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瓜媽說:

最近熱映的《女心理師》,引起大家對家庭關系、親子關系的反思,甚至wb出現了#看完女心理師我媽道歉了#的熱搜。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不說别的,單從題材上講,《女心理師》值得也應該被大家讨論。它将目光聚焦在當下人們最值得重視的心理問題上,讓我們看到了陽光下那些隐秘的角落:産後抑郁、職場生存、原生家庭、空巢老人……

今天,我想要和大家說的是這部劇中的第一個故事,那個因為父母想要自殺的女孩——尤娜的故事。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品學兼優的尤娜,在快要聯考的時候卻成為了一個問題學生,不停地給周圍的人制造麻煩,而且還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自殺。

超市偷東西,偷的還是非常顯眼的膨化薯片,她的目的就是想要被發現。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得知父親想借出差之由離家,她狠心用刀割破手指。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穿着單薄躺進裝滿冰塊的浴缸,就是為了讓自己感冒,以此留住父親。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因為班裡同學的一些小摩擦,想要用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整個過程中,尤娜的情緒逐漸失控,在自殺邊緣來回徘徊。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造成尤娜做出這些驚人舉動的,竟是父母自以為是的隐瞞自己婚姻的真實情況,因為他們認為這麼做是“為了孩子好”……

我之是以想講這個故事,是因為它的家庭關系非常典型。以前我們的父母總是無所顧忌,會當着孩子面吵架、摔東西,甚至會把怨氣出在孩子身上。

随着時代的發展,很多親子關系的認知發生了變化,也讓有些父母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們試圖在孩子面前扮演完美夫妻,一切以孩子為中心,認為自己這麼做都是為了孩子好。

但他們不知道,孩子是最敏感的,能覺察到那些細微的氣氛變化,而孩子的真實需求,一次次被父母忽視。

01

逃避式婚姻讓孩子成為“替罪羔羊”

尤娜的父親是個不得志的藝術家,事業上的失利讓他在婚姻關系中失去話語權。他想努力,但是溝通讓他有挫敗感,而妻子的咄咄逼人讓他覺得自己更加無能。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是以當婚姻關系出現問題時,他選擇用逃避來緩解沖突,而他的這個行為,再一次刺激了妻子。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面對冷漠的丈夫,妻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女兒身上,試圖通過掌控女兒來彌補自己在夫妻關系中的失敗。然而面對強勢的母親,想追随父親腳步學習藝術的尤娜,讓她的母親難以接受。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婚姻破裂的妻子感到了強烈的背叛感,她害怕女兒也會像丈夫一樣離開自己,于是她對丈夫的态度愈加惡劣,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此時,夾在夫妻關系之間的尤娜,成為了夫妻沖突中新的沖突點。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而尤娜,也從父母最疼愛的女兒,一轉眼變成了父母婚姻關系中最無辜的“受害者”。于是,有了開篇提到的偷東西、自殘、跳樓這些行為。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在這個故事中,尤娜父母的相處模式是很典型的逃避模式。這也是我們婚姻關系中經常會在不自覺情況下開啟的一種模式。

這套模式,主要表現為一方總是抱怨索取,情緒激烈;而另一方總是回避拒絕,表現冷漠。

這種拒絕溝通的模式,讓夫妻雙方無法正常交流,進而模糊了夫妻之間真正的沖突。所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婚姻關系也是這樣。

02

父母越掩飾

孩子越容易把問題歸咎于自己

在尤娜父母的潛意識裡,唯一一緻的目标,就是尤娜,是以孩子總是會被卷入父母的沖突之中。

當尤娜感覺到父母的情感出現問題時,她想當然地以為是自己不夠優秀,才導緻父母感情不和。對于她知道父母情感破裂這件事,她也選擇了隐瞞,就像父母隐瞞她已經離婚一樣。

缺乏溝通的親子關系逐漸走向不可控制的地步。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尤娜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挽回自己的家庭。她發現隻有當她出現問題時,父母才會同時出現,她才能同時享受父母的關心和愛。是以她試圖通過自己一系列過激行為引起父母關注。

偷東西進警局,父母出現解圍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為讓自己生病坐進冰水中

留住了要出走的父親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試圖自殺被救,父母着急趕來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她以為自己找到了一種看似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挽留”父母,于是,她不斷地去實施這些方法,即使需要犧牲自我來實作。

