磨蹭,其實是在表達抗争。

想象一下,如果從睜開眼開始,你的耳旁就響起這樣的“咒語”:“快起床”、“快穿衣”、“快刷牙”、“快吃飯”“快點做”......

你想停下來思考一下,或者研究一下自己感興趣的地方,耳邊卻隻有不斷地催促:快快快!

這時候,你會是什麼樣的感受?是不是隻想把耳朵堵上,自動忽略這些聲音?

孩子也是這樣,被催促多了,他反而越來越慢。因為他是用磨蹭的方法,來對抗這些催促。也是在用行動告訴父母:“我的事情,你決定不了。”

愛磨蹭的孩子,骨子裡其實是“潛力股”,關鍵看父母會不會處理

難度太大

孩子磨蹭,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件事對他來說,太難了,他不會!

這就類似我們大人的拖延。面對不喜歡或者高難度的任務,我們習慣性拖延,來延緩面對它的痛苦。

孩子如果做某件事(比如作業),表現出畏縮、磨蹭的态度。很有可能就是,他不會。

了解了這幾種原因,或許我們就能改變“催促”政策,使用其它的方法。

愛磨蹭的孩子,骨子裡其實是“潛力股”,關鍵看父母會不會處理

三:幾個小技巧

愛磨蹭的孩子,骨子裡都是“潛力股”,如果我們能用對方法,磨蹭的孩子也能“高效率”。

但如果我們一直催催催催催的話,收獲的隻會是滿滿的挫敗感。與其這樣,不如換個思路,運用一些小技巧,改變局面。

●把“快點”改成“我希望...因為...”

“快點吃”、“快點做”這樣的話語,會讓人聽起來是指令。而孩子最擅長的,就是反抗指令。

但如果我們把“快點”改成“我希望...因為...”,這就變成了陳述和解釋,讓孩子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

比如我趕時間讓布妞穿衣服,她會嘻嘻哈哈地試探我,左扭右扭就是不好好穿。我若越說“快點”,她越覺得好玩不配合。

而如果我說:“我希望你能穿上衣服,因為我肚子好餓,想趕緊去吃東西。”

這是告訴她我的難處和想法,喚起她的同理心去體諒他人,同時自己做出穿衣服的決定,而不是被指令完成。

愛磨蹭的孩子,骨子裡其實是“潛力股”,關鍵看父母會不會處理

●提供選擇

《正面管教》中提的這個方法,真的特别管用。

布妞吃飯不愛穿飯衣,總是弄得羽絨服髒兮兮一片,而羽絨服不好洗。外婆每次都拿着飯衣催促:“快點穿上,你看衣服髒成啥樣了。”

布妞置之不理,偶爾還會煩躁地頂兩句。

我接過飯衣走過去,問她:“你是想自己穿,還是媽媽幫你穿呢?”

布妞立馬喜笑顔開:“媽媽穿。”

外婆以為是孩子跟媽媽親,但其實她不知道,我之是以能成功,是因為我給了布妞選擇。布妞的關注點,便從“要不要穿飯衣”轉移到“我自己穿還是媽媽幫忙穿”上。

提供選擇,不僅讓孩子容易做出決定,并且他會覺得,這個決定是自己做的,他有主動感。

愛磨蹭的孩子,骨子裡其實是“潛力股”,關鍵看父母會不會處理

●告訴後果

比如孩子賴床,吃飯慢。那後果是什麼?是遲到、挨批評?還是趕不上飯點餓肚子?

把自然後果告訴孩子。如果孩子還是磨蹭,那我們也不要插手,讓他承擔後果即可。

如果孩子隻聽過道理,卻沒有實踐過錯誤,他又怎麼能長大呢?

●鼓勵思考

令很多家長頭疼的,莫過于孩子寫作業磨蹭。

這種,很有可能是孩子不會。作業對他來說,可能是太多了,可能是太難了,他磨蹭是為了逃避。

這時候我們鼓勵他思考:“你覺得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

孩子可能會跟你發很多牢騷。不要打斷他,也不要否認或者指責。靜靜地聽,然後把這些問題抛出來:“那你覺得,我們可以怎麼辦呢?”

當孩子開始思考時,其實就已經向成功邁出第一步了。

愛磨蹭的孩子,骨子裡其實是“潛力股”,關鍵看父母會不會處理

孩子的磨蹭,可能會有多種原因。催促,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起反作用。這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多一些耐心,運用小技巧,化解孩子的“磨蹭”。

你家孩子愛磨蹭嗎?

【圖檔來自網絡,侵立删】

作者簡介:布谷媽媽,一個善觀察、愛思考、有辦法的媽媽。交流育兒經驗,分享心理知識,喜歡就關注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