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車網評測頻道】總有人把“漂移是後驅車的專屬姿态”這句話挂在嘴邊。沒錯,或許在柏油路上前驅隻能靠拉手刹這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操作方式讓車尾動起來,但到了冰面上,合理地利用重心就能讓原本安分的車尾展露出年輕的一面。
轉眼到了2021年的年底,一年一度的冰雪試駕又拉開了序幕,除了汽車媒體以外,這類活動也吸引着無數的駕駛愛好者。你可以盡情地在場地内體驗一汽豐田的全部車型,挑戰世界四大賽道的經典彎道。而最重要的是,無論你的駕駛技術是否高超,都能在其中獲得快樂。

等比例複刻世界四大經典賽道
此次都能體驗到哪些車型?
如何讓一輛前驅車的車尾動起來?
首先你需要的是一套“冰雪套裝”,因為在輪胎沒有抓地力的情況下完全失控是談不上樂趣可言的。是以此次我們在冰雪賽道中試駕的車輛全部配備了8mm長的釘胎,單條輪胎上的釘子數量約為350顆,而除了陸放和淩放外,其餘車型均為前置前驅的布局,是以為了能讓後輪更加靈活,後輪釘的凸起被調整得并不是很尖銳。
注意細節的朋友一定會發現一個特點——前驅車的前輪總是指向彎心内側,這是因為由于驅動方式的不同,前驅車的确無法像四驅和四驅車型一樣進行真正的漂移,隻能通過重心轉移的方式去讓車尾滑動起來,雖然拍照片會露餡,但在車内也還算是一個挺有意思的體驗,因為想保持一個漂亮的姿态隻能一次成功,因為沒辦法通過動力輸出及時調整,也使得駕駛一輛前驅車的挑戰相對更大。
說完了硬體,我們進入正題,剛剛說到了因為驅動特性的原因,前驅車無法像後驅和四驅車一樣通過油門踏闆控制後輪的扭矩輸出,以達到轉向過度的姿态。我們說後驅車好起漂,但不好控制。而前驅車則正好相反,車尾的滑動需要利用重心去調整,且隻有一次機會,這個點是否合适是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有所預判,一個合适的車速以及适當的轉向角度,外加駕駛者對車輛行駛狀态的高敏感度,三者合一,才能将一輛前驅車成功起“漂”。
想玩盡興 就要敢于和防側滑系統說再見
這裡并不是鼓勵大家對ESP嗤之以鼻,因為這套系統在關鍵時刻真的能夠保命,隻不過在冰雪賽道的場地裡确實拖了後腿——當系統檢測到車輪失去抓地力時,會限制對側車輪的動力輸出,這對冰面上保持車輛滑動姿态是個巨大的阻礙,是以導緻了我們不得不把它關掉,效果當然也是立竿見影的。
關閉了防側滑系統後,就需要更加注意了,因為車是有可能因為一個細微的轉向動作而無限放大轉向過度的情況的。對于後驅車而言,想控制好漂移的姿态和速度,更多地取決于如何使用油門踏闆,但如果你遇到的是一輛前驅車,那就要注意了,因為這個時候對于制動踏闆的使用對你能否成功“起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對淩放的看法有了極大的改變
因為在這個級别買車的大多都是工薪階層的老百姓,是以我依然覺得淩放不值。
但是否淩放這款車就完全不值得買了呢?倒也不是,首先它的定位并非是一個走量的車款,而是想寶馬的感性車系一樣走的“小衆”路線,看似沒什麼成本效益的同時,也将許多人擋在了門外,因為無論從配置還是動力系統上,它都與榮放相同,是以消費者自然不想被割韭菜。
RAV4榮放換上雪地胎 輕度越野不在話下
每一次的冰雪試駕都會安排“穿越”項目,這次也不例外,是以一直沒出場的RAV4榮放理所應當地扛起了重任,這條近20km的路線内除了雪地外,基本還原了自駕時能夠遇到的大部分場景,其中也包含了。為了能讓車輪在惡劣天氣下依然擁有良好的抓地力,廠家還為榮放更換了雪地胎,并在4人乘坐的情況下完成了此次體驗。
脫離了冰面,釘胎反而會影響車輛的抓地力,在柏油、凍土、積雪和浮冰這四種綜合的惡劣路況下,這套雪地胎功不可沒,全程沒有給RAV4榮放上這套E-Four電四驅的用武之地。不過記得今年在做川西自駕遊記的時候,這套四驅系統幫我們在雪山成功脫困的畫面讓我記憶猶新。
全文總結
大多數人看到豐田标的時候都會認為這是個40歲以上的人才會考慮的品牌,但又同時心中疑惑為何全球消費者都青睐于這個品牌,難道真的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效應嗎?其實這個問題早就有了答案,一個“鮮活”的品牌并不一定是充滿激情的,而是能在産品線中窺見一個人的一生,在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一款能夠陪伴幾年的車型,豐田做到了。就像90後一樣,他們也曾為了一輛鋼炮而手舞足蹈,但第一批90後早已到了而立之年,或許一輛能夠承載全家幸福的SUV比一輛性能車更能讓他們滿足。
許多人都說這個時代賦予了這批人不羁的性格和不墨守成規的秉性,但随着時間的流逝,當00後都踏入了20歲的人生裡程時,也象征着90後面對的不僅僅隻是自己的父母,正所謂動力承載着激情,空間擔負着責任,而豐田要做的,就是在這二者之間尋求一份平衡,也許這才是這個品牌的魅力所在吧。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鄭鵬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