這些也影響了尤娜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她開始接二連三地和同學産生沖突,覺得同學對她都不懷好意,此時尤娜的心理開始出現扭曲。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這裡我要提醒大家,不要以為隻有年紀大的孩子才會有這種敏感度,根據武漢心裡醫院的童俊教授的說法,年齡越小的孩子,對周邊事物的感覺就越敏感。

一般來說,兒童要到15歲,神經系統才會發育完整。在此之前,尤其是在親子互動中,70%-80%的孩子都是靠直覺,例如感受來進行情感傳遞的。

也就是說,孩子們能通過父母相處時候的氛圍感受父母之間的情感變化。而這種情感甚至會在孩子長大成人後,影響孩子對于親密關系的了解。

身邊案例:

朋友的兒子才四歲,那時候朋友的夫妻感情也是出現了問題。當警察的丈夫常常借口出差而不回家。

雖然朋友在孩子面前極力表現出好媽媽的形象,但不經意的一些行為和動作還是讓孩子感受到了異樣。而這一切朋友是通過孩子幼稚園老師才驚覺的。

那天幼稚園老師給朋友打了個電話,問她家裡是不是出什麼事了,朋友奇怪為什麼老師會這麼問,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四歲的孩子淚眼汪汪的問老師:

“我的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我的媽媽她會不會也不要我?”

是以無論面對多大的孩子,隐瞞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隻有陪着孩子一起勇敢去面對,用樂觀積極的情緒感染孩子,才能幫助自己和孩子走過這個困難時期。

03

視而不見

成了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尤娜為了維系父母關系第一次做出過激行為時,父母其實是有機會挽回的。但尤娜父母卻選擇了“視而不見”,他們甚至為尤娜的行為找了個看似合理的理由——小孩子好奇心重。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他們在所有可能的原因中,選擇了那個最簡單也最容易解釋的理由。父母的這個解決方式,導緻孩子之後行為的變本加厲,成了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甚至在尤娜已經出現自殺傾向,在老師建議其做心理治療時,她媽媽依舊認為對孩子十分了解,并笃定她不敢自殺……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尤娜父母總是口口聲聲說“為了孩子好”,卻忽視了孩子最本質的變化。他們變相的把自己的婚姻重擔壓在孩子身上,企圖通過孩子,彌補自己在婚姻上的失敗,這對孩子是不公且殘忍的。

心理師幫助尤娜父母正視自己的婚姻問題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故事的最後,在楊紫飾演的心理師幫助下,尤娜的父母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以及因為自己對婚姻破裂的隐瞞,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他們決定正視這些問題,走出那個婚姻的假象。

得知真相的尤娜的防禦機制也開始瓦解,她終于重新露出了笑容,開始接受父母的離異,并且開啟了自己全新的生活。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瓜媽最後說:

對于孩子來說,在一個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一項針對已經成年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做的研究結果表明,那些知道父母因婚姻失敗選擇離婚的孩子,比那些父母因婚姻失敗卻苦苦維系關系的孩子,在心理上會更加健康。這些孩子長大後,和普通孩子并沒有什麼差別。當然,前提是父母即使離婚,也給予了孩子同樣的愛。

孩子最痛苦的事:父母關系破裂,還在扮演恩愛夫妻

是以如果夫妻之間的婚姻關系真的出現問題,千萬不要把孩子當做借口硬熬,這樣不僅無法挽回彼此的關系,還會犧牲孩子的幸福。對于孩子來說,一個真實健康的環境,比是否是單親家庭要重要的多。這才是造成孩子性格差異與缺陷的原因。

這又讓我想起了攝影師鹿道森的死。年僅25歲的他,在生日那天,寫下一份遺書,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在遺書中寫道:“控制欲太強勢的母親,不負責任的父親……複雜的家庭關系,打着為孩子好,兩個人互相煎熬不離婚,他們的各種脾氣行為,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在父母日日争吵中度過的童年,讓鹿道森陷入絕望,直到成年,他依舊沒能走出童年的陰影。

不要再說“為了孩子好”,隻有我們自己過好了,才能更好得愛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