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白
冰封萬裡雪皚皚, 徑堵千重港口塞。
昨日剪桃修幾樹, 忽如一夜李花開。
小寒來臨,這是一年24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小寒的到來意味着天氣會特别寒冷,但是卻還沒有達到冬季冷的極點。因為受地域影響,有的地方是大寒最冷,有的地方則是小寒,這要看情況而定。
要知道冬至過後,冷空氣就會不斷南下,直到小寒大寒時達到極緻,很多人都會将小寒和大寒做比較,比誰更冷。其實這個受環境和地理位置影響,每年小寒大寒的冷凍程度都不一樣,是以無法做直接比較。

民間有句諺語叫:“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這就很形象的表達了小寒節氣的寒冷程度。
為什麼會這麼冷?那是因為小寒時節,太陽的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北半球熱量不足,北半球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會少于夜晚釋放的熱量,這樣溫度必然還會持續降低。
北方地區小寒節氣會比大寒更冷,且有:小寒勝大寒一說,可是南方不同,全年最低氣溫應該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内。
一年節氣将要過完,那小寒時節,又有哪些風俗習慣可以分享給小朋友們呢?
小寒來臨,各個地方的溫度會再次降低,而小寒時節各個地方也會有着不同的傳統民俗,比如說:冰戲、臘祭、吃各種抗寒的美食等等。
冰戲
冰戲多見于北方地區,因為氣溫都已降到零下,河水結冰且非常厚實,人們行走在上面都沒有問題,為了防止滑倒,人們會選擇一些工具出行,比如說爬犁,而前面牽行的人們會選擇狗或者馬,後來慢慢就演變成了一種冰面遊玩項目,在古代就被稱之為“冰戲”。
現在滑冰也是這種形式,人們穿着冰刀鞋在冰面上滑行,隻有在天氣足夠寒冷才能嘗試在戶外進行這樣的遊戲項目,很明顯,小寒是個很不錯的節點。
臘祭
大家都知道,中國習慣将一年農曆最後一個月份稱之為臘月,而小寒節氣就出現在臘月中。臘的寓意也非常好,取的是“新舊交替”之意。在古代,人們喜歡在臘月進行合祀衆神的臘祭,小寒有些地區也依舊延承着這種風俗習慣。
臘月舉行祭祀活動,也有多方面寓意:有些地方表示要新生輩都不忘自己及家族的本源,而舉行臘祭是表示對祖祖輩輩的尊敬;有些地方舉行臘祭是為了祭奠百方神靈,因為辛苦了一年,需要借此犒勞一下自己,同時期待明年各方神靈保佑自己會有更好的收成。
小寒除了以上這些民俗活動外,人們還會制作很多美食來犒賞自己辛苦了一年。比如說吃菜飯、喝臘八粥、蒸糯米飯等。
吃黃芽菜
也是在我國北方,尤其是天津,他們小寒有一種風俗習慣就是吃黃芽菜。可能有小朋友會好奇什麼是黃芽菜,這是一種北方特産,天津尤甚。其實就是白菜芽的另一種産物。
人們會将大白菜去除莖葉,然後留下白菜菜心,用養料埋在土裡半個月後摘出吃。以前一到冬季,各種可食用的食物匮乏,這種儲存食物的方法很受歡迎,且“黃芽菜”奇脆無比,小寒時節食用再适合不過了。
有些地方喜歡将各類菜拌到飯一起食用,小時候一碗香噴噴的菜飯真的讓人垂涎欲滴。現在食物豐盛,人們也不用跟着時節去吃對應的食物,一年四季都可品嘗到品種不一樣的美食,可是卻少了兒時該有的冬天年味了。
吃臘八粥
都知道臘八這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碗香氣騰騰的臘八粥,更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其實除了臘八,很多地方在小寒也有吃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粥是黃米、小米、白米、江米、紅棗泥、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混合煮成的一種十分豐富的粥。這些食品都是甘溫屬性的食物,在冬季能很好的起到補血養氣,祛寒強身的功效。
小寒時節,天氣會再度變冷,選擇這個時期煮臘八粥喝是一定能抵禦寒冷,強身健體的。
吃糯米飯
想必很多80/90後的腦海中都有冬天媽媽在家煮香噴噴糯米飯的場景吧,小寒時節吃糯米飯也是為了幫助人們更好的抵禦嚴寒。在廣東地區也有句諺語叫:“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可見冬天最後的兩個節氣有多冷,大寒小寒的寒冷程度不相上下。
而糯米相比較于白米飯有補中益氣之功效,且糯米飯含糖量較高,食用後人體會覺得非常溫暖,起到很好的防寒保暖作用。
備年貨
小寒開始後人們還有一種行為會開始,那就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備年貨”。因為小寒來臨意味這離過年也不遠了,這也是一個動作标志,暗示家家戶戶可以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了。準備年貨也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說寫春聯,剪窗花,曬幹貨(冬季吃的那些幹貨食物),為家人添置正月走親戚要買的新衣服,還有年畫、彩燈、炮仗炮竹等等。
小寒來臨,溫度會再次降低,“大寒小寒冷成冰團”,這兩個節氣,家長們一定要格外注意孩子的防寒保暖。
臨近年關,肯定希望各位小朋友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迎接新年的到來。
進入小寒後各家年味也有越來越濃烈,家長們可以帶孩子一起去置辦各種年貨,飲食上,小寒也可多吃涮羊肉、烤蕃薯、糖炒栗子等食物,人們總是說:三九補一冬。
這個時節補好身體,來年必定健健康康,也祝每個小朋友都能健健康康地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