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于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吟詩誦詞】
第41期
吟詩誦詞 | 晏殊: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
【原詞】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譯文】
人的生命将在有限的時間中結束,無端的離别也會讓人覺得悲痛欲絕。不要因為常常離别而推遲酒宴,應當在有限的人生,對酒當歌,開懷暢飲。
到了登臨之時,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思念遠方的親友;等到風雨吹落繁花之際,才發現春天易逝,不禁更生傷春愁情。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憐愛眼前的人。
【注釋】
一向:一晌,片刻,一會兒。
年光:時光。
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等閑:無端。平常。消魂:心情十分難受,如常說的“斷腸”。
銷魂:極度悲傷,極度快樂。
莫辭頻:頻,頻繁。不要因為次數多而推辭。
憐:珍惜,憐愛。取:語助詞。
【賞析一】
這是一首傷别的詞作。起調便點明人生有限,即使是平常的離别,總少不了的要設筵餞行,不要嫌這樣的場合太頻。此與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含意相同。下阕抒情。與其空懷念遠方的河山,不如實際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誼。末句與“酒筵歌席莫辭頻”響應,表達了一種人生無奈、自尋解脫的主張。“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為名句。詞中表現的反“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之正常思維的抒情手法,頗有新意。
【賞析二】
這是《珠玉詞》中的别調。大晏的詞作,用語明淨,下字修潔,表現出閑雅蘊藉的風格;而在本詞中,作者卻一變故常,取景甚大,筆力極重,格調遒上。抒寫傷春懷遠的情懷,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種溫婉的氣象,使詞意不顯得凄厲哀傷,這是本詞的一大特色。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别易消魂。”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人生是短暫的,離别是尋常的也是最使人傷心的。
首句劈空而來,語甚警煉。“一向”,即一晌,一會兒。片刻的時光啊,有限的生命!詞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誰不希望美好的年華能延續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這雖是《珠玉集》中常有的慨歎,而在本詞中強烈的直接呼喊出來,更有撼人心魄的效果。次句加厚一筆。“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可是,詞中所寫的,不是去國千裡的生離,更不是瀝泣抆血的死别,而隻不過是尋常的離别而已!“等閑”二字,殊不等閑,具見詞人之深于情。在短暫的人生中,别離是不止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這怎不令人“易銷魂”呢?
“酒筵歌席莫辭頻。”上片末句是說,酒宴歌舞就不要推辭了吧。對此,詞人唯有強自寬解,痛苦是無益的,不如對酒當歌,自遣情懷吧!“頻”,謂宴會的頻繁。葉夢得《避暑錄話》載:晏殊“唯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每有佳客必留,留亦必以歌樂相佐”。“酒筵歌席”,即指這些日常的宴飲。這句寫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換頭兩語是說,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的江山,徒然的懷念遠别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換頭兩語,忽作變徵之聲。氣象宏闊,意境莽蒼,以健筆寫閑情,兼有剛柔之美,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不如憐取眼前人。”結句是說,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本詞意謂去參加酒筵歌席,好好愛憐眼前的歌女。作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他不會讓痛苦的懷思去折磨自己。也不會沉湎于歌酒之中不能自拔,他要“憐取眼前人”,也隻是為了眼前的歡娛而已,這是作者對待生活的一貫态度。
下片抒情。起首兩句為空想之辭:到了登臨之時,放眼望去盡是大好河山,不禁徒然思念起遠方的友人;等到風雨吹落繁華之際,才發現春天易逝,不禁更生傷春愁情。這兩句詞意境開闊、遼遠,表現出詞人對時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複得的感慨。結句中,詞人以“不如”一詞轉折,再次表達了自己及時享樂的思想:與其徒勞地思念遠方的親友,因風雨搖落的花朵而傷懷,不如實際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誼。這也是詞人對待生活的一種态度。
本詞是《珠玉詞》的代表作。詞中所寫的并非一時,所感的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觀的一個側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無常;慨歎空間和時間的距離難以逾越,慨歎對消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尋總是徒勞,在山河風雨中寄予着對人生的哲理的探索。詞人幡然感悟,認識到要立足現實,牢牢的抓住眼前的一切。這裡所表現的思想,頗類似近代風靡了法國以緻歐美的存在主義。本來詞意是頗為頹靡的,但詞人卻把這種感情表現得曠達爽朗,可見其胸襟與識度。
【詞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暈死是當時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趙孟頫《前赤壁賦》超清單字
書法 發現心靈的美好
思接千載 視通萬裡 心遊萬仞 精骛八極