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首款純電動車bZ4X,上市僅4個多月,直接給降了6萬塊——
相當于原來最低19.98萬元才能入手,現在僅需13.98萬元。
為啥?
本來就賣不出去,又碰上特斯拉、新勢力大降價,愁死了~

13萬入門豐田,好像聽上去挺不錯?
不過有網友站出來溫馨提示:
降價6萬也不值得買。
因為豐田的首款電動着實有點尴尬——銷量口碑都不咋樣BBA的油改電跟bZ4X一比,都能找回幾分底氣。
豐田首款電動車降價
關于bZ4X這次降價,廣汽和一汽都有參與。
首先是廣汽豐田宣布直降3萬元,降後起售價為16.98萬元。
此外,廣汽豐田還提供了三大優惠政策:
5年首付2年零息、10年/20萬公裡三電質保、置換補貼最高8000元。
這樣的降價政策,官方顯示截止時間為2023年3月31日。
相較而言,一汽豐田降價幅度更大——猛降6萬元。
但綜合網友回報,目前僅廣州和深圳的某些店明确限時優惠6萬元,也就是說最低13.98萬元可以入手;但北京這邊經銷商似乎還沒收到消息,目前依然保持之前的政策——優惠2萬元左右,17.48萬元起售。
一汽豐田之是以降價如此猛,據網友爆料,很可能因為一汽豐田bZ4X已經停産,目前正在進行清倉處理。
豐田官方對此回應說:
這類大幅度降價促銷,是經銷商的行為。
而無論是廣汽還是一汽,降價很可能是因為銷量不濟。
根據國内新車交強險購買數,2022年全年,廣汽豐田bZ4X總銷量為2094輛;今年1月賣了469輛,略高于阿維塔11。
一汽豐田bZ4X,2022年全年銷量為1055輛;今年1月銷量顯示為211輛,略高于上汽飛凡R7。
這樣的銷量成績,相比同價位的比亞迪秦Plus動辄一個月突破萬輛,簡直不足挂齒。
往前回溯,豐田bZ4X,作為首款基于e-TNGA架構打造的純電車型,去年10月11日在國内正式上市,距離現在才四個月左右。
尺寸方面,豐田bZ4X屬于中型SUV,車身尺寸分别為4690×1860×1650mm,軸距為2850mm。
車艙内部,bZ4X前排給了一個中控屏設計,地圖導航、車内娛樂系統以及舒适性操作都可以通過大屏完成。
三電系統方面,豐田bZ4X有單電機和雙電機兩個版本,單電機輸出功率為150kW(201馬力),雙電機則是80kW+80kW(214馬力)的動力排布。
該車搭載甯德時代提供的三元锂電池,最低配版本搭載50.3kWh電池包,其餘車型均搭載66.7kWh電池包,提供四種續航裡程可選:400km、500km、560km、615km,官方宣稱使用快充僅需半小時可充滿。
智能化方面,搭載Mobileye EyeQ4自動駕駛晶片,前置單目攝像頭設計,車身外側裝配12個超音波雷達以及毫米波雷達。
功能層面,可以實作基礎的L2級智能駕駛功能,包括車道保持以及ACC自适應巡航。
另外一大賣點是車頂的太陽能充電闆(需要花2萬元選裝),可以為動力電池進行充電,官方宣稱每年可以為豐田bZ4X提供約1750公裡的額外續航。
平庸,平是均衡,庸是不偏不倚的正确。豐田首款純電bZ4X,和之前的燃油車型一樣,完美繼承豐田基因。
這也是上一個時代豐田被認可的核心原因。
但是時代變了。
為何銷量慘淡?
bZ4X的“别扭”,展現在方方面面。
首先是架構。e-TNGA,其實已經暴露的“油改電”的體制。豐田bZ4X的電機系統處于車頭機蓋下方,與燃油車發動機的布局基本一緻。
說明豐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內建化電驅技術。直接的後果就是2850mm的軸距,其實已經算得上中型轎車級别,最高竟然隻給到214馬力,還是雙電機版本….
前驅版的動力就更加羸弱不值一提了(車重1.9噸)。
20萬級電動車的雙電機四驅版,國産新勢力或傳統車企轉型之作,沒有個四五百匹,根本不好意思拿出來賣。
另外豐田的雙電機,前後軸功率完全相同。這是一種極其不合理的方案。
電控四驅大部分使用場景都是後軸電機單獨出力,隻有在急加速或濕滑路面四驅才啟動,這樣有助于提升駕控體驗,續航也會更長。
是以四驅bZ4X,實際上十之八九的使用場景中,都是一個100匹左右的兩驅車。
這也是為何一輛“正常”的雙電機四驅純電車,會把大部分輸出功率安排在後軸電機。
豐田不但是沒電動技術儲備,就連對純電車型的了解,也都沒入門。
當然有句話說得好,“沒有不好的車,隻有不好的價格”。
但豐田的操作是:bZ4X以遠遜于比亞迪入門車型(秦、元)的産品力,定出了一個比自主品牌競品高出近10萬的價格。
中國消費者再不懂車,也不至于這麼好騙…
已經提車的車主,還曝出更嚴重的問題——續航縮水嚴重、電池低溫無法充電。
這就屬于不可接受的緻命缺陷了。
是以,bZ4X的一切原罪,根本在于豐田完全沒有過關的三電核心技術。至于智能化,于豐田而言就太超綱了,根本是一片空白,隻能買供應商的方案對付一下。
豐田淪落到這般境地,似乎并不令人意外。
一直以來,豐田在新能源轉型上走的是“百貨超市”路線,想為消費者提供完整的産品系列,包括氫動力、混合動力和純電車三種,但從實際投入來看,豐田對這三種動力類型并不是一視同仁。
豐田對純電技術投入力度一直都不大,加上前任掌門人豐田章男公開表示讨厭純電車,直到2021年12月,豐田的電動化轉型戰略才姗姗來遲。
這個時間點,國内比亞迪、特斯拉、蔚小理之間早已展開了“厮殺”,一大波自主車企的新能源子品牌紛至沓來。
就連跟豐田合資的廣汽、一汽,都拿出了競争力遠超bZ4X的完全自主産品。比如埃安、紅旗E系列等等。
豐田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車企,秘訣其實就倆字:“無過”。任何一款豐田車,平庸、可靠、平衡都展現的淋漓盡緻。
隻不過時代車輪滾滾向前。豐田的“無過”,變成了最大的錯誤。
One more thing
bZ4X折了。
但豐田bZ系列第二款車——首款純電轎車bZ3國内已經開啟預售。
由比亞迪代工,預售價為18.98-21.98萬元。
你怎麼看,豐田被“打醒”了嗎?
當然,豐田乃至整個日系汽車的衰落,是一個内涵深刻的複雜話題,日本汽車工業的體制、ICT技術的發展、日本的産業政策等等,你還有更多的看法嗎?
— 完 —
【智能車參考】原創内容,未經賬号授權,禁止随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