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懂廣州·老廣州說丨梁鳳蓮:廣州是我們的詩意栖息地

她的學術與創作集中了廣州衆多的文化因子;她是廣州文化圈中不多見的多栖、跨界的作家、學者、文化推廣者;她筆下的嶺南文化和廣州精神根深葉茂、搖曳生姿;她筆下的廣州人物開放包容、敢為人先;她這樣描述廣州:“我所愛的廣州”這樣的話題,隻要一觸及,就像一顆石頭投入湖裡,會散蕩開來一圈接一圈的漣漪……

她就是梁鳳蓮,土生土長的西關小姐,她說:“廣州是最接地氣,也是最浪漫的城市,廣州讓我們詩意栖息。”

●其人●

生于斯長于斯

她為廣州本土文化著書立說

初識梁鳳蓮,适逢記者與她一同被市委聘為首屆廣州市閱讀推廣大使。對《西關小姐》作者本人的第一印象是:面容清廋,既有學者的厚重積澱,又有女作家特有的優雅感性。

讀懂廣州·老廣州說丨梁鳳蓮:廣州是我們的詩意栖息地

從2005年出版的《西關小姐》、2009年出版的《東山大少》,2017年出版的《羊城煙雨》、2018年出版的《百年城變》,到最近的《文化的原鄉》《創新之路》《賽龍奪錦》,十餘年來,幾乎每隔一年半載,記者就會采訪一次梁鳳蓮博士。有了這些積澱,記者以為已經比較了解這個“西關小姐”了,然而此次一番深談,又有了許多新收獲。

話題圍繞“讀懂廣州”開始,記者問:“廣州是一座超過兩千年的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千年商都、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近代革命策源地、嶺南文化中心地以及改革開放前沿地。值得深思的是,當談及對廣州的印象時,不少人覺得廣州的本土文化特征難以說清,為什麼廣州會給人留下這種印象呢?”

對此,梁鳳蓮指出:“‘說得清的廣州’,是作為廣州人對城市身體力行的支援,很多人對廣州的認識不到位,首先,廣州有清晰的曆史脈絡;其次,她有各種文化融彙後蛻變生成的本土特色,有自身的文化魅力。我們的民俗節慶能遺存到今天,這種柔韌和強悍的傳承力,都是廣州在發展變遷中不斷強化和完善起來的。”

聊起廣州人的春節往事,梁鳳蓮說:“快過年時,母親一定會帶我們逛花市,一路上人頭湧湧,到處喜氣洋洋。我小時候逛的是西湖路花市,成家後依然要去逛花市,哪怕隻是買一點點花。”

這些年,梁鳳蓮用35部作品,為廣州本土文化著書立說,向我們傳達一種堅定的聲音:廣州是一座說得清、讀得懂的城市。她告訴記者:“為了讀懂廣州,我們必須了解廣州精神,這個了解,不能隻停留在材料和數字上,或是浮光掠影,而是真正得拿出一個判斷、認定和重新的認知。”

讀懂廣州·老廣州說丨梁鳳蓮:廣州是我們的詩意栖息地

●其文●

用研究與寫作探尋千年廣府文脈

梁鳳蓮說,她已将廣州作為其永恒的創作主題。其學術與創作成就獲得了很多榮譽: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州市優秀專家、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全國優秀社科普及專家、廣州市先進工作者等。對于這些她看得很淡,與記者聊得最多的還是她的作品。

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梁鳳蓮撷取了廣州人的文化符号,重彩濃墨地加以描繪。在《巷娈》《西關小姐》《東山大少》《羊城煙雨》裡,梁鳳蓮力圖“為廣州的以至嶺南的地域文學建立一種本土化的言說”。其作品中有對羊城百年曆史風雲的複現,也有對獨具嶺南風情的廣州城市生活的描摹,可以說,作家筆下的廣州形象并不單一,它是文學的,也是曆史的,在其背後隐藏着一個傳統中國的深邃面容。

讀懂廣州·老廣州說丨梁鳳蓮:廣州是我們的詩意栖息地

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好幾部作品中都寫到了廣州飲食文化,首先是嶺南文化風情中的“飲”文化,老廣州們會去“歎茶”,一盅韻味悠長的熱茗,再加上精巧無比的廣式點心,在廣州風俗“一盅兩件”中細細品味煙火人生的妙趣。還有早已名聞天下的廣州“食”文化,作品中對獨具南國風味的“粵菜”及其背後的文化有不少精彩描摹與詳盡解說。

最近幾年,梁鳳蓮獨自主持完成的課題有廣州市“十二五”社科規劃課題《19世紀以來廣州的城市演變與文化形成》、廣州市“十三五”社科規劃課題《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與建構樞紐型網絡文化體系》。大型課題《廣州市各區品牌文化研究》,曆時四年,共12個子課題成果約50萬字。

為推廣、傳播嶺南文化,梁鳳蓮近十多年來策劃、舉辦了多個系列的大型文化論壇。“嶺南文化城市論壇”從2010年啟動至2014年,在全市共舉辦論壇14場。與各區文聯合作舉辦的“廣州市青年文藝批評論壇”,從2010年至今已經舉辦了七屆。與廣州圖書館合作舉辦“廣州人文沙龍”系列講座,至今已經舉辦了20餘場。

●其言●

她在每一部專著裡

盡力深入解讀廣州

廣州日報:30多年來,您一直将工作重點放在廣府文化與嶺南文化的創作研究上,是什麼原因讓您如此執着?

◆梁鳳蓮:文化是有生命的,文化的生命與曆史一樣長久。我一直好奇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的生命力為何如此強大?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就是我走向傳統、敬畏祖先的兩條道路。其中,學術研究對于我來說是探索文化的生命密碼,嶺南文化、廣府文化最核心的基因是什麼?廣州是如何傳承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的神韻、特性的?而文學創作則是我用想象去還原文化的曆史面貌,回溯曆史長河中祖先的生存環境和當時環境下的生存狀态。

廣州日報:您以35部作品讓世人了解嶺南文化的發展規律,重建人們對于廣州的文化記憶,那麼,您所熱愛的廣州究竟是怎樣的一座城市?

◆梁鳳蓮:廣州文化鮮活的生命特性還展現在内在的恒定與外在的變化上。2010年廣州亞運會之後,廣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看見年輕人拍攝的廣州新中軸線視訊,我會由衷地感到自豪,我們有幸生活、工作在廣州。但也有很多特性是恒定不變的:山城田海的空間格局沒有變,山水城市的生态格局沒有變,相容并蓄的開放格局沒有變,活色生香的生活格局沒有變。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嶺南文化、廣府文化就是在這樣勃勃生機又趣味盎然的“容器”中醞釀芬芳,進而香飄四季、香飄四海的。

廣州日報:梳理您這些年的作品,有評論認為,您在追根溯源式探求廣州這座城市的文脈,您能概括一下最近這些年寫的著作之間的關系嗎?

◆梁鳳蓮:這些年,年輕人對于曆史的态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對于城市曆史的尊崇,對于廣州“顔值”的驕傲,“經典”是我們常常看到的字樣,歲月的無情在于大浪淘沙,而留存下來的,确實是值得我們用心守護的經典。讀懂廣州必須有通往讀懂的文本,我在每一部專著裡盡力深入解讀廣州,如《文化的原鄉》是探問荔灣作為故鄉的地方感,長篇小說《賽龍奪錦》是還原番禺廣東音樂的百年風雲史,《百年城變》則是梳理十九世紀以來廣州的文化形成與城市演變。

◆廣州日報:記得您曾說過,廣府文化完全可以讓廣州有足夠底氣在世界名城的序列上與世界對話,為什麼?

◆梁鳳蓮:2010年的第16屆亞運會之後,廣州通過《财富》論壇等一系列的亮相,展示了我們站在世界舞台上與國際大都市對話的自信,其實,多年來,廣州一直扮演着中華文化對外交流大使的角色,須臾未曾離開。文化自信源于文化實力,文化認同源于文化認知,了解廣州的底氣就是要把廣州放在時間的長河裡,客觀地去看廣州在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中缺席了什麼,又貢獻了什麼?2021年是廣州建市100周年,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建制市,100年來,創新一直是廣州文化的突出特征,我們總是能在時代的浪潮中找到先機,為自己賦予新的使命、确立新的定位,廣州不僅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經濟繁榮、活力四射的國際大都市。

讀懂廣州·老廣州說丨梁鳳蓮:廣州是我們的詩意栖息地

●采訪手記●

拓印廣府文化底色

沿襲廣府品味情趣

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文化?如何用文學的手段還原、呈現廣州這座城市的記憶和變遷?梁鳳蓮一直思考這些問題,并為之奮鬥了數十年。

這次采訪,與之前針對單個作品的采訪不同,想要講述梁鳳蓮這個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讓記者最為感動的是,她對于廣州文化圖層的執着研究、對廣府文化的情懷。正如她所說:“有些東西在一個人的心底裡會一直放着,一直藏在那裡,相伴一生。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用最好的方式來存放它、來珍惜它,何況這念念不忘的是故園情懷,是随其一起長大、一起變化的關于廣州這座城市的記憶。是以,我終于明白,因為我是廣州人,因為我熱愛這座所生所長的城市。我的内心與狀态都是這座城市所孕育所賜予的,我在這裡消磨歲月。廣州已經成為我不再放手的情懷,是以我的書寫充滿了彌天漫地的情緒。”

梁鳳蓮将對廣州的關注與思考和尋常生活的體驗相融合,坦誠地注視個人眼中廣州的時間和空間,真誠地注視蘊涵其中的文化與曆史,拓寬視野,走向世界,探尋城市獨特的魅力與韻味,她用擅長的文學表達方式,來歌頌她熱愛的家園,歌頌生活及生命。

嶺南市井的風情長卷、古樸莊嚴的西關大屋、東山洋樓與長街短巷裡的人生百态……感謝她讓世界領略了廣州文化的悠久和美好。如果說廣府文化如燃燒千年的文化篝火,曆史不斷地卷入一代又一代的添柴者,正是如梁鳳蓮這樣一群手持柴火者,把廣府文化底色拓印下來,把廣府品味情趣沿襲下去,讓照亮廣州的文化篝火熊熊燃燒,永不熄滅!

這,便是嶺南文化興盛之源。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波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馬俊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